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珍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提出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使其识记单词,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还要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英语语言思维模式,强化跨文化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英语沟通和交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全面,兼顾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发展,能够满足其适应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需求,尤其针对各方面能力快速发展、可塑性较强的小学生而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教育部2022)。语言能力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文化意识侧重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同时使其在文化差异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强其文化包容能力及民族文化认同感。思维品质指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认知策略,同时包含交际策略及情感策略,是其学习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其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贾善涛2022)。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处在各项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黄金期,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其未来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广大一线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践行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阶段这一义务教育的重要起始阶段,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从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取得理想的效果。
语言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需要提升的主要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利用多元化的语言输出方式,使其有更多锻炼语言输出能力的机会,从而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
1.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
口语输出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沟通、交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对听说能力不够重视,这是导致我国学生存在“哑巴英语”状况的原因之一。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重视学生口语输出能力的培养,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口语练习。
例如,在讲授教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3 Daily life Unit 5 Where is Ben? 的Let’s talk 板块时,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对话文本内容后,组织多样化的口语练习活动,如角色扮演、迷你小剧场、小组对练、师生对练等,给其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口语交流练习。学生在浓厚的英语交流环境中能够更加踊跃地参与口语输出活动,并通过不断的口语对话练习,提高英语表达积极性和运用英语口语沟通、交流的能力。
2.强化学生的书面输出能力
英语语言输出方式主要分为口语输出和书面输出,书面输出能力即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在具体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其写作能力的提升。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输入习惯,即阅读习惯,对高频使用的词汇及句型要多进行操练,使其能够完全掌握,并熟练地在写作中运用。另外,教师还要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反哺”在写作中。
例如,在讲授教科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Module 1 Country life Unit 2 A country life is a healthy life 时,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完Let’s read板块的文本内容后进行仿写。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并学习写作构思技巧。在不断的仿写、扩写、续写等练习中,学生的书面输出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除了具有沟通、交流的工具属性外,还具有文化属性。英语在国际社会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传递着各种文化,因此,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现代教育中,要加强对其文化意识的培养,引导其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对比中西文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理解意识和思维能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成长为具备家国情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李小刚2022)。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进行拓展、延伸,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使其充分感受中西文化差异,领略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讲授教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Module 4 Family Unit 8 Who’s that lady?时,教师讲解家庭成员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此对比中西文化中的称呼,如在英语中简单的一个词汇aunt,在汉语中能够代替姑姑、阿姨、婶婶、舅妈等称呼,使学生在对比中明显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再如,在讲授教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Module 3 Personal information Unit 5 Happy birthday!时,教师讲解如何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语中,面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使用“How old are you?”在中国文化中,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询问用词有较大的差异,如面对高龄老人,通常会问“您今年高寿?”;询问孩童则是“你今年几岁啦?”;面对年轻的女士,则问“您今年芳龄多少?”;面对中老年人群,则可以用“您今年贵庚?”通过文化拓展,学生能够收获更多文化和交际礼仪知识,同时培养文化意识。英语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收获语言技能,还能使其学习文化知识,从而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思维品质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要素,不仅关系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技巧,还关系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高涨,思维训练的效果才会更好、更明显,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问题链或益智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充分焕发思维活力,提高思维的灵敏度及创新性。
例如,在讲授教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Module 4 Fruit 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中的水果类词汇时,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围绕中心词fruit 进行发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不断说出与水果相关的词汇,如apple、grape、pear、banana、peach、orange、strawberry 等。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不同的水果颜色各不相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及词汇积累,描述相关水果的颜色,如red、purple、green、yellow、orange 等。英语启蒙早且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还可以就水果的体积大小、形状、数量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发散。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思维广度与深度。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其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技巧性及创新性,从而影响学习效率与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发展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使其对事物的理解更准确、透彻。
学习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能力。“学”与“会学”有根本区别,“学”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不得已而为之;“会学”则是具有学习策略与技巧地习得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其学习的技巧与策略,这与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策略与技巧,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所提升,即便没有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也能很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1.采用学讲模式
学讲模式是一种坚持“学生主体”原则,使学生能够“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沉闷“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只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全员、全程、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才能有效解决学习问题,才能明显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教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1 Hobbies Unit 1 What’s your hobby?的Sound family 板块时,教师要求学生先对字母组合pl、bl、cl、fl、gl 及相关词例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总结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通过一系列学习和内化,学生对相关字母组合的词例进行拓展,如pl-相关词例,除了课本中的play、please、plane、plant 等外,还有place(地点)、plate(盘子)、plain(平原,普通的)、pleasure(快乐,满足)等。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学进去,讲出来”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英语语言知识,提升整体学习效果,从而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2.采用支架式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线索或者提示,使其以线索和提示为“支架”,深入学习语言知识,并在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习得新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例如,在讲授教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2 Abilities Unit 4 Can you do my homework的Let’s read 板块时,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家明过生日时,爸爸妈妈送了一个机器人给他,机器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搭建“脚手架”,让学生交流:“假如自己有一个机器人,会让机器人做什么?”这一话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然后,教师围绕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支点,对其后续的学习、探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文本最后机器人说“Of course I can,but I won’t.”,教师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交流:“Why the robot won’t help Jiaming do his homework?”并分享各自的想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想法进行总结和评价。支架式教学法能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越大,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与提升。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领航标杆,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教学与育人有机结合,在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使其心智得到发展,思想境界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立志成为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