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2023-11-30 19:33:42胡权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道德与法治初中

胡权

[摘 要] 爱国主义是国家的精神支柱之一。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爱国内涵的学科,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现状和路径进行探讨,期望能够为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致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及健康发展。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明确学科的育人目标,根据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案,并在课堂中逐步落实,帮助学生构建爱国主义思想体系,促进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和效率才会真正提高。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科教学提出了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这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多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初中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这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有着一定影响。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育学生正确“三观”的学科,教师立足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三观”。

(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唯有积极落实此项教学任务,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指向的是学生知识的获取、学科成绩的提高,缺乏对学生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的培育。所以,传统教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将培养爱国青少年作为重要目标。只有明确爱国主义的教学目标,才能让“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生根发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职责与义务

初中生在享受国家赋予自己权利的同时,也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职责,履行个人的义务,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缺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未投入对应的情感,只是单纯记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知识,缺少对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全面了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能弥补以往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了解更多的爱国知识,培养其爱国情操。如此,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才会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虽然爱国主义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但是也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致使最终的落实效果不理想。

(一)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重视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但部分教师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只使用教材中的显性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导致学生的学习范围过于狭窄,学生对学习感觉很枯燥,在严重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爱国主义教与学均无法获得理想效果。

(二)重理论引导,轻情感激励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情感性较强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想此项教育活动有较好的效果,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激励,让学生全情投入其中,以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爱国情怀。而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来看,部分教师注重对爱国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设计对应的生活案例,也没有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使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过于肤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讲解理论,缺乏情感激励,就无法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也无法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应有的育人作用。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更多趣味性、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选择讲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活动过于单一,无法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无法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不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爱国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从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实情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大幅度增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编写特点,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爱国素材,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收集与整理教学资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扩大课堂容量,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意义产生深刻的领悟。

以“少年有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并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实现对人生的合理規划。初中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教师应立足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丰富与拓展,以便对学生进行更为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例如,我国从古至今有很多名人从小立下报国志向,教师可以选择辛弃疾、岳飞、周恩来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生动、有情感地讲述其故事,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拥有梦想的重要性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成功激发其爱国情感。教师还应联系人类发展史及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明白人生的短暂性,只有树立梦想并制订实现计划,才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不断前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爱国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拓展与延伸,进而让学生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引领下更加热爱生命与国家,并确立高尚的人生目标。

(二)实施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上。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方式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能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习中,不自觉地萌生爱国情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个道理,教师应改变单纯讲解含义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戚继光、林则徐等爱国历史人物的视频。这样,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习中,会在大脑中形成对应的画面,激发相关的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以“捍卫国家利益”为例,课上,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典型材料,如《国士无双——袁隆平》《“00后”抗疫日记》等,并让学生阅读与分析,说一说各材料中人物的共性行为是什么,待学生给出捍卫国家利益、爱国等答案后,教师及时引导: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并不固定,可以有很多种形式,那么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你们作为学生,应捍卫、维护国家利益吗?具体如何做?从材料中的人物转移到自身,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同时,在与其他同学观点碰撞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可见,情境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可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关注时事政治,利用实例教学

初中生接收新信息的意识较强,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尝试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分析相关素材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爱国意识。

以“建设美好中国”为例,在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教师可以从时事政治视角出发,围绕香港回归25周年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会议上的讲话。在看与听的过程中,学生心情会越来越激动,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接着,教师再回顾历史,对香港被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对港政策等内容进行讲述。在时政新闻与历史真实事件的横向对比和引导下,学生会对我国发展之迅速产生真切感受,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为自己努力学习与成长的动力。在本节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爱国情感得到强化。

(四)利用活动资源,开展爱国实践活动

在经过上述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后,虽然学生已经形成爱国意识,且爱国情感更为浓厚,但是学生还缺乏将爱国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的意识与能力,还不足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任务落实的质量。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节日资源,组织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例如,在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应抓住节日到来的契机,设计“感知红色精神魅力,培育爱国情怀”主题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生共同走进革命纪念地,并引领学生参与宣誓、讲故事活动,让学生体会革命先辈的不怕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之情。或者给学生播放一些革命主题的电影,让学生在观看中突破时空局限,对历史故事进行“亲历”,增强革命教育的效果。

(五)创设德育环境,建设优质校园文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仅凭教师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学校还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因此,学校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层面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形成更为浓厚的爱国情感,并乐于在生活中主动践行,进而不断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效果。

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校园文化时,应注意方式和策略的多变。

第一,通过阅读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方式展示革命人物故事,让革命精神在校园中得到传播;利用唱红歌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红色故事比赛等生动而又直观的活动,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第二,以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开展一些爱国主题文化活动。如:组织阅读活动,既可以读法治读本,也可以读革命读物,还可以读“党史”读物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更多爱国故事,学习爱国人士的愛国精神。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还可以组织一些“讲故事、谈感受”活动,便于他们真正形成爱国情感。

第三,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红色教育入校园活动,让学生走近老红军、新时代英雄,被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所震撼、感染,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意愿变得更为强烈。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项久雨,牛军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践行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6):22-24.

[2]徐春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1(27):169-170.

[3]宋倩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J].家长,2021(24):42-43.

[4]何惠珊,张连春,付秀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8):167-168.

[5]周四荣.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4):165-166.

[6]李洋.浅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感[J].考试周刊,2020(98):149-150.

[7]庄燕.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探析[J].求知导刊,2020(41):43-44.

[8]李汉玲.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探究[J].天津教育,2020(5):28-29.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道德与法治初中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