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中的传承价值

2023-12-04 02:36
轻音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古诗词诗词

赵 鑫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性,成为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媒介。它通过音乐的力量,将古代诗词重新演绎,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在于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一方面,它保留了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情感的深邃。另一方面,它运用了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古代的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西合璧”的时代产物,在不断进行民族化的创作发展进程中,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求。然而,中国文化在国际化进程中,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教育中,都出现了欧洲音乐文化占据中国音乐文化主流的情况,并在快餐流行音乐的冲击下,使得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处于不利地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培养人才和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当代高校进行传承发展,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点

(一)文学意蕴美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文学意蕴美指的是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古代诗词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学内涵和美感。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哲理和审美价值。而艺术歌曲通过旋律、节奏、声音等音乐元素,将这些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再创作和演绎。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短短的几行字便凝聚着几千年的精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更是耐人寻味。而融合了现代化音乐表现手法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提高了古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还使得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内涵,传承和发展了古代文化。如黄自的《花非花》,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根据平仄的规律,旋律往上扬,“夜半来,天明去”又回落到平和的音区,勾勒出了不可捉摸、虚无缥缈的歌词意境;而诗词中最后一句朗诵“去似朝云无觅处”时常将“云”字略用拖腔,歌曲则是对“云”字节奏的处理,还相应地拉长两小节时值,不仅符合诗词的口吻与韵律,而且使音乐韵律更明快、意蕴美更丰富,从而把作者表现的对人生、对逝去的美好事物和人物的遗憾之情,于“云”字中做终结之感和提示。

(二)音乐韵律美

古诗词不单单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押韵与平仄,成文后也多当成歌词来用,特别是汉乐府诗,以及宋朝时期的词,自身就是专门作给乐坊用以音乐表演的。从曲调上看,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诗词的调子,也就是填词上讲究音调的调和和韵律的谐调,强调要做到音乐曲调和诗词曲调高度结合以表现音韵之美。从词作使用技巧层面来看,古诗词因其短小精练等特点使得诗词歌曲的每一个词作都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写作和传唱的焦点,不管是歌曲的创作者或是演唱者都力求通过对词语的声韵、意韵的发掘与表达来增强其魅力,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彰显古诗词艺术歌曲特有的韵味。如黄永熙的《声声慢》,该词上阕句尾均为四平韵,而且使用了很多叠词与双声字,让该阕具备音乐性。并且作曲家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五声调式,借助大量的不协和音程创造了婉转的旋律,同时依托古诗词曲式结构表达情感。

(三)美学意境美

儒道两家相互融合形成的“中和”与“天人合一”思想始终贯穿整个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一方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受“中和”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无论在音乐结构、曲调旋律,还是在音乐风格上都体现了“和”的理念,在音乐意境美的追求上也更是蕴含了“中和之美”;另一方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音乐旋律流淌、情感真挚表达的基础上,追求的是一种静谧的具有东方美学色彩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例如,黎英海《枫桥夜泊》这首歌,曲风质朴典雅,完美贴合诗词意境,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黎英海老师在创作时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钢琴伴奏对音乐旋律起着十分精妙的衬托、描绘作用,声乐上细致的演唱处理,丰富而又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的孤独与寂寞、苦闷愁苦的心情,与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意境完美地吻合。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代高校的传承价值

(一)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

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实现国家繁荣和发展而奋斗的意志和动力。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可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生意义、社会伦理等重要问题。人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培养独立思考、批判和创新的能力,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诗词文化和西方先进的音乐创作技法,风格古朴雅致,文化内涵丰厚。从共时性上来说,相比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它是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标杆;从历时性上来说,其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百年掠影,在追求民族化、现代化以及多元化的创作与演唱中,它一直践行了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期间并诞生了一大批如《玫瑰三愿》《满江红》等爱国主义作品。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蕴含的“中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爱国”“友善”等追求同出一辙,因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和高校思政教育有着同根同源的价值契合点。因此,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当代高校传承,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树立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活力。

(二)丰富文化底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古诗词歌曲在我国历史上被文人墨客作为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其以诗歌作为歌词,把诗词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传统音乐之美充实诗词之美,它有着非常高的文学内涵和文学价值,它借助音乐来展现诗词创作者所希望给予的精神内涵,有着非常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学生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与演唱中,不仅需要对曲谱进行学习,还要对歌曲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古诗词歌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文化内涵有充分的了解和积累,才能对歌曲想要表达的真正情感与意境有深刻的认识与学习。因此,通过研究和传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们可以从歌曲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扩宽文化知识面。同时,在歌唱声乐时,我们能通过声、情、意境等方面不断地打磨、塑造,以此来提升学生们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和展现美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艺术修养,专业素养和人为素养的持续提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创作实践,提升学生综合实力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是在每一代人的努力与创新实践下不断发展的。一方面,不同个体在演绎同一首歌曲时,演绎效果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因为演唱者在二度创作时存在差异。不同演唱者因其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艺术造诣和情感体会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了对于作品理解上的差异和二度创作效果上的差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文学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每一首古诗词歌曲背后都有着丰厚的文学、思想内涵,以及音乐深刻的意境。在声乐教育方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比其他音乐体裁具有更加丰富的实践空间和实践价值,给学生更加宽广的二度创作空间,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中国古诗词的广阔资源库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创作资源。同学们在声乐学习中还可运用所学作曲、和声、复调等音乐理论知识独立创作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同学们需要从资料中寻找古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再利用音乐创作技巧把自己对古诗词的认识来进行音乐创作,并借助音乐来表达感情。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还锻炼了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代高校的传承路径

(一) 以课堂为主阵地,开设相关必修、选修课程

2019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中提出“全面深化高校美育综合改革,整合美育资源,全面提高普及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高校美育新格局。”高校作为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具有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具有着地域化、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等优势,且高校学子来自五湖四海,毕业后更是大多成了各地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传承首先应该开设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相关必修、选修课程,并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高校应该开设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专业必修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进度,开设音乐史学、文学、哲学等相关选修课程,形成课程培养体系;同时,可以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作为传承传统文化部分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合理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并作为期末考试必选曲目之一进行课程考核。对于非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高校应设置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欣赏课和其他专业选修课,因为非音乐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专业的差异导致认识角度的差异,能促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站在文学、史学乃至哲学的高度去审视古诗词歌曲,进行创新性认识,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以活动为依托,举办各类实践活动

实践是每一个学习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生必不可少的活动。首先,可以开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或者要求音乐会中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必须占四分之一及以上。在表演上可以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如加入一些其他乐器、增加舞蹈等使音乐会吸引更多人来观摩,促进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不同学科专业中传播。其次,可以举办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讲座,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著名创作人或歌唱家,或者请致力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教育家,为学生进行创作或演唱的具体案例权威陈述等。最后,还可以鼓励师范类学生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专题的教学,向新一代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

(三)以科研为重点,创建研究机构和团队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西合璧的时代产物,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不断向民族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对其发展历史、创作与演唱、文化内涵、教学研究及传承发展进行学术研究,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高校在担负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任务的同时,肩负着科研的责任使命。

当前,对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有高度、有效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专业和能力之便,创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机构,优化并带动科研团队,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深度发掘和跨学科研究,积极申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各项艺术科研课题,以高水平学术文章和著作等成果,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扎实的落实。

(四)以网络为辅助,开通广泛宣传新渠道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我国教学传播模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各类教育平台的出现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学生在学习和沟通上变得更为便捷,联系更为密切。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利用率极高,且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助力自己的学习。为此,各高校应积极开拓网络教育的新途径,借助高校内部师资力量,构建网络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平台,以便慕课教学、微课等多种形式,促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教学的开展,给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途径;此外,可将部分优秀学生的演唱展示视频上传到网上,这不仅起到了宣传和教学的作用,还给了学生一些宝贵的实践机会。

结 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将其融入高校进行传承发展,对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文化发展来说是双赢的。本研究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定义、当代的创作与演唱,以及美学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对其在当代高校的传承价值和传承路径方面进行了探究。作为一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爱好者和教育者,力求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发展做出一份切实有用的探索,也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古诗词中的新年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