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

2023-11-30 11:50汪丹丹张国启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30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政治素质思政

汪丹丹 张国启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提升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应有之意,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了“突出政治素质”[1]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2]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传播者,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作为大学生政治化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政治要强”[3]、素质要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挥着塑造灵魂、引领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其政治素质的提升是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内在要求,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3]为价值旨趣。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的政治素质

一般而言,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它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主体的政治信仰、政治能力和政治行为予以体现。恩格斯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4]高校思政课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想的意图”、生成“理想的力量”,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理想的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是其引导示范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能力与政治行为的现实条件,是其培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还要具备将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担当。

1.坚定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之“钙”,是具有正确的政治站位、坚定的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由于高校思政课的特殊地位和意识形态属性,思政课教师相应地承载着特殊的政治责任和育人使命。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人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3],高校思政课教师“讲信仰”的重要前提是要有信仰,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成为推动大学生现代化、培养现代政治人的重要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崇高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转化为具体行动,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生活中以及学生头脑里发挥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的政治信仰,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对个体与国家、公民与社会、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为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力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强化为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形成服务的政治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加深大学生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引导大学生自觉成为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2.高超的政治能力

高超的政治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强的重要标志。高校思政课教师高超的政治能力是其能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的重要体现,是讲好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要素。“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3]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以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为首要任务,其政治素质的运用过程,不是单向度的,它为大学生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构成了大学生按照“理想的意图”建构理想信念、强化政治自觉、完善个体素质,最终产生“理想的效果”的基本路径。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其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还应当具备让学生真学真信的高超政治能力。这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将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对现实生活的准确把握和政治生活的敏锐洞察中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能力,以真理说服学生、用真信感染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促进大学生能自觉地“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3]

3.强烈的政治担当

政治担当是衡量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否敢于承担政治责任、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重要标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担当通过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具体政治行为得以体现,蕴含着主体强烈的政治关怀与政治品格,是其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5]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影响着对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与人生价值导向的成效,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拿出应有的政治担当,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政治高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担当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超的政治能力为支撑,通过言传身教将一定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传导给大学生,引导示范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能力和政治行为的生成。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要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交互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担当,以具有理想形态的政治观念指导自身实践、将具有理想力量的政治能力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政治素质的不断提升,推动具有当代政治素质的人的形成。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提升的困境透视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政课教师个体素质的完善与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与传播,更关系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注意,当下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各种思潮不断交锋,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面临政治理论传播与政治信仰脱离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说服力、影响力、感染力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的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以及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6]从学科属性来看,高校思政课带有深厚的政治属性及意识形态属性,以教育对象的思想认同与政治参与为旨趣。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承担着培养服务国家的政治人才的重要责任和高尚使命。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存在部分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传播与政治信仰脱离的挑战。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个别高校思政课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信仰割裂,脱离信仰谈信仰的现象。由于个别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其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苍白的、无力的,从而也就难以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较低,一定意义上存在难以将政治信仰教育融入理论传播、知识传授过程的问题,导致政治理论传播与政治信仰相脱离。理论的坚定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宣传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要致力于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的坚定与理论修养的提升,立足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课题,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深入细致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面临政治意识引导与政治实践疏离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这一词语的原初意味与这一角色所担负的特殊使命要求其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问题,立足社会生活实践增强政治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党和国家“意图”的实际传播过程。施米特认为:“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动机所能归结成的具体政治性划分便是朋友与敌人。”[7]通过划分敌友的视角来理解政治,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不仅出于个人的角度、更是站在了国家、民族的立场,凸显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政治意识的同时,也为大学生个体政治活动提供了参考。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存在少数思政课教师政治意识引导与政治实践疏离的挑战,反映了少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存在对教材的简单阐释,忽视了学生求新知、晓时事与谋发展等现实需求。个别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不高、国际视野狭隘以及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缺乏政治意识引导与政治实践示范导致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主导性的丧失。这也意味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较弱,政治引导缺乏实效,导致其难以在社会生活中促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大学生实际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的养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面临政治能力增强与政治担当不足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现实任务既是检验其政治能力的“试金石”,也是锻造其政治品格的“磨刀石”。进入新时代,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社会思潮纷繁多样,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不同水平的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伴随着政治能力的增强,主体的政治担当逐渐弱化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逻辑思维的主体,也是行动、感觉的主体,缺乏主体能力的政治担当似无本之木,形成了理论与设想之间的空对空;脱离主体担当的政治能力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现实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8],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坚力量,个别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与政治担当出现断裂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发挥、制约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在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中,部分具有较强政治能力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缺乏担当意识,对政治话题和意识形态问题避而不谈,忽视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眼界开阔、政治风尚引领、政治担当鼓舞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担当,自觉向大学生阐释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等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以及阐明这些国家大事与大学生的关系,在涵养政治品格,提升政治能力中引导、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能力与政治担当。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路径

人的精神依托于形体,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个人,其政治素质通过主体的言行得以显现。一定意义上,大学生正确政治行为的生成有赖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即重视“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应当在加强理论修养中强化其政治信仰、在立足社会生活实践中增强其政治能力、在涵养政治品格中激发其政治担当。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应当在加强理论修养中强化其政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9]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从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工作者,理论上的坚定是其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应当在加强理论修养中不断强化其政治信仰、增强其角色自信。发轫于深厚理论基础的坚定信仰使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成为“激情的头脑”而非“头脑的激情”。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所传播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这种认同是在对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的感知、思想观念的体认以及与现实情况的对比中建立起来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其自我认同与角色自信是理直气壮讲政治的重要基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要直面政治理论传播与政治信仰脱离的挑战,防范因信仰缺失导致的理论说服力不强、实践说服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深化对其政治角色的认同与坚守,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3],从而启发、引领大学生的信仰养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应当在立足社会生活实践中增强其政治能力。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1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政治打压、文化渗透力度不断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应当立足社会生活实践增强其政治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出发、从政治上看问题的能力以及立足政治实践的能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应当立足社会生活实践强化其思维能力,在根本问题上坚定政治站位、以“政治家的高度”思考现实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可靠的“传道者”、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可信的引路人;另一方面,应当立足社会生活实践强化其行为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立足世界视野回应政治课题,增强从政治上看问题的能力,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勇于澄清和驳斥抹黑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观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引导、政治影响重要作用的发挥必须重视政治意识引导与政治行为示范的结合,从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相融合的维度强化其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引导与政治行为示范的结合有助于形成感染和鼓舞大学生树立政治意识、参与政治生活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大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和政治态度的转变,有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简言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要立足现实的社会生活,立足具体政治问题,重视政治引导与政治实践的结合,最终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11]有效解决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提升面临的现实难题。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应当在涵养政治品格中激发其政治担当。有学者指出:“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个人身上的统一。”[12]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作为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其政治素质的提升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在涵养政治品格中提升其政治担当。高校思政课教师有着独特的政治使命,其教学面向全体大学生,因而不断增强讲政治的能力与强化自我政治担当是其安身立命和促进自我发展的应有之意。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将政治立场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辨别能力,引导大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现实并致力于参与政治生活、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传播者,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担当,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政策作出合理阐释,增强自身政治能力和讲政治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要立足把握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变化,由简单的知识传授向系统的思想引导的转变,有顺序、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增强讲政治的能力的同时,要通过自身政治素养提升、政治品格涵养,激发其政治担当,在对政治教育的理性沉思、对政治生活的关心理解、对教育对象的精心培育中促进教育主客体的政治素质提升,推动自我塑造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政治素质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