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践

2023-11-29 20:29:43谢玉华
天津教育·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分层题目作业

谢玉华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延续与补充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作业设计都呈现出“内容一致,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并没有深入考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实际学习能力,而是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套学案、同一组试题”的作业设计方案,导致学困生完成作业存在困难,学优生难以通过作业提升自身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作业态度,甚至可能会滋生抄作业的不良风气,严重威胁了教学质量与班级中的学习风气。

作为数学教师,要时刻秉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教育观,认真分析、科学应对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与考量,让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作业需求,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好的优化与提升。本文以“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为主题,论述了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意义、原则以及具体的路径,以期让数学作业设计真正顺应“双减”的大背景,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切实提高。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无论什么水平的学生都要完成统一且程式化的作业,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中等生吃不好”的局面,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作业产生抵触与厌烦的消极情绪,作业也从巩固所学知识的工具沦为学生的负担与压力。兴趣才是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作业没有兴趣,便容易应付了事,不仅无法加深自身的知识理解程度,还会让教师的批改成为“无用功”。而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精简与浓缩,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合适的作业量与难度,通过阶梯式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也为学生减轻了一定的课业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会得到激發,作业完成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作业布置的意义不仅在于巩固,更在于提升,学生需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知识内化于心,并进行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通过对典型题的巩固与对难题变式的思考而举一反三,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会设计锻炼思维的创新题,以及就平均水平而言的提升题和拔高题。然而,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身心俱疲,部分学生遇到稍微高于自己能力的题目便会主动放弃,不假思索地去搜索答案乃至于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这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通过完成作业得到锻炼,也难以提高。基于此,分层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的作业设计不同,分层作业设计为不同能力阶段的学生“量身打造”,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作业类型与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努力奔跑,减少学生只会抄作业不会动脑思考的情况。不仅如此,在分层作业设计中,提升题的设计也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实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在以往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套题作为辅助练习,而缺乏对各层次学生能力的思考与关注,作业布置中缺乏创新意识。然而,分层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套路,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围绕一个知识点设计阶梯式的题型,再通过对题型的创新与变式设计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认识会更加深刻,创新能力与题目设计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即时性原则

分层作业设计意味着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了解,以及科学合理的有效划分。然而,如果学生的层级分类固化、作业难度与类型长期固定,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自我要求的降低,难以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挑战自我、突破创新。基于此,在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始终遵循即时性原则,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科学调整学生所处层级及作业情况。即时性原则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情况,不因为学生基础薄弱、成绩落后就给学生贴上“学困生”的长期标签,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敏锐地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进步与退步情况,从而让作业布置的数量与难易程度始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在即时性原则的驱动下,学生形成良性竞争,追赶型学生能够得到有效支持,学优生不会因为骄傲而停滞不前,中等生也不会安于现状。

(二)多样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将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重点目标,教学设计也应当迎合这一趋势,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分层作业设计应当改变以试卷、练习册等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现状,尽可能实现多样化发展。多样化原则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增设如体验性、实践性、情境性以及拓展性等不同的作业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布置,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学习活动中推动思维发展,提高数学素养,消除对数学作业的刻板印象。

(三)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数学学习之路上,他们的步调不同、速度也并不一致,但无一例外都在朝着更远的未来全速前进。或许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适合统一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当做的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程式化的教学手段达到理想的成果,而是为每一个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方略,基于此,分层作业设计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有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基础不扎实,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多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帮助他们打好基础;有的学生能够将教师讲过的题目牢记于心,但是一旦遇到变化就会手足无措,那么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变化性的题目,让学生理解“万变不离其宗”的要义。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工作中找到不同特点学生的具体问题以及适合的作业类型,让作业设计真正实现查漏补缺的效果。

三、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路径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数学这类强调思维能力的理科学习中,个体差异便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教师不能指望学生通过同样的课堂教学获得同样的学习成果,也不能期待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便能实现同等水平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对学生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以及理解能力等全方位能力的考量进行分层,让每一层级的学生都能完成符合教学目标且与自身能力相契合的作业,实现自我能力范围内的最大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类、B类与C类,这三种类型标志着三种学习能力,也是分层作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A类学生:这一类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平时的作业中典型题与常规题型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正确率,学习态度较为散漫,作业完成态度不认真,经常出现应付与偷懒的情况。

B类学生:这一类学生属于教师口中的“中等生”。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对典型题与常规题的解答情况较好,适合“照葫芦画瓢”的作业类型,但是往往容易安于现状,既没有挑战自我能力的决心,也没有战胜自我的信心,处理综合性与灵活性题目的能力不佳,容易在作业中避开此类题目,也难以在完成作业后进行总结与反思。

C类学生:这类学生是指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快,数学理解力较强,善于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灵活应用,完成作业的态度认真严谨,勤奋刻苦,学习积极性高,善于应对综合性题目,有一定的自我订正、分析、总结与反思的好习惯。

针对这三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作业方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三种类型较为固定,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符合这三种类型,教师需要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划分。例如,有一个学生有C类学生的学习潜力,但是和B类学生一样安于现状,不愿意突破自我,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位学生放在C类,鼓励其在作业的驱动下不断前进。学生的归类并非按照这三种类型严格划分,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除此之外,每一类型的学生并不是固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析、科学调整。

(二)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

《教育散记》对作业设计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思路——“教师应当将布置作业改为推荐作业。”在这一思路的驱动下,教师可以设计两种不同的习题类型:一是必做题,也就是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的习题,这类题型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二是选做题,有利于优等生提高自身能力,中等生挑战自我,适用于对数学学科感兴趣的学生。

因此,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这一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形式,采用“必做题+分层题”的结构开展数学教学。其中,必做题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与落实,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基本问题,对自身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认知与充分了解。选做题则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水平,致力于实现学生能力范围内的突破与提升。教师可以将选做题分为“提升型”与“拓展型”两种类型,“提升型”要求B、C类学生必做,A类学生选做,而“拓展型”则要求A、B类学生选做,C类学生必做。

不仅如此,面对综合性的题目,教师还可以将题目的问题细化,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排列,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又不会让一部分学生看到题目难度就望而却步,放弃分析与解答。

例如,在学完“二次函数及其应用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作业设计:某一建材公司售卖一种建筑材料,当单价为260元/吨时,一个月能卖出45吨。为回馈老用户,该公司开展促销活动,已知将单价下调10元,每月能够多卖出7.5吨,每吨材料售出后,支付厂家及其他费用共需100元。如果每吨单价为x元,批发商月利润为y元,请问:

(1)单价为240元时月销售量为多少?

(2)y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

(3)单价为多少时,该公司的月利润能够达到最大?

(4)当月利润最大时,月销售量也是最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这样层层递进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即使学生难以完成最后一小问,也会在前几问的驱动下不断思考,不断突破自身的能力。

(三)对作业评价进行分层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让学生得到及时反馈,明确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在作业分层的前提下,作业评价自然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A类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做到全批改,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短板,将错误的原因细化到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上,从而进行查漏补缺,明白自己当前需要提升的主要方面。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付出,关注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针对B类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将重点放在他们的思维能力方面,这类学生的基础较为扎实,但是思维缺乏灵活性,教师就可以在批改过程中指出他们思维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不断加强锻炼,最终实现自我突破。C类学生的作业要比A、B类学生更加严格要求,对创新性与简洁性的想法要重点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其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真正感受数学之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价值与意义逐步凸显,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深刻体现。基于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分层作业设计工作中遵循即时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及多样性原则,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策略,通过对学生、作业内容以及作业评价的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进步与发展。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分层题目作业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快来写作业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求知导刊(2015年15期)2015-05-30 00:51:54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