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近些年,在与脑损伤疾病的斗争中,人们可以采取的救助措施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气体疗法、液体疗法、固体疗法。随着临床医疗救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想要维持生命,气体调动至关重要。人体储蓄固体的能力极限高达6周左右,次之即储蓄液体能力,而储蓄气体的能力极限大约6分钟。根据机体对于所储蓄三种物质形态的能力而言,高压氧治疗如今已经成为临床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
准确地说,高压氧治疗不论从临床发展史、应用史还是疗法独特性而言,作为治疗手段的一种,应用效果都并不亚于药物疗法与手术疗法,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无可取代,已被国际医疗界公认,对于全身及局部缺血、缺氧疾病的疗效显著。
以创伤性脑损伤情况而言,作为临床医疗危急重症,对此病的诊治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疗效,高压氧疗法更是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作用显著。创伤性脑损伤会伴随患者的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所致脑组织缺氧,最终造成脑组织受损这样的恶性循环。这个通路中,缺氧环节至关重要,高压氧治疗就成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治疗脑病的重点。临床也表示创伤性脑损伤的早期治疗效果可观,只要确诊脑震荡、脑挫裂伤,在不合并颅内出血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早期给予高压氧疗法就是可行的。
在脑病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高压氧舱设备调节治疗压力,通常治療需要分别20—30分钟加压减压,吸高浓度氧60分钟,根据病情1次/日—2次/日的治疗频次,1个疗程共计10次,一般5—7次治疗后需要休息1—2天。高压氧治疗根据病情设置治疗压力,一般在1.6—2.0ATA治疗压力值,在设置此压力值下的氧气物理溶解量最为适宜,可使正常脑血管收缩效果良好,减少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病灶区缺血组织的血管扩张,改善病灶区内血供。在高压氧下糖代谢增加,使脑代谢状态受到影响。高压氧治疗一般在进行8—10次之后,需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决定下一疗程。
一、在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期间,有必要保障治疗环境的安全舒适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压氧疗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高压氧仓的操作规程,保证患者进入舱体之前及时去除不适宜携带的物品。
二、在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高压氧治疗后,假若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那么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会和高压氧科医师之间形成良好医患关系,那么医生便可在这种信任的关系下,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后续更充分的治疗建议,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三、在每一次进舱治疗之前,都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如果患者发生感冒鼻塞的状况,需要暂缓安排高压氧治疗。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使用舱内监控器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一旦发现患者机体变化明显,需要对发生的异常状况及时应对,迅速处理。
脑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各有不同,存在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那么,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期间,一旦患者发生并发症状况,就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一般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颅底骨折并发症等。脑病患者一旦出现假性动脉瘤再破裂状况,将导致治疗过程十分危急,所以,在会诊过程中,医生需要对神经外科医生的诊治状况密切询问。患者要在耳漏、脑脊液鼻漏暂停1周之后,才可继续高压氧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密切观察。除此之外,对于颅底骨折患者而言,高压氧治疗还有可能造成气颅,如果患者伴随头痛不适,那么可以安排患者行头部CT检查排除存在气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对脑病患者行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组织缺氧及能量代谢,并降低氧化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