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 王佳慧
发展艺术教育是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的主要要求。近年来,我国一些学校尤其重视通过运用艺术形式去滋养学生,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陶艺课程的开发构建已经成为现在小学美育课程的主流,利用陶艺课程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怎样使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创有机结合,构建小学中高段陶艺课程是广大任课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黑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黄河人文情怀,将小学陶艺课程与黑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融合,有助于为学生打开一扇崭新的艺术之门,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现美、创造美与感受美。本文深入探析了小学陶艺课程实践中黑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计环节,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陶艺课程属于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习科目,学生从启蒙阶段的捂泥开始就能锻炼自身的大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需要把大脑中联想到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双手实践创造出来,这样的课堂教学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但是,如何将黑陶文化传承与创新理念渗透到小学陶艺课程的内容设计中,值得教师关注。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可以明确黑陶文化与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一,学生要熟练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学会运用不同的成型技巧,提升双手的协调性。其二,学生要自主完成不少于一件的黑陶创意作品,要合作完成不少于三件的大型黑陶作品。其三,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与小组成员交流与沟通的技巧,懂得与他人分享知识。其四,通过想象力与创造力,锻炼学生的空间表达能力,有效借助外界环境,提升审美创造水平。结合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出灵活多变的黑陶艺术课堂体系。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形成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感,而且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共赢。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从中选出一些热爱黑陶艺术的学生,可以每周参加学校陶艺社团的黑陶课程,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完善课程实施环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成长路线是不同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促进他们愉快成长。教师为了能充分满足班级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对陶艺教学课程进行资源整合,从不同的视角来优化教学实践过程,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一)深入学科本质,实施课堂教学
学科本质是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其中所蕴含的个性化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知识系统以及研究价值等。对于现阶段教师在实践课堂上存在的教学内容表面化的问题,能够从小学陶艺课程以及黑陶艺术的本质去探讨。其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陶艺与黑陶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实际历程。比如,它们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怎样产生的,总共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进一步深入理解黑陶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工艺文化等。其二,教师要辅助学生透过艺术作品的表面去掌握其内在的知识特点与规律。比如,徒手捏制法、泥条盘筑法和泥板成型法的步骤是怎樣的。其三,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与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等。比如,在拉坯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拉坯的方式,思考传统器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在学习房屋建筑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思考陶艺制作房屋建筑的思路与方法等。其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陶艺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分析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方式的异同点,在同一个作品中能否同时使用不同的成型方式等。其五,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黑陶工艺的功能与意义,思考每件艺术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比如,通过一些生活器具类的作品,学生能理解黑陶具有的实用价值,从而逐渐爱上黑陶工艺,形成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设计创新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陶艺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文化瑰宝,它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陶艺文化作为一门课程渗透到教学阶段,是符合新课标教育理念要求的,它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了解到我国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在陶艺课堂上,教师能设计常识、鉴赏与实践的教学策略,先为学生讲解关于黑陶的理论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黑陶工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能开拓他们的见识,而且能有效培养他们形成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之后,教师能够为学生详细讲解关于黑陶工艺的实践操作,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学生制作黑陶,学习拉坯、修型、绘图、烧制的过程,将制陶工艺烂熟于心。此外,学校还能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去参观古代黑陶工艺品,通过课余时间去寻找制作黑陶的原材料,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进一步拉近与黑陶之间的距离,将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完成学有所成的目标,这样就能开拓出一条创新且科学的课程发展路径。黑陶工艺是自然作用之下形成的一种艺术作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历史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愈发贴近。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件黑陶制品,将其带到课堂上,鼓励学生去用手摸,从而直观地体验与感受黑陶作品,用心体会黑陶的历史文化价值。学生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如点线面、各种纹样等,还能结合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知识建构,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愈发有趣味性,学生也能将所学的抽象知识转化为本身所理解的知识。
三、设置综合性课程评价,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评价陶艺作品需要分别从它的制作、保存、烧制、定型等不同方面展开,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的课程评价,运用过程评价、集体评价与抽查评价这三种方法,对小学陶艺课堂的黑陶工艺内容教学展开深入探索,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此同时,还能增强教师对于美育课程的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过程评价比较倾向于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动态过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可以自主申请达标评定,在授课教师同意之后,将其作品上报到学校相关部门审核,评价是否达标。倘若作品不合格,则需要补考;如果合格,学校给予学生达标证书。集体评价则针对的是小学陶艺课程学科教研组的集体业绩。通过集体评价的方法能够激发起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与共同进步的效果,加强教师对黑陶工艺的掌握与实践能力。抽查评价需要教师收集不同时间段学生的作品,重点考查的是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不同班级学生之间在平均分、标准差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它能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还能启发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工作的适用性与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件等待雕琢的陶艺作品。黑陶工艺课程教学中蕴藏着教师对学生主观体验的关注和对学生的创意以及个性化的激发,将黑陶工艺与小学陶艺课程相结合,不仅能充分继承与发扬地方的特色文化,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精彩的人生。
总而言之,陶艺课程继承与发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对传统艺术的弘扬。黑陶文化的传播和研究在不断地被利用,并推陈出新,更被引入到中小学陶艺课程中,从而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对陶艺课程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对于黑陶文化融入陶艺课程的主题创新性研究还十分有限,传统文化与陶艺课程相结合的实际研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创新中求发展,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学生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一代代地继承与发扬。
注:本文系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基于黑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小学文创陶艺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HHZX297)的研究成果之一。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