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闽菜入蜀,播下八闽风味火种

2023-12-02 07:54金庭
川菜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杨艳菜系川菜

金庭

2021 年,杨艳彬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下一个目标,想作为主理人筹备一家米其林餐厅。”两年后,29 岁的杨艳彬如愿登上 2024 成都米其林指南发布会的领奖台,激动地感慨道:“成都是我的逐梦之地,不忘初心的同时,也不忘‘厨心,希望未来越来越好。”

2024 成都米其林指南发布会上,杨艳彬获颁“年轻厨师奖”,福满楼新晋一星餐厅之列作为成都为数不多的精致闽菜餐厅,福满楼可以说填补了成都高端闽菜的空缺。在成都这样一座地域饮食特性鲜明,甚至有些“霸道”的城市,来自福建的杨艳彬及其后厨团队,是如何凭借“融荟山海”的闽菜,征服米其林评审与成都食客挑剔味蕾的呢?

二十多岁就当上了行政总厨,可谓是年少有为,是怎么走上从厨之路的呢?

我是福建泉州人,来成都近两年,在此之前一直生活在厦门。从厨是兴趣所致,也和泉州美食在我童年记忆中埋下的种子有关。

泉州美食文化绚丽多彩,既带有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又有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文化印记。作为著名的侨乡,你能在泉州看到很多东南亚菜系的影子,咖喱、沙茶等各式各样的香料都是通过海上贸易来到泉州,造就了多元、丰富的饮食特色。

正是如此,美食的种子很早就在我的心里萌芽,从牛肉羹、面线糊、醋肉,到土笋冻、海蛎煎……耳濡目染,美食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能从事餐饮工作,也算是一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兴趣和职业终究是两回事,真的轮到自己上阵做菜,现实情况跟你想的一样吗?

首先,兴趣很重要,它给你做一份工坚持下去的信念。真正步入后厨,精进厨艺的道路也难免有棱有角,少不了磕碰,但在我看来,良好的心态,是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积极、乐观给人向上的冲劲,遇到困难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沉静下来调整自己,鞭策自己多往前迈一步,说不定机会就在那里。

通过烹饪,我还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群,特别是咱们行业里的前辈师傅们,他们分享给我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也给了我很多实用建议。在跟他们的接触中,我变得更愿意打破自己的边界。

比如学英语这件事,看起来和做菜风马牛不相及,但学徒时,一个老师傅就告诫过我,语言是你的一块敲门砖,人一定要勇敢走出去,不能一直都待在一个地方,不断开拓眼界、积攒阅历,才能培养起自己对于品质的审美标准,好厨师,总是一边看世界,一边学习的。

入行以来,对你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契机是什么?

在远洋私厨的 5 年,我先后打理过好几个餐饮品牌。那几年对于我是很好的磨练,既能发挥我在做菜上的特长,给到我充分空间去创作,也能参与餐厅和品牌的运营,培养了我的团队协调管理能力,对餐饮业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让我不再为“资历浅”而感到彷徨,“年轻”反而成了我攻坚的优势,让我得以大展身手。

从民间餐饮到高级酒店,你在福建本土已经打下了事业基础,为什么会去成都呢?

一方面,閩菜位居八大菜系,值得更多传承推广。去中国华商考察时,他们办公室里的一句“好人与好人在一起,好的企业和好的企业在一起”,让我看到了这个企业的品牌底气与自信,我相信与他们的合作,能够助益闽菜的发展与传承。

另一方面,有挑战,才会有突破。米其林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我做好了准备,觉得是时候去挑战它了。来成都,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带领团队冲击米其林榜单,把福满楼打造成为成都第一家星级闽菜餐厅。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人需要舍得,才能获得更多,事实也是如此。

于年轻食客而言,闽菜的概念过于隆重,你是如何呈现菜品的?

复杂的菜品,我会优化它的制作流程,在不折损风味质感的前提下,制定一个更易操作的规范标准。而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菜式,我会更强调细节的展示,在处理手法上更下功夫,让食客感受到这道菜的背后,是一个追求极致、很有想法、非常生动的创作者。

比如说,餐厅有一道冷萃茶石花冻,灵感来自福建街头常见的小吃“四果汤”,结合福建人用餐前后喜欢喝茶的习惯,我就用铁观音做了一份冷萃茶,搭配清透、润滑的石花冻丝,模拟“素燕窝”的质感。其实石花就是一种海藻,看似很简单的成分,只要你在处理、搭配和最终呈现方式上比别人多考虑一步,把细节做好了,食客就能吃出你的心意。

传统与创新,你怎么平衡、把握两者间的尺度?

其实,比起“创新”这个词,我更喜欢用“提升”去表达改变。福建菜虽然历史悠久,但比起川菜、粤菜来说,它在国内的受众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食客,特别是年轻人,并不太了解这个菜系。所以,比起急吼吼地去创新,我更希望可以慢下来,通过追溯老底子的福建味道,在保留菜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优化食材的选择,调整油、调味品的用量,把传统的闽菜做一个提升。

其实这就跟人与人的交往一样,初次见面,一方就很强势、主动,夸夸其谈,另一方肯定接受不了。但如果双方静下心来,不急不躁,真诚以待,就会渐入佳境。一个菜系的推广普及也是这样,先让食客跟着我们一起慢慢去体验、品味,这个过程中,再有节奏地加入一些新的尝试,让大家既然吃到正宗福建味道,也能看到闽菜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闽菜与川菜的“热辣”属性截然相反,你会担心“水土不服”吗?

说实话,刚开始做的时候肯定是会担心的。成都人对本地美食、对川菜是很有文化自信的,他们天生具备很好的美食品鉴能力。这一点或许会让别的菜系很难融入本地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因为在成都,“好吃”就是王道。

集团的支持也给了我很大的底气,一开始我也曾提出,是否需要在菜单设计上融入一些川菜元素,但立马被否决了,他们在理念上跟我一致,都坚信“欲速则不达”,让我不要有压力,专心做闽菜。长时间重口味的冲击,味蕾也会麻木、疲惫,需要一点雅致的味道来调剂。口味和生活一样,不可能一直都在高潮,有起伏才是常态,这一点来说,闽菜其实和川菜倒是相得益彰的。

在满足川渝食客的用餐需求上,你做了哪些努力?菜品呈现有哪些微调?

基本上,80% 的菜品仍以福建菜为主,10% 会融入一些我外出采风时觉得不错的创意菜,还有 10% 会留给川味,加入“辣”的元素,但这 10% 也不会完完全全照搬川菜,还是会加入一些我自己的想法。比如凉菜里有一道麻香辣味黑毛猪肉,用到的辣椒面、花椒面都是我们自制的,微微的麻辣,在前菜里加入一个风味的升降,提振食欲。

但就像之前说的那样,还是希望更多地推广闽菜,所以还是会主攻经过“提升”的经典闽菜菜式。比如姜母鸭,福建各地做法不一,像泉州一带喜“干香”,也有一些地方会带点汤汁,做得比较湿润,各成一派。我在泉州做法上,融入“法式油封鸭”的技巧,将鸭肉和老姜一起熬煮,姜香而不辣,鸭肉细嫩紧实,吃起来焦嫩咸香,又带点微甜。

还有荷香糯米蒸膏蟹,蟹選用东南沿海的一斤左右重的膏蟹;糯米则选用饱满软糯的圆种糯米,事先在清水中浸泡 2 个小时,蒸出来才粒粒分明,圆润晶莹。预处理时,我们会将蟹肉拆下来,方便食客食用,让他们吃得更加从容自在,避免狼狈。

在川蜀大地,播下八闽风味火种

采访的最后,杨艳彬说:“每个人都追求荣誉,但米其林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口警钟,让厨师时刻坚守出品的标准;同时它又是一种曙光,引领着你迈步向前。”

纵观 2024 成都米其林指南榜单,不难发现,上榜菜系愈发丰富,融合性和多元性愈加明显,让整张榜单更具新鲜活力,很好地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包容性。这也给了以杨艳彬为代表的外来菜系主厨和餐厅们,更多的空间去大展拳脚。

保留传统的口味,用更现代化和精细化的做法,在川蜀大地播下来自八闽山川的风味火种,通过味蕾连接饕客与福建的山海人情,重现经典闽食文化蕴藏的美好光景。杨艳彬,做到了。

猜你喜欢
杨艳菜系川菜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下的SVM模型预测世界各国菜系
基于随机森林的世界各地菜系预测及分析
翠花,上川菜!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A Walk In The Forest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川菜资格人
Une scène de ménage
Kinetic and Microstructure of SiC Deposited from SiCl4-CH4-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