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3-12-04 10:52陈志刚
科教导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导向职业专业

陈志刚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1 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必经之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要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支持、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和职业素质培养、加强产教融合,改革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1]。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高质量职业教育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要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应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高质量职业教育需要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与行业紧密衔接,及时了解和应对行业的变化和需求[2];高质量职业教育需与企业合作,加强产教融合。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3]。

2 巩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式。这种模式强调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对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发展的技能和素养[4]。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实践导向: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职场的要求和挑战。职业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所选专业领域的核心职业技能,使其具备在职场中胜任相关岗位的能力。这包括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趋势,提供职业指导,包括就业指导、职业规划、面试技巧等。企业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等,帮助学生了解职场,积累工作经验。

该模式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求,有助于促进校企紧密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3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足之处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忽视了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需求[6],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缺乏全面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将学生培养为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 “应试” 型人才。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创新、沟通、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7]。②忽视个体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忽视个体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志向。这种模式将学生视为就业市场上的 “需求者” ,忽略了个人发展需求。过度强调就业率会导致学生缺乏职业选择和发展的自由,导致就业与兴趣不匹配。③偏重理论培训。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训练。这种模式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无法有效应对。④忽视职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往往忽视职业长远规划,注重学生刚毕业时就业情况,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和指导。

4 推行以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应该将个体的综合发展和职业发展作为培养目标,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将个体的发展作为核心,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个体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以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个性化发展:根据个体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为其提供符合其需要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机会。②多元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包括培训、实践、导师指导等,鼓励个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和发展自己。职业导向:该模式以特定职业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该领域中胜任工作。③注重实践教学:该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关注职业素养教育: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该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⑤实用性强:该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迅速适应职业要求,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⑥支持职业发展:该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注重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如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规划和发展。

职业学校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满足社会对具备特定职业技能的人才需求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是注重实践教学、培养职业素养、强调职业导向和实用性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满足社会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5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5.1 健全 “立德树人” 育人机制

学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 “德技双馨、手脑并用” 校训有机融合,并以此打造 “彩虹德育” 品牌。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深化领航学校 “一校一品牌” “一系一特色” “一级一方案” “一师一团队” “一生一爱好” 的内涵建设。深化 “二化一素养” 的职业教育。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教育与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相融合。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 “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的德育理念,培养有 “健康、阳光、专业、奋进、感恩” 烙印和有 “家国、人文、母校” 情怀的优秀学生。

5.2 优化专业群设置

坚持以现代化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塑造、特色发展为重点。学校分为六大系部设有专业20 余个,其中,五年制高职专业17 个、省品牌特色专业6 个。加强现代制造类专业集群发展,形成现代化专业群5 个。围绕苏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装备进一步突破,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应用能级进一步提升。学校重点发展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机电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力争开设 “智能控制技术”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无人机应用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网络安全技术” 等五年制高职新专业,服务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强地方传统工艺类专业集群发展。凭借苏州古城特有的文化背景,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相结合,促进服装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努力开设 “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专业。加强现代服务类专业集群发展。对接苏州现代服务业向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发展趋势,根据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类专业,实现以现代商贸技术为核心的集群发展。

5.3 改进教学方法

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法。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 “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 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践行 “行动教学” ,做到课前引动、课中互动、课间流动、课后触动 “四动” 相连,培养学生的德行、操行、言行、善行、践行 “五行” 合一,实现从 “教育者为中心” 转向以 “学习者为中心”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督促教师规范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形成学生、教师双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5.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启动教师发展 “六大” 行动计划,完善 “双师” —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梯次发展路径,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建成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组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主任德育管理能力培训、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训、选派各专业教师参与各类行业企业实践,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5.5 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是将校企合作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并能够获得企业实践机会和就业技能培训。产教融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学校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牵头组建苏州市创意职业教育集团。主动发展企业学院,目前共建10 个企业学院,覆盖全校所有系部,其中美即装饰学院、中德企业学院、亚振商务学院获评苏州市优秀企业学院。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目前已经开展10 个,其中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究项目、中德高新区现代学徒制项目、固锝电子现代学徒制项目、数字图文现代学徒制项目获批苏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

5.6 拓宽学历提升途径

学校对学生学历提升拓展多渠道发展路线。有联合苏州天平学院合作开展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专本衔接 “3+4” 项目;联合苏州城市学院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专本衔接5+2 项目;联合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中高职衔接3+3 项目;开展中日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路径赴日升学;鼓励学生参加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考试,学校每年组织几百位学生报名参加专转本考试,每年都有100 名左右学生通过该考试深入本科职业院校学习。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拔优秀的国际交换生在对方学校推荐的境外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访学交流;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和合作,争取更多交换学习、减免学费、生活补助等形式的校际交流项目;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争取来自社会支持、吸引企事业等团体资助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短期文化交流培训学习项目,留学院校相关专业对接、学分互认项目、本硕连读项目等在各专业群全覆盖;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视野。

猜你喜欢
导向职业专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