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税法》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为例

2023-12-01 10:29:13王子玥邱丹平
法制博览 2023年30期
关键词:税法思政课程

王子玥 邱丹平

1.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奋力谱写教育强国的新篇章,将课程思政作为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税法》是高校财会专业的重要课程,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可以充分融入日常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深入实践,培养学生对纳税义务的正确认知,明确税收对于国家、社会、人民的重要作用。

一、《税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响应政策的需求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税法》是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需要制定特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税收制度,了解税制变革,增强法律意识,进而更好地贯彻国家课程思政的方针政策。

(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需求

第一,在传统的《税法》课程中,教学及教材大纲更多关注在税法准则及应试问题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税法》课程的讲授效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结合国家政策、社会现状、人民需求等内容,会使学生从内而外地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设计,在生动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税法条例,进而提高《税法》课程的授课效果。

第二,当前,随着“金税四期”工程的展开,税收工作即将全面数字化,国家关于企业税收的监管不断完善,因此企业需要更多高素质税务人才。高素质税务人才不仅需要熟悉税收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企业涉税工作,还应具备信得过的思想品德,能够维护国家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税收利益。如果税务人员没有基本的道德修养,会给国家社会和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和利益损失。

因此,综上所述,《税法》课程需要紧跟社会需求变化,深入贯彻思政理念,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其道德素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税务人才。

二、《税法》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财会专业课程由于其课程自身特质,思政建设难度较大,如果生硬地去学,学生并不能充分吸收思政的理念,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特点,科学生动地开展思政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

第一,课前准备。目前我国税收法律条目不断更新完善,因此教师在教材的筛选上,尽量选择版本较新的教材,这样才能紧跟国家政策,给学生以最正确的思想引领。同时,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时要把思政内容编写进去,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在大纲中明确思政目标,通过课前搜集适用的思政案例,针对所授的章节发掘思政元素,进而根据思政元素的特点、思政效果的预期、章节的目标构建思政素材,以备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第二,课中融入。《税法》课程内容较为繁杂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自己构建的思政案例,与学生展开交流,把单向教学转化为双向沟通[1],使课程思政收效显著。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2],在“税法概论”这一章,可以询问学生:“近二十年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国家的钱都是从哪来的?”等等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展示我国近些年的国力情况,引出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税收,因为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三,课后总结。创新课程考核,把课程思政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将思政考核转变为具体化的考核标准,例如考察学生对于思政案例的理解度、课堂话题参与度、思政活动完成情况等,充分将思政与课程融为一体。

(二)在专题热点中融入课程思政

《税法》课程思政应该有创新和趣味性,因其包含大量法律法规,如果在课堂上照读法律条例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因此教师应促进课程内容创新,开展具有亲和性的思政教育。如定期以社会热点为例,通过专题形式,如范某冰阴阳合同、薇某偷税漏税等,组织学生主题演讲、辩论,通过专题活动推动学生独立思考,明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而违反税法的行为将会受到国家严惩,以此要求学生在工作中把握好原则,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在社会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

思政工作不能纸上谈兵,还要落到实处。要想真正达到思政的预期效果,还需把思政工作从课堂带向社会。如在假期开展“走进企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纳税信用等级A 级企业,实地考察这些企业所享有的优厚奖励,例如普通发票无限使用、办税绿色通道等,加深学生诚信纳税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优秀纳税人事例讲座,让学生与优秀人物面对面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军,其素质品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走势。因此政府、高校及教师应合力推进思政建设,为《税法》课程的思政探索方向、寻找方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塑造学生的价值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

三、《税法》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

我国目前有18 个税种,每个税种对国家的财政收入、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等有着不同的作用,每个税种也都渗透着不同的思政元素。现以税法概论、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环境保护税为切入点,展开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税法概论

第一,介绍中国税收的起源和发展,“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融入“制度自信”的思政元素;第二,介绍我国税法体系和税收作用,让学生了解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性,理解财政支出与人民之间的关联性,融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政元素;第三,介绍“金税四期”工程,让学生充分把握时代的变化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多专业税务人才,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在大数据时代下,偷税漏税将无处遁形,作为企业和公民要诚信纳税。

(二)增值税

第一,增值税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税种,经历多次变革,可以让学生从增值税的改革中看到国家对于税收制度的用心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敬佩感;第二,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如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增值税优惠政策,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大国风范,领悟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三)消费税

第一,从消费税征税对象的变革中带领学生见微知著,看见国家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第二,从消费税的特点上阐述消费税对于国家收入调节的重要作用;第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避免铺张浪费、践行绿色环保。

(四)企业所得税

第一,通过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辨析,使学生把握纳税义务的原则;第二,结合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如国家对高新企业等的大力扶持,让学生了解国家战略;第三,通过不可扣除和加计扣除项目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如罚金罚款不得扣除,告诉学生违纪违法会受到限制;研发费用可加计扣除,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努力奋斗;残疾人工资的加计扣除能够让学生学会关爱弱势群体,做有爱心有善心的青年人。

(五)个人所得税

第一,通过专项附加扣除等项目,让学生感知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关心以及用心;第二,通过个税的汇算清缴,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优良品质;第三,通过个人税超额累进式税率,让学生感受我国税收的公平性,多收多纳,少收少纳,理解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决心。

(六)关税

第一,从关税历史中,讲述近代中国从落后挨打丧失关税自主权,到新中国成立恢复关税自主权,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与国家荣辱与共的情怀,为中国梦的实现献出青年的力量;第二,结合关税的优惠,带领学生了解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紧跟国家步伐。

(七)环境保护税

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税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1.高校《税法》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不牢

当前,许多高校思政教育与财会专业教育没有打通[3],高校将学生思政教育任务交给思政专业教师承担,本专业教师只负责培养财税技能,导致教学和思政出现分离。此外应用型本科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往往聚焦于生产工作而忽视了思政工作,对于思政建设较少立项,尚未形成高效科学的思政管理体系,缺乏制度的指导和资金的投入。

2.学院对于思政工作的推行力度不够

校级在完成课程思政制度基本框架后,需要二级学院进一步推进思政工作,然而目前多数二级学院并没有最大限度推进《税法》课程思政,在教师发展、教学监督、资源建设等方面尚未完善[4],对《税法》课程思政如何实施缺乏具体指导,对思政效果也缺乏明确的评价机制。

3.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够,对思政资源的储备和挖掘不足

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思政教育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对思政教育的整体把握不够。如果教师缺乏思政的认知,就难以落实思政教育,难以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税法》课程教师目前大多还是以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可能会把相关思政工作留给通识课。

此外部分财会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政积累不够[5],马克思主义思想及社会主义思想专业理论储备不足,也会导致在课堂上无政可思。由于财会教师大多是非思政专业出身,对专业理论的内容较难讲解清楚,难以深入发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无法把相关德育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去。

4.学生对于思政的重视度及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思政效果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另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学。《税法》课程知识繁杂,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接受大量知识条例,对于学生而言,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如何计算、如何处理业务、如何记忆法规上,而忽视了对于思政案例的思考,从而《税法》课程的思政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解决方案

1.学校整合多方资源,搭建税法思政发展平台

第一,整合专项资源。学校可设立“《税法》课程思政项目”,单独为税法思政提供制度指导和资金支持,确保《税法》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第二,整合部门资源。可以由教务处牵头,各个学院协同联动[6],合作推进税法思政的进行。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思政老师和财会专任教师的沟通,由思政老师、专业老师组成协作团队,共同探究思政元素、思政的重难点等,让学生可以同时在通识课和专业课获得双重的思政强化。

2.学院创建课程思政发展机制,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第一,学院可以创建课程思政发展机制,开展思政样板课、教师互评自评等机制,将思政纳入激励评价制度,把考核内容、标准、结果定期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掌握在思政育人上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第二,学院可以组建思政工作小组,定期开展思政建设交流会,制定相关的思政资源标准体系,从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出发,筛选出深层次、优质的思政资源。

3.培养教师思政意识,提高思政资源的挖掘度和储备量

第一,持续培养教师思政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动员宣讲等方式推动教师思政工作的突破,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帮助教师培养思政观,使教师对思政实现从了解接纳到探索支持再到自主实践的转变;第二,教师要提高自己思政素材的储备。例如《税法》教师需要持续关注国家税务局颁布的最新政策、参加文化讲座增强自己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通过相关APP、学院组织的研讨会等,增强对于国情的了解,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思政素材。

4.将思政纳入学生考核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想要提高学生思政的学习效果,第一,必须要明确思政在本课程中的考核地位,建立健全的思政量化考核标准。例如思政实践、学生课堂思政参与度,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考核总评;第二,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思政[7]。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打破思想政治和专业课之间的壁垒,采取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形式,如情景演绎,让学生把思政案例演绎出来,使其更加直观地感受案例所传达的思政精神及专业知识,从而实现思想和专业水平的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税法思政课程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24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