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研究

2023-12-02 13:38:35钟秋莲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政课全过程

钟秋莲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任务。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全过程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思政课; 全过程

Integrating Consolidating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in Ethnic Areas

Zhong Qiulian

(Marxism Department,Baot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5)

Abstract:Consolidating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s the strategic task to do the Partys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in ethnic area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in channel,integrate consolidating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nd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national view.

Key words:consolidating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ethnic area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whole process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团结的根本、精神力量的灵魂”,[1]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时再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2]

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中一直强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战略任务,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进一步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内涵的必然要求。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我们党创新民族工作理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和增强辨别是非能力的有力思想武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给学生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使他们真正深刻理解、接受、形成理论认同,并落实到自觉行动中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直接现实问题。

1.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

著名社会学家陈连开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也指出”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去你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同一体”,[3]他并于1989年创造性的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统一了中国学术界的思想,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4]

2.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纵观国内外的历史与现实,民族关系问题一直是决定多民族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民族关系和谐,往往国富民安,社会安定。反之,则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因此,维护我们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基本职责也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所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就是“对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5]思政课教师应紧密围绕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要求和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思政课总体教学目标,以多种形式向大学生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重要性,激发广大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抵御各种极端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渗透。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世界局势动荡,这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态势遭遇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激烈,我们面对的形势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但客观来说,我国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与国内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根本的思路。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民族地区教师尤其要重视民族观教育,在统一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有关民族、宗教的新闻舆论热点,抵御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渗透,自觉践行民族团结。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笔者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通过知网文献检索,显示截止2022年9月20日共有5927篇相关文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为题检索,文献数量为0篇,而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题检索,文献数量仅为1篇,从文献检索的结果可以看出近几年学术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高校思政课程综合化建设角度看,突出思政课程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性培育研究方面仍有待加强。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在开设本科六门(专科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普遍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现更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已经多年,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其它思政课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内容是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的。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应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体要求,按照各门课程的特点,深入分析提炼,结合自治区的具体情况从课程与教材体系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全方位构建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框架。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思路

(一)结合课程特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及教材体系

目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时要遵循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有情况,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当中。教师要加强对内蒙古民族构成的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深入挖掘地方史和近现代革命史,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案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阐释,重点融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建设等方面加以扩展和解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教学中拓展爱国主义主题内容,以民族地区的各种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维护民族团结就是爱国”,让学生们认识到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结合每个学期的宣讲主题,客观分析我国目前改革发展所处的现实背景,结合西方国家以人权、民族、宗教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相关事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民族政策,对干扰破坏民族团结的错误言论有正确的判断并能自觉加以抵制。同时,各课程之间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使整体教学环环相扣,突出重点,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思路。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成为特色主题

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围绕教学目标和地区、学校具体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借助更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思政课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课教育教学可深植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各地博物馆定期举办的民族团结相关主题活动,更切实体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近现代革命史维度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感性认识;请校外民族团结模范进校园,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鲜活事例引领大学生践行民族团结。民族地区高校除了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突出民族团结的教育元素之外,还应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隐性教育的功能,注意挖掘本校各族大学生互帮、互助的典型事例,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做起,践行民族团结。

此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学部门还应打破部门壁垒,加强与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统战部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路。思政课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团委开展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学生一起深入了解自治区老少边穷地区的生活状态,真正理解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从现实层面理解精准扶贫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引导学生创作诗歌、小品、书画、剪纸等多形式文艺作品,并提供平台加以展示,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深入直接地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内心。

总之,在引导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正确和深刻的认识,要用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文化的热爱和对伟大祖国的炽热真情感染学生,并在教学活动中平等、尊重地对待各族学生,以身作则,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促进民族团结的模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J].今日民族,2019(Z1):1-2.

[2]习近平.习近平 2022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lh/2021-03/05/c_1127174574.htm.

[3]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113.

[4]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02).

[5]习近平.习近平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 gov. cn/xinwen/2021-08/28/content_ 5633940. htm.

[6]邓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0(2):41-46.

[7]王文光,徐媛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研究论纲[J].思想战线,2018,44(2):70-74.

(责任编辑 蔚红霞)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思政课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 03:18:14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6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09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