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小学德育路径探究

2023-12-02 00:26:14王本运上海市松江区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
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思政

王本运 上海市松江区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逐渐深入,对中小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小学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既是对“教书育人”教学的本质回归,又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回应。所谓中小学课程思政就是“依托中小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活动”。因此,只有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中小学教育的全学科、全过程,进一步挖掘中小学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发挥全学科德育功能,才能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挖掘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元素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教育中涉及的学科众多,既有人文社会科学,又有自然科学,在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时需要立足课程思政理念,以各门课程的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坚持立足教材、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秉持问题导向、整体导向和价值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元素。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增强德育元素挖掘的广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要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教学目标,以基础知识讲授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切实增强德育元素挖掘的广度。一般来说,中小学课程中包含的德育元素,既与课程知识内容紧密相关,又与教学的组织形式密切相连。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时代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在增加课堂参与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尊重各门课程在课堂中的知识主体性,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德育元素润物无声地体现在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教导和影响学生。

二是坚持整体导向原则,增强德育元素挖掘的深度。中小学教育教学以能力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围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这一主线,坚持整体性原则,从现有的课程体系出发,注重德育元素与各门课程的紧密性和牢固性,避免德育与课程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出现,切实增强德育元素挖掘的深度。一般来说,在中小学课程中,特别是自然科学课程中容易出现德育元素与具体知识点结合不紧密、融合不深入的现象,不利于课程思政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此,要充分把握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中蕴含的德育目标,探寻课程知识内容、技能培训环节与德育的结合点,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是坚持价值取向原则,增强德育元素挖掘的准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要以价值观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围绕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引领和塑造,坚持价值取向原则,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问题,切实增强德育元素挖掘的准度。因此,德育元素的挖掘在精不在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准则,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内在认同,选取最重要的、最贴切的、最能服务课程目标的德育元素作为课堂呈现的对象,有效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学生政治信仰。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挖掘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元素的多重维度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非常丰富且清晰,包括政治素养、爱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必须面面俱到,相反,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必须立足学科,适度且恰当地进行德育元素的挖掘和选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挖掘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元素。

一是政治素养维度。这一维度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对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在学校思政体系建设中坚持知行合一,为基础教育的育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巧妙地帮助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国家政策、政治制度和政治道路等相关内容,为中小学生政治认知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要紧跟时事,善于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性资源案例,向学生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教师要善于从多元文化冲突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分辨,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意志并践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二是家国情怀维度。这一维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家国情怀是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热爱,是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熔铸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如祖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中国的科学发展等,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热情,增强学生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国家自豪感,激发担当精神,真正地将个人梦融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坚定学生报效祖国的情感。

三是哲学思维维度。这一维度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当前,社会各种文化思潮涌起,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发严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四是科学精神维度。这一维度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教师要在教学时从具体学科、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逐层、自主地分析问题、提出疑问、反复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质疑求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发挥中小学教育德育功能的实践研究

对于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和完善教学评价等过程,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

从明确教学目标的层面来看,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健全人格、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对课标中关于德育的内容进行标注和分析,从教材整体和教学整体出发,制定出教学总目标和分目标。具体来说,可以将整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作为一级目标,并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其中;把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作为二级目标,将每一章节的课程内容与具体的课程思政目标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二者相统一;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三级目标,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蕴含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的有机统一。例如,小学语文《司马光》一课,其知识目标就是学习生字词,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能力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价值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品质。从丰富教学内容的层面来看,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利用故事或具体社会现象作为案例导入,使社会材料课程化、课程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选取我国山川地貌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山川之美。又或者是借助电视剧、纪录片等视频资源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感;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可以挖掘时事新闻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做到与时俱进;在物理课上,可以加入物理学家的生平小故事,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质疑精神。从改进教学方法的层面来看,教学方法的选取,影响着学生课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在采取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在生物课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教学情境,包括多媒体图片展示、视频讲解和进行对照实验的植物,让学生从对照实验植物的区别入手,分析实验现象;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采取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手做实验,亲身体会科学求真的精神,或者走进大自然,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从优化教学过程的层面来看,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互动、提问抢答、小组研讨、课后辅导等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活跃度、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反思部分的德育元素,不断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从完善教学评价的层面来看,可以从政治素养、家国情怀、哲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四个维度制定课程德育元素评价量表,并将该量表用于单元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以及学业评价,通过具体的德育元素挖掘情况的考核,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计划,可以更加全面地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

四、课程思政理念下发挥中小学教育德育功能的保障机制

从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来看,要“推动学科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同向同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当前,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推进,亟须加强中小学教育中各学科的德育功能,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思政保障机制的科学构建意义重大。因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构建中小学德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首先,要形成共同参与的大教育格局。各学校要将课程思政理念纳入学校党组织总体工作部署中,构建起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多方参与、全员育人的新时代大教育格局,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德育功能。学校领导在中小学课程思政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把握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总方向。因此,学校领导要积极学习课程思政的指导文件,领悟政策精神,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课程思政德育计划;中小学课程思政理念任务落实在师生,效果影响看师生。各中小学领导要及时将党的声音和意志传递给师生,充分调动各个学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打造一支善于讲授中国故事、善于求实创新、善于启智润心的教师团队,真正发挥中小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其次,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的推进工作,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事关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的增强,事关党的创新理论的铸魂育人。因此,中小学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时要压紧压实德育工作主体责任,制定德育工作任务清单,层层分解、层层传导、层层压实,使中小学各学科的德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位,使德育真正由“虚”变“实”。

最后,要健全组织管理制度。一是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各中小学要重视教师德育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论坛讲座、网上学习、专题探讨等形式,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并从他人的教育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借助思想政治理论专业培训班、党校培训班等方式,提升教师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二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各中小学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和政策时要同步做好教学效果的评价和监督工作,利用示范引领效应,激发教师挖掘德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并对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进行表扬。三是健全财政支持制度。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学校财政的大力支持。各中小学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全校教育资金,合理分配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经费,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提升对课程思政的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