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衡山县把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培优提能工程。该县教育局紧紧围绕“建团队、抓校本、提能力、促常态”的培养目标,搭建教研教改平台,变革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培训实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养,构建了具有县域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联合教研,抱团发展
“老屋为什么不倒?这里的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阅读的预测能力……”11月2 日上午,一场教研活动正在衡山县永和乡松坳学校进行,来自永和乡宝米学校的青年教师陈思婕带来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展示课,引发了来自全乡4所小学10 多名语文教师的激烈讨论。
这是陈思婕第3 次参加这样的教学研讨。“大到教学设计、课堂环节,小到教学用语、板书细节,每一次教研都让我受益匪浅。”陈思婕告诉记者,虽然不断被质疑、重复修改教案的过程很痛苦,正是经过这样反复打磨、推陈出新,这节展示课而越来越精致,也让去年9月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她快速站稳讲台。不久后,她将代表全乡去参加衡山县的优质课比赛。
永和乡中心学校下辖4所学校中有3所村小,均是师生人数不足百人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师生人数少、外出学习机会少等因素,各校的教研活动一直流于形式,全乡教学质量一度在全县排名靠后。
如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打好教育教学质量“翻身仗”?2020 年以来,永和乡中心学校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推出了“大校本”教研活动,整合4所学校师资组建教研联盟,分学科成立教研组,为老师们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成长舞台,实现村小老师抱团发展、共同成长。
“教研组把握教学重点,狠抓‘三课一体,督促学科名师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公开课、青年教师上好展示课,通过两周一次的‘沙龙式教研、线上线下集体备课,让每一名教师都搭上教研教改的‘快车。”永和乡原语文教研组组长谭冰淼介绍,“大校本”教研,实现了全乡校际教研“零距离”,形成了校校重视教研、人人参与教研的浓厚氛围,帮助一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真正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
“大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三年来,永和乡教育呈现一片新气象: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站稳讲台;年老教师虚心学习、更新观念,也能灵活开展信息化教学。最可喜的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今年6 月,永和乡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测评跃居全县乡镇学校第二。
精准研修,培育本土“教研专家”
衡山县于2017 年获批成为湖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县。依托各类“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任务,该县不断总结、反思和优化培训流程,依据当地教师培训实际,构建了“543”教师培训模式,打造精准高效的培训目标。
“我们在培训前要求精准定位、精细目标、精选课程、精抓送教、精细校本,摸清实际需求精准施策。训中开展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汇报展示、交流研讨等方式为教师定制成长规划。同时,训后落实成果整理、资源建设、成果运用,为老师‘除病根。”衡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黄晓琅解释,“543”教师培训模式以农村偏远山区教师为培养目标,基于学员按需施训,为他们“把好脉”“开好方”“除病根”,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难题。
作为“国培”计划项目校,贯塘乡中心学校将“543”培训模式与“校本研修”精准对接,结合本校年轻教师占比大的师资特点,为青年教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
“新老师过‘三关是学校的传统。”贯塘乡中心学校校长彭海军介绍,第一关是“见面课”,开展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帮助新老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完成教学常规入门;在第二关“检查关”,通过推门检查常态课,督促新教师反复打磨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把控能力。“通过第三关‘合格课后,这名教师就能够正式站稳讲台了。”
周凯丽2019 年9 月进入贯塘中心学校任教,仅一年时间便在全县集体备课大赛获一等奖,今年3 月被衡山县教育局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周凯丽也迅速成长为一名本土的“教研行家”,肩负起学习教导处工作,积极组织全校教研培训活动,带领团队取得了衡阳市2021 年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三等奖、2022年度优秀集体备课小学组三等奖、2022年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近年来,衡山县以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强师计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围,激励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衡山县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肖吉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