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策略

2023-12-02 07:53:41李靖宇
新校园 2023年10期
关键词:常赛技能素养

李靖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体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必须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这一挑战。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构成。不仅需要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进行培养和发展,也需要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发现与提升。但就目前来看,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仍然不够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田径教学为例,有些老师仅要求学生学会单一的动作,如跳、投等,忽视了单元内的隐藏价值,如促进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健康保健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品质等。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非常不利,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田径单元中落地生根成为每一个体育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实际课例来谈谈田径单元的课堂追求。

一、利用教师自身特点与多种教学手段引导会学,发展运动技能

田径类的技能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技能,其特点是以个人为主独立完成速度、高度或远度等的较量,其动作组合衔接有较多的细节,动作的标准程度直接影响个人的成绩。因此教学初期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自身为示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田径单元的类别较多,动作的细节也较为复杂,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很难学会动作。以“水平一”的双脚跳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误以为“跨”为“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示范标准的跳跃动作,并有针对性地将二者区分开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此外,教师优美标准的示范,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运动技能的向往,在课堂上能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身上,起到促进学习的效果。

2.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扬长补短,提高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控能力

新课标要求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等。以往体育课注重单一技能的学习,而今当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在长跑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全面提升运动成绩,发展学生的心肺耐力、位移速度等,还需指导学生运动后的放松与拉伸。但是,单纯的引导拉伸,学生只会将其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难以促进健康运动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或通过挂图并结合丰富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为何大强度的跑后不能一下子停下来,借此进行全身血液循环以及再分配的讲解,并引出重力性休克和运动中暑等知识。只有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了运动的规律,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并自发地产生相应的健康行为。

二、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勤练,引导健康行为

田径项目的技能形式较为单一,掌握技能离不开长时间的练习,而传统体育课堂往往是以重复训练法的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虽然在开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但是长远来看,这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有着不利的影响。学生往往在课的下半节觉得枯燥乏味,不再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导致在课后也不会主动进行锻炼,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健康行为的养成。

1.采用教学情境化、练习趣味化的方式,持续激发学习的动力

小学田径类项目多以基础的跑、跳、投为主要内容。以垒球投掷为例,以往的练习中,老师多将学生分为双排对面站立队形,你来我往反复向对面投掷。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对练习失去兴趣,转变为自己的娱乐方式。针对以上情况,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如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采用情境化教学,利用精练饱满的语言营造出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那么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好地随着老师进行下去。在垒球课上,可以创设一个解放军进行投掷手榴弹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并尝试作出各种姿势的投掷(站立、匍匐等),从而更好地体会到投得远的技巧。通过“榴弹大战”等小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参与到游戏中,还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掷远、掷准以及灵巧躲避等各种能力,这种练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练习结合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通过体育课堂上的各项练习,使学生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体育活动,养成主动锻炼的好习惯。在有些学生的理解中,田径项目主要是在赛场上“发光发热”,而生活中很少用到,导致课上锻炼不积极,课后更是不会主动锻炼。因此,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和设计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并让练习更加贴近实际。如在障碍跑的教学时,完成了教师设计的障碍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障碍物,并使用准备好的器材模仿出来,更进一步地进行练习。在休息的时间,老师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强调遇到了障碍物等应该如何应对、受伤了怎么处理,同时遇到生活的阻碍也要想办法去克服。如此一来,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出行与遇到困难时的意志力都将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促进他们逐步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以赛代练,结合综合性评价方法促进目标达成,提高体育品德

学与练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运动技能的运用大多体现在竞技比赛中,体育品德也主要是在比赛中养成。体育课面向的是水平与个性都大不相同的学生,因此对于比赛的组织应该做到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其目的是做到全面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常参加比赛,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体育精神。以赛代练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推动“常赛”绝非易事,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素养,进行统筹协调。

1.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

在旧观念中,比赛是各团体中的佼佼者相互角逐的舞台,大部分学生很难参与进来。而“常赛”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全员参与上,不能让参与竞赛变成少数学生的专利,更不能让呐喊助威变成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唯一体验。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展现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如50米跑的练习中,组织全班进行50×8比赛的练习,要比分组各自跑50米更有竞争氛围,每个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团队有更好的成绩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个学生既能参与比赛,又能加油助威,兴奋的过程也能更好地消除疲劳,提高练习效果。这种以赛代练、全员参与的练习方式能够同时让学生有多重角色体验,在竞争中体会成功与失败,跌宕与起伏,在各种情感交织中得到发展,成为身体健康、意志坚强、全面发展的人。

2.多元评价,尊重个体差异

体育课堂是落实“常赛”的重要平台,体育课上落实“常赛”的优点是能够及时作出评价,了解优点与不足。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在赛后,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的差异进行客观评价,及时作出调整。例如在50×8的比赛间歇或最后,表扬优胜的队伍每个学生都拼尽了全力,并对失利的队伍作出分析,鼓励其纠正后再接再厉。评价不能拘泥于最终成绩,也要注重过程性,如某个队伍通过团结协作却没拿到好成绩时,也要给予其肯定的评价,让学生重拾信心,更好地投入之后的练习中,提高其体育品德。

除了教师进行评价之外,還可以转换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自我评价能够让其充分了解自我,知道自己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提高自信心;相互评价能够锻炼学生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化发展。因此,在落实“常赛”的同时,要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个性与身体的差异,为学生积极学习指明方向,才能“赛”出意义。

四、结语

体育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落实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重新树立教学观,认真处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的教授式学习方式,转变为创设情境,学生身处其中体会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从学会知识走向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镇洋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常赛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冰雪运动(2021年3期)2021-11-04 08:32:58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体育教学(2021年1期)2021-06-23 13:21:18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体育教学(2021年2期)2021-04-27 00:40:07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