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这么好的学校,我以前压根儿不敢想。”桃江县桃花江镇中心学校初中部学生家长董女士在谈及学校硬件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2019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桃花江镇中心学校初中部,如今已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排头兵、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该校初中部校长刘文飞说,首期招生只有580 多人,现在学生已近2000 人。
坐落在洞庭湖支流资江河畔的桃江现有在校学生10 万人,让每个孩子享有优质教育,是桃江人民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桃江教育系统主动适应新形势、融入新格局,在“公平而有质量”上精准施策,不断强化“三个聚焦”,强供给、促均衡、提质量,持续擦亮桃江教育“金名片”。
聚焦优质均衡,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
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既关乎国家发展,也关乎民族未来。
石牛江镇芙蓉学校是一所优质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然而,“旧教學楼,无实验室,两个学生睡一个床位”是它三年前的真实写照。2020 年,该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新建塑胶跑道、教学楼、综合楼和食堂,维修改造学生宿舍、办公楼、教师周转房外,学生还用上了梦想中的实验室。
石牛江镇芙蓉学校的变化只是桃江教育“提质强校”的一个缩影。近3 年,桃江县持续加大教育配套建设经费投入。投入10 亿元用于学校项目建设,创造了学校建设的“桃江速度”。
虽然县内学校不乏“优等生”,但桃江教育人思考的是“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有好学校”。2023 年上半年,全县仍有32 个农村教学点,大部分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10 人以下。农村36 个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有15 所初中学校学生在200 人以下,资源浪费严重。
桃江县未雨绸缪,大胆改革,“一乡(镇)一策”“一镇三优”(每个乡镇优先发展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建设应运而生。今年秋季学期,该县已有效整合学校22 所。
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如何联动?桃江县充分发挥教育强校的引领作用,开展城乡结对帮扶,2022~2023 学年,城区学校教师共有139 人次以示范课等形式送教下乡,近万名学生受益。近年来,城区、镇区骨干教师交流至乡村学校1000 多人,城区和乡村都有好教师的身影,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聚焦关键环节,筑牢强师之基
2021 年以来,桃江县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473 人,代课教师减少近300人;现有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及省市精英教师100 余人;打造“五级”教师培训体系,首创“微格培训”;今年实现新招聘教师全部为师范类毕业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老师带着满满的热情与熟练的技能,为桃江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文老师,您用您的青春和爱成就了我们。顶峰再见时,我们定是您的骄傲”……毕业季,石牛江镇中心学校的青年教师文翔宇收到了毕业班学生写给她的十几封信,讲起这些,文翔宇的眼泪终是没有忍住。
在这场师生间“双向奔赴”的爱中,有4 名学生在毕业时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原因无他,只是“想成为和文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文翔宇说,学校大力提倡以“三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已经不自觉地成了全体教师干事创业的境界和作风。“正是因为喜欢这种氛围,我师范毕业后毅然回到了母校,继承恩师们的衣钵。”
强教必先强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近年来,桃江县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建立教师激励长效机制,开展“五优教师”“卓越教师”评选,培养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聚焦精细管理,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连日来,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湖南赛区)结果陆续公示。桃江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有36 名学子获奖。在这次竞赛中,张磊获物理学科一等奖;龙昊和夏赢舟获生物学科一等奖。
龙昊初中就读于偏远的农村学校,在进入桃江县一中后才接触到生物竞赛。经过两年多的学习,龙昊的心中有了一个梦想——探索生命的奥秘,攻克癌症的堡垒。
面对“如何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之问,桃江县教育局以基础教育为基点,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出台了《桃江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将桃江县一中、四中等学校设置为县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创新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的必备素养,而中学阶段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桃江县一中校长邱畅怀表示,学校为此成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培训专家组,并抽调骨干教师组成教练团队担任基础培训,为常规高考课程做好扎实培养。
“新时代的教育,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要。”桃江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桃江县各学校准确把握当前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新征程,宏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建设教育强国。仰观大局,桃江教育人肩负使命责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团结中奋进,在竞争中超越,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