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文化资源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整合是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利用率最优化的手段之一。聚焦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这一主题,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对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当前焦作市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中存在实际需求考虑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多方主体协同不足、跟踪评估环节缺失等问题,需要建立需求表达机制、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推动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完善资源评估机制,以期全面优化资源整合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乡村;公共文化资源;资源整合;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明显向乡村倾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但是,乡村文化资源分散、内容单一、各自为政、效能不佳等问题仍相对突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旨在整合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及获得感。
我国陆续出台若干指导意见,为乡村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学者分别从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路径、整合实践及资源整合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当前,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愈发丰富,我国陆续实施的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把优质公共文化资源输送到乡村。但不可忽视的是资源整合过程中,自上而下的资源供给模式使得部分资源与群众需要脱节,政府单方面供给不仅无法充分了解群众真实需求,其自身也难以负担,整合效果不够显著。
基于此,在界定公共文化资源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焦作市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为例进行探讨,分析当前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其整合的策略。
二、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现状
(一)公共文化资源界定及主要内容
文化资源有多种分类,如自然文化资源和人文文化资源、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等。而公共文化资源指的是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人们共有的社会资源集合。不同学者对公共文化资源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实体文化资源和数字文化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等。2019年颁布的《公共文化资源分类》,指出公共文化资源是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所提供的各类要素。
(二)焦作市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概况
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是通过组织与协调,以群众需求为依据,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对其进行最优分配,从而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利用率最优化,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整合主体是整个整合活动的施动者,是围绕既定的整合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参与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活动的人和组织的总称。近年来,焦作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制定相关方案和具体政策,在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活动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上都取得一定成效。2015年起,焦作市创新实施了“百姓文化超市”这一文化惠民项目,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文化需求为核心,运用“互联网+”理念,将公共文化优质资源与本土特色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免费且优质的资源,由群众自由掌握主动权与选择权,精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已成为当地群众最常逛的“文化超市”。至2022年,全市共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34家,发展合作社社员4 003人,组织开展活动386场次,惠及群众和游客23万人次。
三、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焦作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乡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仍需向前推进。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本质在于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效果最佳化。当前,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际需求考虑不足
目前,焦作市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建成达标率居河南省前列,但其质量参差不齐。在平台搭建过程中,基层政府更加关注政策层面的要求和技术层面的突破,而忽视了当地村民实际需求,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与部分村民的实际需求有一定脱节,导致平台的知晓率与利用率在乡村群体中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在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中,优化资源配置,对人才、财政资金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可有效提升乡村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能。然而,焦作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不足,大多数村没有能支配的用于公共文化活動的经费,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给自足。虽然政府对各村的文化建设有一定拨款,但村财政安排一般优先考虑经济建设等,真正落实到文化建设上的极少,很难做到专款专用。在人才配置上,专业化、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队伍可为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提供智力支持。然而,焦作市多数村的公共文化资源由村委会成员负责管理,未配备专门的文化管理人员。村干部既要管理村中大小经济社会事务,又要兼顾组织文化活动和管理文化设施,同时完成这些任务对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实属不易。相比之下,对基层干部来说,社会事务是主要工作,文化事务很难放在第一位,这必然会妨碍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和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专业的文化人才与文化队伍缺乏也导致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持续性不强。文化资源如何整合,整合后如何发挥最大效能,关键在人,专业文化人才的缺乏和不规范的管理限制了其功能发挥。
(三)多方主体协同不足
目前,我国文化资源供应方式以政府采购为主,再由互联网或不同级别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进行传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单向供应方式。而在此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供民间分享的资源没有被整合到资源共享系统中。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计划性”和“一元化”的文化管理制度所积淀下来的管理思想,仍在影响着我国的公共文化事业。在资金来源上,主要来源依然是政府。社会力量虽然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到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经营中,但更多的是以零散的方式参与,缺乏健全的、多样化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尽管放开了社会团体的登记,但是真正有实力、能办事的文化非营利性组织的数量较少,覆盖范围较小,其社会影响力和可发挥的能量相对有限,难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管理社会化的要求。
(四)跟踪评估环节缺失
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缺少对资源使用情况的跟踪评估,包括是否符合乡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和对资源使用的感受。这个环节的缺失导致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评估主要以农民满意度作为测评结果,只是对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成果进行静态分析,对整合成果的质量及实际使用的动态变化缺乏有效跟踪评估。如在焦作市“百姓文化超市”采用“所订即所需”模式,实现精准配送文化服务。但该网站中鲜有群众对其服务进行打分或者评论,缺少参考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体验感。部分向政府提供资源或产品的企业,与政府之间仅存在一种单纯的合同关系。在企业提供相关的产品后,由于没有与之相关的绩效考核,也没有对其实施情况展开跟踪评估,企业就不需要对资源使用情况和是否受到公众好评而承担责任,企业的注意力只放在了合同履行本身。另外,政府管辖下的各种公益文化机构所掌握的各种文化和艺术资源非常丰富,多是由国家所投资,但是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投资缺乏动力。
四、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推进对策
(一)建立需求表达机制
首先,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深入群众,收集他们的真实文化需求,提供与其需求相对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次,拓宽群众需求表达途径,利用传统需求表达方法迅速掌握群众的需求情况,如在各村委会设置需求表达点,利用“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调查。最后,利用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把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有效性,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在资金投入上,应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改变过去政府投入单一模式,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金,探索形成县(市、区)财政补一点、乡镇投一点、文明单位对口帮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和热心农户捐一点的“五个一点”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破解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的资金瓶颈。在人才配置上,可利用专业的文化培训,提高文化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也可采取文化结对子等方式,推动专业的文化人才或文化队伍到基层乡村进行教学帮带,以专业培训提升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另外,可整合社会培训机构、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部门下辖的专业文艺人才,在做好制度供给的前提下,构建政府部门、市场和社会的文艺人才合作机制,使专业文艺人才在乡村流动起来。
(三)推动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
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且复杂,资源整合任务繁重。政府自身能力有限且受到预算的制约,客观上要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参与主体多元化。要拓宽参与渠道,引入社会力量,构建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文化资源整合网络平台,各主体既是资源的提供方也是接受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要持续下去,必须有激励措施。如制定针对个人行为的奖励政策、针对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激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动社会化运营试点,采取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运营。
(四)完善资源评估机制
评估是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实践的必要环节,一方面要对表现优异的行为及其主体给予鼓励;另一方面要对表现欠佳的主体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推動整个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实践向前迈进。将社会公众引入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需求的采集、资源的应用及效果的评估等环节,并将其满意度、参与度、点击率作为资源整合的主要依据,既可保证所供即所需,也可了解资源利用中是否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如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情况应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项目评估机制和追究问责制,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及整合进度进行实时追踪,对关键性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测算和通报。对各地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实践安排不定期审核,在合适的时间利用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平台对公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同时对完成情况未达标或者群众满意度较差的设施项目限期进行整改。
五、结语
乡村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及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顺利开展。要构建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乡村公共文化资源进行科学高效的整合和最优化的配置,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结合乡村公共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特点,依据网络治理模式,提出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推进策略,以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永恒.激发内生动力 建设和谐美好农村文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9(5):30-32.
[2]周正刚.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J].求索,2004(11):107-109.
[3]胡税根,莫锦江,李军良.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理论探讨,2017(2):143-149.
[4]罗云川,李彤.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治理策略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4):28-32.
[5]谭乔西.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集群与辐射效应[J]. 重庆社会科学,2016(5):87-93.
[6]石庆功,郑燃,唐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标准体系:内容框架及构建路径[J].图书馆论坛,2021,41(8):20-25.
[7]唐义,肖希明,周力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6,35(7):12-25.
[8]许丹.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问题清单与行动框架[J].社会科学研究,2021(5):115-123.
[责任编辑:李伟杰]
基金项目:焦作市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研究(39M2023025)
作者简介:刘思敏(1998—),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