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国
云南昆明人。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昆明市作家协会主席,《滇池》文学杂志主编。发表小说等作品500 余万字,出版个人作品专集和其他图书16 部。小说作品获北京十月文学奖、武汉《芳草》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最佳叙事奖等,并入选“2011 年中国小说排行榜”(10 佳)。
《犀鸟启示录》张庆国 著 宋威 汤贺然 绘图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1/68.00元
从前,云南某些山区民族有过密枝节的习俗,密枝节来自村后的一个密枝林。那里的一片树林被老规矩严守着,生长得郁郁葱葱,永远禁止砍伐。每年村民会在密枝林里进行庄严的祭祀,是时,人畜才可进入,其他时间,任何人和牲口均不得在密枝林里出现。林中的树木高大森然,气氛肃穆,令人敬畏。
这就是最古老朴素的环保管理与认识,在高原山区,人与树林共存,树林给山区居民带来了生存的保障,所有资源都在树林中,树砍光了,人就跟着死光。人类早就在生命史中积累了一种认识,知道自然不可对抗,中国文化中有“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等说法,其中就包含了生态环保理念。
密枝林全年禁止人畜进入,是人类自我约束的示范。无数事实证明,人类活动进入,自然生态就会受干扰,人类进入的数量和活动过度,对自然的干扰就很大,甚至会造成严重破坏。观鸟旅游推广开以后,盈江的葱绿森林中每年有长达半年的时间汽车呼啸而入,河边喧哗沸腾,山村人头攒动,涌进大批陌生人,让人担忧。
小心保护自然生态及地球生命史上一些侥幸遗留的生命不只是工作责任,更是人类共有的使命。所以,观鸟旅游的推广最初让盈江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很担心。人类文明史留下的大量教训是对财富的追求会使人贪欲膨胀,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云南鸟类学家长期对盈江当地森林中的犀鸟一无所知,就是因为犀鸟数量减少,而犀鸟数量减少的原因跟森林里曾经出现过的林业开发史有关,也跟很多年前未能防范到位的森林偷伐有关。
好在盈江县在推广观鸟活动之初,对环保就保持了高度警惕,做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具体的限制。严禁森林砍伐是铁律自不必说,还从源头进行管控,为进山的游客办出入证,村民鸟导凭证接待,安排吃住行。村民在林中建鸟类观测棚时不得挖地,通往观鸟棚的小路只能割少量杂草,捡去拦路的乱枝,森林中的观鸟棚数量在进行环保测评后有整体控制。
法律非常重要,但处罚并非万能。自然保护区的一位专职人员对我说,一片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有几万亩,最深刻有效的管护建立在人的思想深处,有了环保观念,事情就好办。
现在,村民们不仅建立起了环保观念,而且能严格遵守。从前,村民以狩猎为生,打鸟是家常便饭,晚上进树林打鸟,手电筒照上去,站在树上的鸟动也不会动,弹弓一下一个,一下一个,被打中的鸟掉下来后,别的鸟还不会惊飞。可怜的小鸟不明白夜晚很危险,死之将至。现在说到鸟,村民满脸幸福与感激,好像说的是家里能干的兄弟或漂亮的姐妹,爱护之情,溢于言表。
两年前,有村民在山中发现可疑行迹后跟踪查看,原来是有人在林中捕鸟,马上行动起来把捕鸟人围堵在林中。那是两个外地人,刚在林中张开一张鸟网,就被村民拦住了。用网捕鸟很残忍,鸟无法觉察,撞上去后羽毛被网丝缠住,慌乱挣扎之下很快就会气绝身亡。村民没收了捕鸟人的网,打电话报警,两个来路不明的捕鸟人被森林公安抓获。
如果把抓获捕鸟人的事件理解为维护私利——你捉鸟破坏我的资源,该抓,那么村民主动卸网,任鸟在自家果树上啄食,就是出于深刻的爱鸟之情和由此产生的坚定环保思想。以前村民种果树,比如种植荔枝,要防止飞鸟啄食,采用的办法是用纱网罩住整棵树。那纱网对鸟的伤害非常大,类似一张捕鸟网,鸟落下来会挂在网上挣扎至死。观鸟旅游做起来后,村民都把自家果树上的护网取掉了,他们认为鸟是自家兄弟姐妹,吃点荔枝没关系,尽管吃。
盈江县还成立了观鸟协会,很多人入会;德宏州成立的自然生态保护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也不少。这些人文化素质很高,能理解和传播环保价值观,他们还是摄影家,跋山涉水拍出的自然生态照片能深入人心地传播环保观念。
我看到过一幅黄嘴河燕鸥照片,极具诗意:黄嘴河燕鸥在河流之上张开翅膀滑翔,结实灵巧的长嘴微微张开,似在吟诵,似在嘀咕,似在赞叹,舒展的双翅像一对音符,凝固在空中,锐利的眼睛里泛射出闪亮深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