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战亚 张倩倩 张赢赢 杨洁 耿阳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原发糖尿病引起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所致典型病变,该病可影响视力甚至还可致盲[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检验技术发展,DR的早期检出率也越来越高,这样为疾病的及时有效干预提供帮助[2]。早期DR患者主要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而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存在不良情绪,并且在治疗后需要一定时间康复,期间若是不能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可引起病变的加重及恶化,使得患者视力恢复不佳,所以在疾病治疗期间也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3]。常规的护理干预往往护理流程规范,但是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造成个体间护理效果差异巨大情况[4]。基于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主要是基于KANO需求分析模型指导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显示这一护理方式能更好降低心理不确定饮食,更好的推动护理工作顺利开展[5]。本次研究中,探讨将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辅助干预早期DR患者对视觉康复以及护理满意度影响,以提供给患者针对性护理方案指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早期DR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7岁,平均(56.12±2.48)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8.02±1.26)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7岁,平均(55.89±2.53)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8.06±1.28)年。2组性别比、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此外符合《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6]关于DR的诊断标准,且病变处在1、2期;②均是首次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年龄>18岁,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③具备良好精神状态,认知以及沟通能力正常;④对于研究的目的知晓,知情同意以及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具有先天性残疾或者心脏病变情况者;②根据病理学确定恶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疾患;③具有精神或者认知方面残障者;④依从性差者或退出者。
1.3 方法 2组患者应用对症治疗方式,采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对于患者存在视网膜病变予以激光手术的治疗,同期予以各组相应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应用护理,选择常规护理的方式,主要是做好对患者相关知识讲解,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情绪,指导患者科学用眼习惯,若是眼部瘙痒或者是视物模糊避免用手搓揉。在饮食上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此外进食纤维素含量丰富食物以预防便秘情况。
1.3.2 观察组:则应用基于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①小组组建:组建KANO模型干预小组,组员包括眼科医生2名,眼科护理人员6名。组员均是进行系统的培训,掌握KANO模型构建以及对应眼科护理干预措施。②护理需求调查:编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主观与客观的内容组成,问卷共计包括20个条目:经问卷调查确定早期DR者护理需求属性以及需求程度,问卷采取现场填写及现场回收方法。针对调查问卷,回收后的处理上,问卷统一处理之后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a心理干预:调查需求方面,早期DR对于心理方面的护理需求高,应进行对应干预,评估情绪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出现紧张焦虑情绪者护理人员应多注意对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少用专业术语以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演变、用药方面知识,增加信心以及激发内在积极性,依据病患实际情况谈心及交流,结合病患思想情况做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也应接纳患者使得同患者产生共情,可邀请病情好转者亲自现身说法,并于提高患者信心及减轻刺激。出现不安无助情绪者,护理人员应努力用温情话语对待患者,热情主动关心病人并经常交谈,耐心倾听病患谈话且注意避免随意中断,多应用安慰性、礼貌性以及鼓励性语言,给予积极宣教以便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不影响治疗前提下安排有意义活动,患者可以适当的消遣以消除陌生感,保持同患者家属联系以及主动陪伴,建立良好社会支持体系及安抚不安心理。对于抑郁灰心情绪,护理人员寻找内心突破口并寻求契机,引导正面积极内容以让患者点燃对生活信心,乐观态度面对显示以及接纳自我,主动配合。b饮食指导:注意对于饮食方面的均衡,保持营养良好供应,需少吃糖分高食物及多吃新鲜蔬果。少用或不用糖类点心或者甜饮料,少食油炸高热量食物以及酱菜等腌制食物,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多用植物油炒菜;多吃深色的蔬菜与胡萝卜,可以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比如海带、紫菜以及海鱼等;对于镁低糖尿病者适当补充镁,可选食物如绿叶蔬菜、小米、荞麦面及豆制品等。c用药及运动护理:对于患者口服降糖药期间,指导用药护理,避免随意增减药量,定期胰岛素注射患者教导药物自行注射方法以及技巧,告知注意事项以及注意用药时间,对于注射药物情况记录。针对患者运动关键,运动过程注意眼部防护,避免做可引起眼压增高的运动,如系鞋带、俯卧撑以及倒立等;多做室内器械训练,可以做室内低速跑步机运动,轻量拉伸等,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若是出汗过多需要及时停止运动,预防血糖剧烈波动。见表1。
表1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需求调查问卷 分
1.4 观察指标 (1)血糖控制:2组在干预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指标水平。(2)视觉康复:干预前后采取标准视力图测定2组患者裸眼视力;采用Orba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角膜曲率。(3)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患者对于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方面满意度情况,问卷主要是选择百分法评分方式,问卷信度0.845,效度0.912,根据得分情况,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
2.1 2组血糖控制比较 2组在干预后的血糖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n=40,
2.2 2组视觉康复比较 干预后,2组患者视觉康复指标,显示裸眼视力提高,角膜曲率Simk-V与Simk-H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视觉康复指标比较 n=40,
2.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比较 n=40,例(%)
DR是糖尿病很常见的一种眼科病变,根据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23%,并且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也高,这对人们生活及工作造成较大影响,需要采取早期诊断方式及合理治疗干预[7-9]。早期DR的诊断技术提高,疾病的早期检出率也提高,这样为疾病治疗提供可能,在对疾病干预上,一般是采取控制血糖以及手术干预,通过相应干预有助于控制病情,而在治疗期间还应配合相关的护理干预,便于治疗能够顺利进行以及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探讨对于DR患者应用基于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价值,结果显示在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而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对控制患者血糖有重要帮助。KANO模型能够根据不同类型质量特性以及客户满意关系,将产品分成不同类型,对应给予相应的管理,满足对质量提升的需求[10]。随着KANO模型的广泛应用,逐渐被用于医学护理领域,以此构建护理干预措施依据问卷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可更好的满足实际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及助力疾病的干预[11,12]。对于早期DR患者采取基于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方式,通过结合患者的需求予以相关护理干预,帮助血糖水平的调控,改善相关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后的裸眼视力比干预前提高,角膜曲率Simk-V与Simk-H比干预前降低,观察组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康复有帮助。因为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方式,护理人员经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在掌握相关护理需求后拟定并且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患者坚持合理饮食、科学用眼以及运动锻炼,如此也对于症状改善有帮助,能够使得视力情况改善,助力视力的康复[13-1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基于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方式,对于早期DR患者在对症干预过程,以护理需求为依据开展对应护理指导,干预方式具有针对性,对于患者压力情况予以对应心理干预指导,心理调适情况满意,患者病情改变以及早期康复,如此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患者对症治疗期间应用基于KANO模型的眼科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可助力患者视觉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