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越冬大蒜套种辣椒高效栽培模式

2023-12-03 18:20于庆文张玉鑫蒯佳琳张俊峰朱慧霞何九军
蔬菜 2023年10期
关键词:蒜薹蒜头陇南

于庆文,张玉鑫*,蒯佳琳,张俊峰,朱慧霞,何九军,孙 娜,李 东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3.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成县 742500)

秋播地膜覆盖越冬大蒜是甘肃省陇南市徽成盆地的传统优势作物,每年栽培面积在6 667 hm2以上,主栽品种是汉中紫皮大蒜,植株生长旺盛,平均株高90 cm左右,假茎长30 cm以上,叶片宽大,平均叶片长度60 cm左右,平均叶片宽度4 cm左右,具9~11片功能叶;蒜薹平均长度80 cm以上,蒜薹粗度(直径)1.0 cm左右,平均单根质量25 g左右,蒜薹平均每667 m2产量280 kg以上,每年4—5月是蒜薹大量上市的季节;大蒜平均单头质量70~80 g,单头平均分瓣数9~11瓣,纵径5 cm以上,横径6 cm以上,蒜头商品率90%以上,平均每667 m2产量1 200 kg以上,每年5月底—6月初是大蒜大量上市的季节。

辣椒地膜栽培在陇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平均年栽培面积在6 667 hm2以上,平均每667 m2产量1 500~2 000 kg,主要以订单栽培为主,最低收购价为0.7~0.9元/kg,除去每667 m2种植成本1 000元,每667 m2净收入在3 500~4 500元,年总产量15万t左右,年最低净收入3.5亿元以上,在当地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蒜套种辣椒是指在越冬地膜大蒜栽培地区,大蒜生长后期在膜侧或行间套种辣椒的一种栽培方式,是近年来陇南地区兴起的新型栽培模式。通过该模式,可以实现在“两年三熟”地区实现作物“一年两熟”,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2021年陇南市徽成盆地大蒜套种辣椒栽培面积达155 hm2,栽培效益好,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现总结地膜覆盖越冬大蒜套种辣椒高效栽培模式,以供同类地区参考。

1 品种选择

大蒜品种选择蒜薹、蒜头兼用型品种,以汉中紫皮大蒜为主,湖南蒜、吴坝大蒜等品种均适宜徽成盆地栽培,这些品种在当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抗病性强,长势旺,蒜薹产量和蒜头产量均较高,商品性好,深受消费者喜爱;辣椒品种选用黄金甲、圣骑士、贝宁、阿拉特、长崎、美人蕉、喜洋洋、螺丝椒、陇椒等受市场欢迎、产量高、抗病性好的品种。

2 播种育苗

2.1 适时播种大蒜

大蒜地膜栽培在每年8月下旬播种,选择头大瓣肥,无伤、无病、无虫的蒜种进行播种,淘汰小瓣蒜。

选择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栽培。整地时每667 m2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5 000~8 000 kg、过磷酸钙40~80 kg、草木灰100~150 kg、磷酸二铵15~25 kg,然后用旋耕机浅翻,使土肥均匀混合。墒情不好的土地,应在雨后5~7 d再施肥耕翻。

栽培地块整好后,按宽60 cm、高10 cm起低垄,垄间距30 cm左右。土壤墒情不好时,可在雨后3~4 d再行播种。播种前用33%二甲戊灵乳油100~150 mL对水20 kg进行表土喷雾,预防杂草。播前蒜瓣用80%敌敌畏乳油加水稀释20倍拌种,防治蒜蛆。大蒜播种深度一般3~5 cm,播后覆土1.5~2.0 cm,覆土后轻度踩实,播种不宜过浅,也不宜过深,播种完成后垄面覆盖幅宽70~75 cm地膜,1膜播种4~5行大蒜,株距15~20 cm,行距20~25 cm。

2.2 辣椒育苗移栽

辣椒一般在翌年1月上旬播种育苗。采用保护地轻基质育苗技术,适度晒种2~3 d,催芽后70%种子露白即可播于72孔穴盘内,或不催芽直接播种,播种后覆盖0.8~1.0 cm厚的轻基质,轻度镇压。播种后将穴盘整齐摆放在育苗设施内,浇1次透水,保持20~30 ℃,每天早晚及时补充水分以利出苗,补水标准以基质底部不滴水为宜。出苗后逐渐降低温度,保持育苗基质湿润,基质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70%,出苗后视幼苗长势适时补充叶面肥2~3次,以水溶性叶面肥为宜。移栽定植前尽可能减少水分补充并增加光照时间,育苗设施内温度应与外界基本一致,炼苗7~10 d。

定植时选择具有10片以上真叶、植株健壮、直立性好、茎秆有弹性、苗高20 cm左右、苗龄45 d左右、叶片舒展、叶色浓绿有光泽、茎较粗、节间较短的适宜壮苗。

3月中下旬定植辣椒苗,在地膜两侧按株距35 cm,每穴2株移栽定植,每667 m2栽植3 200株左右,移栽定植后及时补充水分,4月下旬以后开始收获。

3 田间管理

3.1 大蒜田间管理

大蒜播种后要及时覆膜,勤检查,发现地膜破损或两侧压土不严,应及时培土压膜,封严盖实,出苗后及时放苗。徽成盆地大蒜栽培季节降雨较多,一般不需要额外灌溉。冬春季垄间要进行中耕松土和清除杂草1~2次。有利于土壤熟化,同时也有杀虫、灭菌、除草的作用。

3.2 辣椒田间管理

徽成盆地辣椒栽培季节降雨丰沛,一般不需要额外灌溉,苗期蹲苗结束后适当追施肥料。一般采收1次需追肥1次。每667 m2可在垄间撒施尿素5 kg、复合肥5~8 kg、硫酸钾10 kg后轻锄地,也可采用叶面肥追施,如选用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0.3%尿素溶液,或2%过磷酸钙浸出液,一般前期适当补充氮肥,后期以复合肥为主。适当整枝和摘除多余的侧枝,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开花期适当增施钾肥,如选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追施,保花保果的效果较好。

3.3 适时采收

蒜薹抽出叶鞘10~15 cm、花苞变白尚未膨大、顶部略打弯时即应采收,一般在4月上中旬采收蒜薹。采收后30 d左右即可挖蒜,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收获蒜头。

辣椒一般开花后50~60 d成熟,当果实充分膨大,果实表面具有一定光泽,应分期分批采收上市,如果是订单定植,必须按订单要求在果实完全转色红透后采收。尽量避免因采收过迟引起植株“坠秧”,保持植株持续开花坐果能力。

4 病虫害防治

4.1 大蒜病虫害防治

4.1.1 蒜蛆

蒜蛆一般以幼虫危害大蒜鳞茎,生产上危害严重,损失比较大。一般在翌年3月份大蒜进入旺盛生长期,尚未发生蒜蛆为害时就应积极预防。可采用48%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以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效果均比较好。

4.1.2 大蒜紫斑病

大蒜紫斑病在陇南市发生比较严重,一般在3月下旬以后,4—5月份为严重发生期。主要危害叶片和蒜薹,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会影响商品品质,严重的造成全叶枯黄,植株枯死,产量下降。可选用气生鳞茎方法生产的脱毒蒜种,与小麦、玉米等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施足基肥,尤其是腐熟农家肥,及时清除大蒜病残体,早发现早喷雾是防治关键。发病初期可喷洒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 mg/kg,也可每667 m2用咪鲜胺15 g对水25 kg喷雾防治,效果均较好。

4.1.3 大蒜病毒病

大蒜病毒病表现为大蒜叶片扭曲变形,植株矮小,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性。一般采用气生鳞茎繁殖方法生产脱毒大蒜种子;实行轮作,避免与葱蒜类作物连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力;及时防治蚜虫等,均比较有效。药剂防治可选用2%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喷雾,也可以用氨基寡糖素+复硝酚钠喷雾。

4.1.4 大蒜锈病

大蒜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出现黄绿色条斑,导致叶片扭曲,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与流行。在早春若遇连续阴雨,注意及时检查发病中心,尽早用药预防,可选用苯甲·丙环唑等喷雾防治。

4.1.5 大蒜白腐病

此病在陇南市大蒜主产区危害严重,损失较大。主要为害鳞茎、叶鞘,造成鳞茎腐烂发黑,导致产量大幅下降。防治方法有:严格与非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发病初期每667 m2可选用75%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60 kg喷雾防治。

4.2 辣椒病虫害防治

4.2.1 病毒病

预防为主,药剂防治可选用2.0%氨基寡糖素水剂6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4.2.2 白粉病

注意轮作倒茬,尤其注意不能与瓜类作物连作。药剂防治可选用3%多氧清600倍液、47%美克2 500~3 500倍液喷雾。

4.2.3 蚜虫

药剂防治可选用5%啶虫脒500~1 000倍液、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3 g对水30~45 kg均匀喷雾。

4.2.4 蓟马

药剂防治可选择5%的高氯·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噻嗪酮1500倍液喷雾。

5 效益分析

与常规单茬大蒜栽培技术相比,大蒜套种辣椒栽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每667 m2蒜种用量100~130 kg,比常规单茬大蒜栽培技术减少用种25%,按近几年当地蒜种均价9元/k g计算,每667 m2降低成本4 5 0 元;每6 6 7 m2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5 000 kg、过磷酸钙50 kg、草木灰200 kg、磷酸二铵20 kg,比常规单茬大蒜栽培技术减少用肥35%左右,减少肥料成本510元左右;地膜用量方面,每667 m2平均用地膜5 kg,套种可连续使用,每667 m2节约地膜5 kg,节约成本100元左右;平均每667 m2产蒜薹240 kg左右、蒜头560 kg左右、辣椒1 930 kg左右,按照蒜薹6元/kg、蒜头6元/kg、辣椒2.4元/kg价格计算,每667 m2合计收入9 342元,与常规单茬大蒜栽培技术相比,每667 m2可增收4 600元以上。

猜你喜欢
蒜薹蒜头陇南
蒜头果的逆袭
拔蒜薹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抽蒜薹
抽蒜薹
抽蒜薹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广南蒜头果发展现状与保护
陇南记忆
圆梦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