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广为 (哈尔滨师范大学)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全党的重要任务,结合实际工作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
近年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的青年就业群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1],高校毕业生就业则是“本中之本”和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通过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进行检索,搜集到习近平给高校毕业生的回信六封、习近平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会议讲话、考察谈话等三十余次。梳理这些会议讲话、考察谈话和回信等重要论述,习近平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情怀关照”贯穿始终。全社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需要我们以“情怀关照”的思想理念为依托,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厚望,切切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关照”本意是关心照顾,属于情感范畴,新时期赋予了育人的新内涵。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3]”并强调思政课教师等教育者“情怀要深”[4]。情深才能意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情怀关照”,即以高尚的信仰和情怀打动人、感召人、教育人和引领人,并为人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情怀关照”思想理念既有浓厚的情感意蕴,还有深邃的教育涵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5]的承袭和发展。要解读“情怀关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作用,首先要领悟“情怀关照”的深刻内涵。结合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所作的重要论述来看,“情怀关照”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真挚的关爱之情、谆谆的教诲之情、殷切的勉励之情,这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最温馨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用高校毕业生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同大家谈心、交流,让大学生倍感亲切。“我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上了这个高中和大学,对老百姓才会有很深的感情。[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厦门大学1987 届毕业生张宏樑同学的交流,像老朋友拉家常,娓娓道来,让人乐于接受,产生共鸣。2014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回信写道:“得知你康复良好、重返岗位的消息,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希望你仍要注意保重身体。[7]”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和大学生村官的心灵息息相通。2020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实验室时,关切地询问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是哪所学校毕业的?收入怎么样?来这里工作满意吗?当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一汽集团共招聘1115 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大学生就业,今年面临一些困难,疫情的影响。但是党和政府还是全力以赴,把它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争取使我们的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8]”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回信和谈话深刻表现了对高校毕业生的真挚关爱之情。
在与高校毕业生的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大学生的未来成长,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传递着教诲之情。2014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9]”2020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中写道:“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以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军地医务工作者)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10]”2020 年7 月,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回信写道:“得知你们118 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11]”这些殷殷话语入耳入脑入心,向青年群体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
寄语高校毕业生、勉励高校毕业生,殷切地体现在总书记的讲话和谈话之中。2013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同社会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12]”他鼓励年轻一代在创业的道路上不负韶华,青春无悔。2017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 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写道:“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13]”习近平总书记鼓舞高校毕业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总书记的深情寄语落实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举措之中。2020 年7 月,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回信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1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组部、教育部、人社部等部委和各级省、市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不仅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是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2021 年8 月,习近平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谈及“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时,强调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到学有专长、学有所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15]等。
人民领袖具有高尚的信仰和情怀,能传递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我们党的历任领袖对青年、对大学生、对高校毕业生的“情怀关照”一脉传承。1957 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发表了“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讲话,体现了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领袖对青年大学生的“情怀关照”。1977 年,怀着对青年学生深厚情感的邓小平拍板决定当年恢复统一高考工作,将关闭11 年之久的高考大门再度打开,这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拐点!1979 年7 月,75 岁高龄的邓小平欣喜地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78 级王晓望等刚刚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黄山百步云梯前交谈合影,并签名留念勉励大学生。江泽民、胡锦涛都非常关怀高校毕业生。2006 年4 月,江泽民在上海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大学生“决不能满足于将来能够为自己求得一个比较好的职务、职业或者工作,更要有为国为民、立志成为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和志向,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在哪一行都要做一个好的骨干”[16]。2011 年4 月,胡锦涛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勉励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有志者事竟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写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毕业生群体、给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道垆上居委会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给河北保定学院的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给南开大学8 名新入伍大学生、给西藏大学医学院2015级17 名实习生、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等高校毕业生代表六封回信。在这些回信中,总书记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亲切关怀鼓舞人心,饱含着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仁爱情怀,是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情怀的人讲情怀,体现了新时代人民领袖对未来事业后继有人的无比关切。
“情怀关照”体现了现代关怀教育理论、需求层次论和激励理论等思想理念。20 世纪以来,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诺(Nel Noddings)等人提出关怀教育理论,把关怀作为一切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把“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看作是随社会变迁和人的生命周期变化而表现出的更高层次需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提出了成就激励理论,把“成就需求”和“亲和需求”看作人的高层需求动机;以独创自我教育观而著称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提出了“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现代教育思想都启迪我们要具有“情怀关照”的思想理念等。“情怀关照”更是我们党群众路线思想理论的生动再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历史看,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群众路线作出了新论断、开创了群众路线的新境界。从2013年开展的大规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2019 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都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时代党的情感追求和价值愿景,突出强调了人民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17]。情怀之所以最能打动人,“情怀关照”之所以能推动高校毕业生的价值塑造,在于其具有厚重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党的群众路线基础的理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发挥决定性作用和作出决定性贡献[18][19]。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要论述中,“情怀关照”思想理念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特质。首先,富有“情怀关照”的重要论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就业价值论的本源。马克思在早期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表达了“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质朴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呼声。这也是总书记“关照”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时所一贯秉持的基本思想。其次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就业思想的本性。马克思坚持“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创立了《资本论》,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1848 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0]”只有从劳动价值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才能揭示出就业思想的本质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多次讲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21]”“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22]”等温馨讲话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就业思想的理论本性。最后是反映了时代的本色。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也面对着风险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23]”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代本色就是放眼未来、夯实基础,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情怀关照”所赋予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正是胸怀“国之大者”、着眼“两个大局”而又扎根基层、有所作为的恢宏情怀。
“情怀关照”是对高校毕业生的精神感召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情感纽带,对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激励和推动作用。高校毕业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面对就业选择,更需要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在心理上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行为上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回应了高校毕业生的关切,适时予以引导,化解思想矛盾和困惑,激发了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的豪情壮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24]”“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5]”等期望和号召迅速得到了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响应,掀起了新时代报效祖国的行动热潮。在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下,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党中央、国务院主导,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各级政府和各高校“协同配合,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的工作格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提升到“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认识高度,践行“情怀关照”思想理念,全社会都在用心用情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正如有些学者所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经常给高校青年回信,启示我们要制度化、常态化密切联系青年”[26],进而不断巩固了社会与高校毕业生的情感纽带和情感立交桥。
“情怀关照”思想理念是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针和灵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总体协调、统一部署下整体推进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每年定期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印发年度就业工作指导文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教育优先发展”和“就业优先战略”双优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从国家的未来发展来讲,国家“十四五”规划专章部署了“强化就业优先”的国家战略等等。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深度融合“情怀关照”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体现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体现国家战略部署的深化落实,体现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只有上下贯通、全面协同“情怀关照”的思想理念,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和高校毕业生群体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现阶段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共有的责任,政府不能包打天下,但发挥着统筹协调等重要作用,充当着多重角色。政府可以是管理者,对就业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可以是服务者,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可以是制定就业政策的决策者;也可以是各种政策性岗位的需求者等。从政府层面践行“情怀关照”思想,一是在与毕业生接触服务的过程中,特别是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对待高校毕业生“有温度”,向毕业生传递暖人的工作“关照”。二是制定就业政策、开展宏观调控时,要从毕业生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成长需求等实际出发,让政策措施接地气、更贴心。特别针对近年市场供求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缓冲过渡岗位;及时出台大学生就业的保障政策,将大学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规范管理体制等,这都是对高校毕业生的“情怀关照”。三是规范就业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的环境秩序,建设透明化的平等竞争、公平录用的机制,让高校毕业生能够放心地去就业择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逐渐发展到普及化阶段,但由高等教育大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高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用情育人、用心育人、就业育人,把每名高校毕业生都塑造成精品和优秀人才,是新时期高校的育人情怀和使命。一是要将就业育人放进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和“大思政工作格局”之中,进行统一部署、具体落实。就业育人,是教育部着眼新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思路、新策略,紧扣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主题,迫切需要各高校将其落地生根。二是要用心、用情地把毕业生的专业教育抓好,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严格规范地指导毕业生完成专业学习,培养出适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三是要用心、用情地把毕业生就业教育、心理疏导工作做好。要抓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解决重视不足、课堂流于形式、教学与实践脱节,就业指导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和心理咨询。四是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管理、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担负着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日常思想教育、学生心理疏导、推介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组织校园招聘、办理就业事务等多项工作任务,把这支队伍建设稳定好,他们才能为毕业生工作付出更多的真情。
在社会层面上践行“情怀关照”,要正确理解和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协同推进的良好环境氛围。近年来,党和国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定的政策导向是:鼓励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向高校毕业生重点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予以补贴;多渠道挖掘就业潜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切实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托底就业安置力度,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只有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微企业和社区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紧紧围绕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个重中之重,抓住政策的施力点,积极拓展就业岗位,释放需求活力,才能让政策红利惠及企业、惠及社会和惠及高校毕业生。从就业市场主体看,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就业歧视、不公平录用、经济利益受损等问题。社会用人单位往往处于主动地位,是就业市场的主导力量。因此,社会用人单位要担负更多的责任,遵守契约精神、尊重毕业生权益,用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维护规范公平的就业市场体系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就业市场氛围。高校毕业生的家庭在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毕业生家长要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发挥正向推力,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业就业思想理念,积极支持鼓励毕业生就业择业。
当前,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机遇与挑战中突破重围、脱颖而出。面对着历史际遇,高校毕业生要着力进行自我“关照”,善于自我心理调适,积极调整就业心态,主动做好就业择业选择。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克服极端功利主义思想,走出“躺平”“啃老”“摆烂”“拼爹”等就业心态误区。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说的是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有一种“钙”,它左右人的灵魂,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动。所以,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是高校毕业生自我“关照”的根本要求。其次,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客观地对待当前就业形势和进行评价自我。不要好高骛远和盲目追求,要正确分析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从实际出发参加求职应聘,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最后,要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提升自我。高校毕业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通过不断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虽然现今青年群体就业面临着暂时压力,但我们坚信在习近平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要论述的引领下,在“情怀关照”和谐氛围中,全社会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志青年也必将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