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分析

2023-12-02 09:24吴春燕隋筱锐刘庆海
石油化工建设 2023年7期
关键词:湖盆生烃烃源

吴 琳 王 宁 吴春燕 隋筱锐 王 娟 周 武 刘庆海

1.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65;

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71600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地层倾角小的西倾单斜,主要发育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主要为多旋回韵律发育的砂岩与泥岩组合。延长组由下至上发育5 段共计10 个油层组,湖盆在长10 油层组处于拗陷初期沉积阶段,长9- 长8 油层组处于拗陷发展沉积阶段,长7- 长4+5 油层组处于深陷扩张期沉积阶段,长3- 长2 油层组处于抬升收缩早期沉积阶段,长1 油层组处于抬升收缩晚期沉积阶段。

1 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板块运动史决定了烃源岩发育的时间,烃源岩只发育于特定的地史阶段;板内构造运动和成盆作用决定了烃源岩发育的空间,即只有特定的盆地类型适合烃源岩的发育。早寒武世、晚二叠世时,扬子板块始终游离于古大陆之外,活动性强,形成多岛体系。这是它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发育下寒武统、上二叠统两套烃源岩的重要原因。不利于烃源岩发育的原因有陆源物质输入过多,牵引流发育,水动力过强;生物席不发育,生物席之间的胶结物过多,初级生产力低;环境不稳定,变化太频繁,甚至在1cm 厚内可以发育不同微相;深水陆棚很快变浅,成为浅水陆棚。图1 为源内储层综合评价图。

图1 源内储层综合评价图

2 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取得的认识

2.1 认识陆相淡水湖盆源内成藏理论

长7 段是中生界主力烃源岩,长期以来主要围绕烃源岩评价开展工作,有效指导了延长组源外大油田的勘探发现。2008 年起,受国外页岩油勘探开发启示,围绕长7源内非常规油藏“生、储、聚”等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锁定了盆地源内非常规勘探的方向和目标。

2.2 优质烃源岩为页岩油富集奠定了物质基础

2.2.1 金藻构成了优质烃源岩重要的母质来源

在长7 段烃源岩中发现了十多种形态的金藻休眠孢囊化石,构成了优质烃源岩的重要母质来源,是迄今国内外发现的最古老的金藻化石,将地球上金藻时代往前推进1 亿多年。对金藻起源及藻类演化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对湖盆古环境、古生态与生烃母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2.2 长7 段不同类型沉积岩整体生烃,有利于页岩油富集

地球化学指标表明,长7 段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为优质烃源岩,与之伴生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砂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共同形成了整体生烃特征。且砂岩中富含的有机质改变了储层的润湿性,有利于烃类高效充注。

2.2.3 高生产力、低稀释、低消耗造就了泥页岩高富有机质

火山物质蚀变、深部热液作用提供丰富营养元素,促使生物勃发,形成高生产力。低陆源碎屑补偿促进有机质富集,沉积后的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有机质丰度高,TOC 平均含量达13.8%。

2.3 烃源岩成熟度适中

长7 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适中(Ro为0.7%~1.2%),平均Tmax达447℃,已达生油成熟阶段,处于生油高峰期,以生成液态烃为主,并有大量伴生气。

2.4 湖相优质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生烃能力强

黑色页岩面积达4.3 万km2,平均厚度达16m,最厚达60m;暗色泥岩面积达6.2 万km2,平均厚度达17m,最厚达124m。规模优质烃源岩为页岩油规模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盆地长7 黑色页岩平均生烃强度约240 万t/ km2,生烃量约1000 亿t;暗色泥岩平均生烃强度约35 万t/ km2,生烃量约250 亿t,共计1250 亿t。

2.5 古构造控制了原油类型及分布

以往认为长7 受深水沉积环境控制主要发育烃源岩,砂体不发育。通过创新认识,长7 期受古气候(温暖潮湿)、古地形(西南陡坡带)、古水深(深水)“三古”有利因素控制,湖盆深水区形成多种重力流规模砂体。由长73至长71,湖盆演化经历了从鼎盛到逐渐萎缩的过程,其中长73湖广水深,深湖区面积6.5 万km2,富有机质泥页岩大面积分布,湖盆中部发育少量重力流砂质沉积,周边发育小规模的三角洲沉积。长72湖盆开始萎缩,深湖- 半深湖区面积5.8 万km2,湖盆中部以重力流沉积为主,东北及西南体系发育一定规模的三角洲沉积。长71湖盆进一步萎缩,半深湖- 深湖面积5.1 万km2,湖盆中部仍以重力流沉积为主,东北体系三角洲持续向湖盆中心推进,沉积砂体较为发育。

受古构造、古地形、古水深控制,在不同演化时期沉积了不同类型的砂体,其中长73湖盆中部发育零星分布的重力流砂体;周边发育小规模的三角洲砂体,厚5~15m。长72以重力流、三角洲沉积砂体为主,湖盆中部砂体较薄(5~10m),周边砂体较厚(5~15m),砂体分布具有一定规模。长71砂体规模进一步增大,局部砂厚15~20m,形成了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

2.6 储集体岩石类型多、孔隙类型多、储集性能较好

发育多种岩石类型储集体,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泥页岩也可作为有效储集体,岩心常见粉砂岩、泥岩含油。孔隙组合类型多样,扫描电镜等多方法分析测试表明,长7 储层有效孔隙类型除了少量较大的粒间孔、溶孔外,发育大量微纳米级的粘土矿物晶间孔。储层孔喉尺度小,但数量多,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长7 砂岩储层孔喉细小,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2~8μm。但微纳米孔隙数量众多,提高了储集空间,使长7 页岩油储层具有与低渗透储层相当的储集能力。储层喉道一般为20~120nm,连通性较好,纳米级喉道连通微纳米级孔隙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簇状复杂孔喉单元,有效提升了储集性能。勘探实践证明,在长7粉细砂岩储层已获规模勘探开发的同时,在渗透率更低的泥页岩储层也有较好的石油产出,不断突破渗透率下限。

2.7 源内自生自储持续高压充注形成高富集度页岩油

生烃模拟实验及成藏古压力分析表明,排烃前封闭条件下源岩生烃增压可达到38.5MPa,成藏期储层古压力为18M~26MPa,烃源岩、致密砂岩过剩压力差一般为8 M~16MPa。源内持续充注,形成高富集度的源内非常规油藏。优先充注较大孔隙,储层中含油饱和度呈快速增长。持续高压充注下,大量微小孔隙充注,含油饱和度缓慢增长,经历快速成藏和持续充注富集两个阶段,最终含油饱和度高达70%以上。“源储一体”形成了高产富集区,超富有机质供烃、微纳米孔喉共储、高强度持续富集,形成了湖盆中部页岩油大面积分布、甜点高产的富集特征。

猜你喜欢
湖盆生烃烃源
共和盆地干涸湖盆植被分布格局及土壤粒度组成特征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埋藏史研究及生烃有利区预测
咸化湖盆过渡相组沉积控储作用浅析
巴布亚盆地烃源岩分布及生烃潜力评价
西藏北部典型湖盆区繁殖鸟类调查初报
东濮凹陷西南部晚古生代—早新生代烃源研究
济阳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细粒沉积层序初探
中国近海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生烃潜力研究
柴达木盆地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