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桐,马文政
21世纪是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再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1]。教育信息化一直支撑引领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但目前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短缺等。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现代化高校教学的质量。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快速有效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如何给学生更加准确的动作反馈,如何在特殊时期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法等,都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以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为研究对象,其中高校体育教师既包括公共体育课教师和教授体育专业学生术科课程的教师。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百链云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收集并阅读相关书籍;以“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信息指标”“体育教师”“高校教师”等为主题和关键词,在中国知网、EBSCO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网站平台进行查阅,并梳理、归纳,筛选出有参考价值的文献40篇;通过教育部等网站搜集到有关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教师发展、教师培养等政策性文件。
1.2.2 访谈法本研究在调查初期,对部分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围绕“教师平时上课常用的信息化手段”“线上体育课(或专业课)效果如何”“教师在利用信息化的教学中,哪些上课方式、方法你认为较好”“哪些地方是你希望课中(包含线下和线上)该有但是教师没有涉及的方法和内容”等。
1.2.3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通常适用于没有精确研究资料问题的研究,而需要根据专家集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进行直观的判断[2]。本研究的问卷表是由笔者结合分析已有文献和国家重要文件、学生访谈结果、以及高校体育教师特殊性等形成的问卷表。在专家意见征询的第一轮后对问卷表进行修改和补充。
研究选择了15位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相关领域专家(见表1)。其中体育教学领域专家既有教授体育专业学生术科课程的教师,也有教授公共体育课的教师,其研究领域包含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专家权威系数为0.919(>0.8),说明本研究咨询的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专家积极系数R即问卷的回收率,可以反映专家对研究的关注和配合程度。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93.3%,说明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
表1 德尔菲法专家基本情况一览表
1.2.4 层次分析法(AHP)在确定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判断评价指标体系每一层的相对重要性;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逐步确定权重。
1.2.5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将回收的问卷进行存储,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百分比、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肯德尔系数等统计指标描述数据结果,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本研究中的信息素养是指高校体育教师为满足工作需要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具体是指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从事并完成教学和科研活动应该必备的信息素养。对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的遴选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完成:一是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特殊性的分析;二是对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三是梳理相关文件及文献。
(1)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特殊性的分析。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与其他高校教师存在共性,但因教学内容、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其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无论是公共体育课还是体育专业术科教学都会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同时还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而且体育专业课程还需教授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所以体育专业术科教师不仅要有标准的动作示范,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此外,体育专业术科教师还需具备教授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若想更高效地完成以上任务,或在线上完成以上任务,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一般包括:熟练运用教学平台各种功能及教学设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讲解、示范、指导体育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体育学习活动;体育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等。
(2)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因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线下课程场地的限制,线下课程较少运用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相关的更多是观看教学视频以及体育专业理论课运用PPT教学等。线上课程大多利用腾讯会议和学习通进行。学生建议:线下课程应更多利用信息技术;线上学习技术动作教师应给出反馈;可以用手机健身软件为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帮助;多采用学习通签到以及作业上传等功能。综合以上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师要主动运用信息化创新教学活动;掌握相关软件、设备的运用;及时有效地对信息化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反馈;利用信息化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等。
(3)对重要文件及文献的梳理。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能清楚地反映出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存在着如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等问题。此外,前人的研究可给现有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如大多文献对信息素养进行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安全的划分。本研究也是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指标的划分。
综合以上多方面分析,本研究将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一级指标初步定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安全4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信息认知、信息情感、一般信息知识、与体育教学相关知识、基本信息能力、与体育教学相关的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8项二级指标。再基于指标逻辑水平一致性的基础上,初步遴选出具有对体育信息及时更新的意识、掌握常见体育信息化教学设备基本操作的知识、体育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及时有效地对信息化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反馈的能力、尊重他人体育相关的知识产权与版权等25项三级指标。
2.2.1 指标确定的依据与方法根据初步遴选出的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编制专家咨询表,且采用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邀请专家进行填写。根据德尔菲法的要求,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指标的筛选以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为重要依据。其中用指标的满分频率K和重要性均值Mj表示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Vj和协调系数W表示。
(1)满分频率K。满分频率K是指给出满分的专家数与评分专家总数比。
(2)重要性均值Mj。指标的重要性均值用Mj表示。Mj值与指标重要性呈正相关。当指标重要性均值大于3.5,此指标可保留[4]。
(3)变异系数Vj。变异系数Vj代表专家对指标评价波动的大小,反映专家对第j个指标相对重要性评价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Vj与专家协调程度呈负相关,通常变异系数小于0.25,说明专家协调程度在可接受范围。
(4)协调系数W。协调系数反映专家彼此之间对每项指标给出的评价意见是否存在较大分歧。协调系数介于0—1之间,W越大,专家协调程度越高。根据方法学家的建议,协调系数W接近0.7说明专家意见的共识性较高,可以结束意见征询,从而得出结论[5]。此外,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P<0.05,表示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指标筛选结果可取;反之,结果不可取[5]。
2.2.2 第一轮指标筛选结果分析根据上述基本原理,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高校体育教师素养一级指标的满分频率、重要性均值、变异系数等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见表2),所筛选的一级指标重要性均值均在3.5分以上,变异系数Vi均小于0.25,协调系数为0.61,接近0.7,且显著性检验P<0.05,达到统计学要求,说明专家意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一级指标重要性均值无3.5分以下,所以无需对指标进行剔除,满分频率K较大,且无专家对一级指标提出修改意见。
表2 一级指标专家评分主要函数一览表(第一轮)
对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二级指标同样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见表3),二级指标重要性均值均在3.5分以上,变异系数Vi均小于0.25,协调系数为0.58,肯德尔系数W显著性检验P<0.05,达到统计学要求。说明专家意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有专家提出“一般信息知识”和“基本信息能力”是否可以剔除。咨询有关专家后,专家认为这是专业信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应将其保留。另外,有专家提出建议将二级指标表达完整,将“与体育教学相关知识”和“与体育教学相关能力”补充为“与体育教学相关信息知识”和“与体育教学相关信息能力”,笔者予以接受。
对三级指标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见表4),所筛选指标重要性均值均在3.5分以上,变异系数Vi均小于0.25,协调系数W为0.49,肯德尔系数W显著性检验P<0.05,达到统计学要求。说明专家意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专家提出的意见为“应结合体育实践教学,创新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信息化应用的关键”“常见体育学科专用软件是否合适?”因指标的均值为4.14,是三级指标中最低的。再结合专家访谈结果,最终决定剔除三级指标中的“掌握常见体育学科专用软件基本操作的知识”。因“体育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包含“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所以保持原表达方式。
表3 二级指标专家评分主要函数一览表(第一轮)
表4 三级指标专家评分主要函数一览表(第一轮)
2.2.3 第二轮指标筛选结果分析将第一轮专家对各指标评分的均值、满分频率和意见汇总反馈给专家,以期为第二轮意见征询提供参考。因在第一轮咨询中专家对一级指标的意见较为统一,且符合统计学要求,故第二轮专家咨询只针对二、三级指标进行。在第二轮统计结果中,二级指标均值、变异系数以及协调系数均达到统计学要求(见表5)。对于是否将“一般信息知识”和“基本信息能力”剔除的问题,超过一半的专家认为应保留,因此,仍保留这两个指标。
表5 二级指标专家评分主要函数一览表(第二轮)
在第二轮统计结果中,三级指标均值均在3.5分以上,变异系数Vi均小于0.25,协调系数W为0.59,接近0.7,专家意见较一致。一致性方差检验P<0.05,达到统计学要求(见表6)。
表6 三级指标专家评分主要函数一览表(第二轮)
综上所述,在经过两轮指标筛选后最终确定了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一、二、三级评价指标(见表7)。
表7 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
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接下来将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研究依据层次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将第二轮专家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平均值作为构建判断矩阵的依据。一级指标优选矩阵如表8所示,二级、三级指标矩阵亦按照此方法进行。一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9所示。
2.3.1 一级指标权重通过表9可以得出,4项一级指标占比较为平均.其中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安全两项权重值略高。
表8 一级指标成对比较判断优选矩阵
表9 一级指标权重综合表
由表10可知,每项二级指标所占其一级指标的比重较平均。其中“一般信息知识”同“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信息知识”所占比重相差较大。
2.3.2 二级指标权重同上述方式,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二级指标权重综合表
2.3.3 三级指标权重同上述方式,三级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三级指标权重综合表
由表11可知,同二级指标相似,每项三级指标所占其二级指标的比重也较平均。以下需对各级指标合成权重并进行分析。
2.3.4 权重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均已确定。本阶段将形成合成权重。低级指标占高级指标的权重,如表12所示。
通过合成权重发现,二级指标中与体育教学相关知识和能力所占权重较高,均在13%以上;三级指标中具有对体育信息的真伪性进行辨别的意识、体育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体育学习活动的能力等权重均在4.3%以上。可见这些信息素养相对来说较为重要。整体分析,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安全比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权重略高,其中有关体育教学的信息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
信息素养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展开评价是教师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学生访谈结果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以期为体育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提供帮助,为高校有关部门提供可操作的体育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与考核内容,同时,也可为培训和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