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2023-11-30 06:43张文静
华章 2023年4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思政教育新时代

[摘 要]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出发,以烟台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以及法治实践能力等,剖析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通过改进法治教育方式、优化法治教育课程体系等路径,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法律意识和法治实践能力较强的新一代大学生。文中通过扩展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创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为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提供实践参考,为建构法律知识传授渠道、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思政教育

依法治国开启了新的法治时代,随着法治新时代的到来,个人的法治素养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大学生而言,即将成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青年的法治素养尤其重要,全面依法治国以来,“全民法治素养”“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等话题成为社会讨论和关注的热点,然而關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第一,创新观点不多,纯理论性研究较多,进行调查分析的较少;第二,法治素养研究虽有,但是关于将研究群体定位在某一地区“大学生”群体的不多,更多的研究是着眼于法学学生的法治素养以及律师的法治素养。第三,高校关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不能从教育方法、课程设置体系、教师素养等多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法治大计,教育为先。法治精神和法治素养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看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跨界与融合是大势所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是顺应依法治国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已经达成了普遍的共识,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整体水平是整个社会法治素养的重要体现。但目前大学生的法治教育现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所带来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社会所需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烟台市四所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找到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目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为高校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提供数据支撑。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烟台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具体样本分布情况如下:男生所占比例为47.17%,女生所占比例为52.83%;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25.72%,大二学生所占比例为23.87%,大三学生所占比例为24.96%,大四学生所占比例为25.45%;文科类学生所占比例为48.97%,理工类学生所占比例为51.03%。从样本的分布来看,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年级分布比例和专业分布比例均比较均衡,调查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调查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法治素养提升、法治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梳理与归纳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地将与本研究相符的内容系统整合,为《知行合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准备必要的材料。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法治教育方式方法、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和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对四所高校的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

3.访谈调查法

为了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现状,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面临的问题等方面编制访谈提纲,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分别进行访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提供数据参考[1]。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具备跨界融合的综合工作能力,而能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较高的法治素养正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

但是关于“除了学校安排的思修与法治课程,愿意主动接受法治教育、学习法律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83%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有5.67%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有17.7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49.56%的学生认为基本不符合,有24.22%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关于“愿意主动接受法治教育、学习法律知识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9.78%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有14.56%的学生是对法律知识感兴趣,有15.66%的学生是为了提升法治素养。

从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有73.78%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完全不会或者基本不会通过其他渠道、方式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可见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花费课余时间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在26.22%的愿意主动接受法治教育、学习法律知识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出于通过考试或获得相应毕业学分的原因,仅有30.22%的学生是真正积极主动地接受法治教育,出于对法律知识的兴趣或者为了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可见,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高校关于法治的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从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能够涉及法治教育内容的课程主要就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这一门理论课程,而法治教育仅仅是这门课程中的一个章节,能够学习到的法律知识非常有限,而且关于法治教育的实践课程几乎没有,而法治素养的提升最终还是要靠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法治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脱离现实,而应该是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关于“通过学习课程中的法律知识,能够满足您关于法律知识的基本应用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6%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有6.78%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有11.70%的学生认为一般,有29.55%的学生认为基本不符合,有48.0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从问卷的结果分析,仅有10.74%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学校课程中的法律知识,能够满足或者基本满足自己关于法律知识的应用需求,可见,高校目前课程体系中的法治教育,还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实际需求,关于法治的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不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关于法治教育的内容所占比重都太少,理论课程中学习到了法律知识,学生仍然还是没有机会学以致用。

(三)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不强

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也要应用到实践中去,大学生法治教育也不例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能够知法守法,更重要的是法治素养的真正提升,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法治教育的知行合一。

但是,关于“参加法律监督、普法宣传、模拟法庭、旁听陪审等法治实践活动”的调研结果显示:有2.96%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有7.68%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有10.80%的学生认为一般,有29.75%的学生认为基本不符合,有48.8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真正参加过法治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很少,有78.56%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参加或者从未参加过法律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更不能很好地用法律知识解决跟自身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离法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四)教师的法治素养亟待提升

法治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工作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和运用法治思维教育引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渗透法律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但是目前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仍然是专业课教学为主,不擅长法治教育,思政课教师的法治教育也多停留在课堂中,没有深入剖析有关大学生违法违纪的案例,因此,目前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这其实与教师缺乏法治素养提升的相关培训也有很大关系,关于“近三年参加法治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的调研结果显示:有3.87%的教师认为完全符合,有12.76%的教师认为基本符合,有15.37%的教师认为一般,有23.91%的教师认为基本不符合,有44.09%的教师认为完全不符合。关于“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调研结果显示:有8.57%的教师认为完全符合,有15.71%的教师认为基本符合,有17.14%的教师认为一般,有34.29%的教师认为基本不符合,有24.29%的教师认为完全不符合。从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参加关于法治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的比例很少,有68%的教师近三年没有参加过或者基本没有参加过关于法治教育的培训,教师的法治素养亟待提升。教师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情况也不理想,在课堂中更不能很好地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对大学生的教育中[2]。

三、新时代高校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

(一)创新法治教育方法,调动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积极性

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理解法治教育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创新法治教育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法律理论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法很容易让学生对陌生的法律知识望而却步,失去学习兴趣,而如果能够在理论教学中引入现实的法律案例,用案例进行讲解,可以更贴近生活,更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优化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增加法治教育的实践课程

从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关于法治教育的实践课程几乎没有,而理论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所以应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优化法治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应该增加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实践课时,如就业、合同、借贷、人身安全、网络诈骗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大学生如果能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的法治教育才具有切實的意义,自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的积极性[4]。

(三)拓宽法治教育的渠道,提升大学生法治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拓宽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渠道,也可以邀请法官、律师等法律实践工作者到学校开展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宣传,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下载国家反诈App,还可以加强与法院等司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法律实践活动中,分析实践案例,了解违法犯罪所带来的危害以及要承担的法律后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律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自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法治素养

信息技术时代,跨界与融合是大势所趋,大学生法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教学任务,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教师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首先,应该鼓励教师参加法治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专业课教师能够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专业课教学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与法治教育。其次,应该在教学质量评价等标准中增加法治教育的要求,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5]。

结束语

随着法治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越来越重要,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绝大多数学生除了能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的课堂上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以外,完全不会或者基本不会通过其他渠道、方式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因此,本研究深入地剖析了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通过创新法治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积极性;优化课程体系,同步增加法治教育的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拓宽法治教育的渠道,提高大学生法治实践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法治素养等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以期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扩展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创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法律意识和法治实践能力较强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司文超.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20.

[2]吕犟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7.

[3]周晓瑜.微信在培育高职学生法治意识中的路径[J].江西教育,2022(19):3.

[4]李红玲.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王文洁.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2.

作者简介:

张文静(1988— ),女,汉族,山东龙口人,烟台科技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人才培养、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烟台社科项目“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烟台市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研究”(批准号:YTSK-2023-49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思政教育新时代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