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8年底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从集中主要军事力量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向对华北敌后战场的进攻。企图消灭八路军,摧毁抗日根据地,以巩固其占领区。12月间,日寇在集中主要兵力“扫荡”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时候,调集日伪军六七千人,从大同、丰镇、集宁、归绥(现呼和浩特)、包头一线出动,兵分三路,向我绥南、绥中、绥西游击区发动了冬季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摧毁刚刚开辟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12月9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队部撤离把总窑子,狡猾的敌人在把总窑子扑了空,其中有一股日伪军竟然尾随着我军而进,向水涧沟门合围过来,我三营正处在四面包围之中。为了摆脱敌人,当天三营转移到韩庆坝,第二天转移到把总窑子对面的小山沟里隐蔽,第三天转移到九峰山麓。如果三营继续向东转移到敌人后方去,就可以安全突圍。但是,这样势必把敌人引向东来,给支队队部造成威胁。因此,三营不顾艰险又翻山越岭回到韩庆坝,第十连在左侧山梁,十二连在右侧山梁就地宿营。
下午4时许,侦察员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报告:合围的敌人集中了1000多人马,顺沟向韩庆坝扑来。三营营长和教导员、各连连长分析认为,韩庆坝地形条件有利于打伏击战,日寇几天来到处扑空,已经被我军的“蘑菇”战术拖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因此,在韩庆坝凭险伏击敌人,一是出敌不意,给日伪军来个迎头痛击;二是也可以给支队主力集结创造有利条件。三营迅速拟定了方案:十连、十二连原地隐蔽准备战斗,机枪连和九连正面堵截,十一连作预备队。
当敌人前卫部队抵达我军正面阵地的时候,敌我双方便交上了火。我军用重机枪、掷弹筒、手榴弹一阵猛打猛轰,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日寇反复组织多次冲锋,都被我军猛烈的交叉火力打了下去。激战近2小时,敌人狼狈地逃了回去。这次战斗战果辉煌,三营共缴获轻机枪9挺,长短枪200多支,弹药数千发。随后,日寇从附近找来200峰骆驼到韩庆坝驮了300多具尸体、100多个重伤兵。此战打出了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的军威,人民群众欢欣鼓舞。 (摘自《学习时报》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