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娟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实与推进,课后服务在小学校园中开展得如火如荼,造福了广大的学生与家长,减轻了双方在学习与教育上的负担。课后服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发展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脫离课堂、课本的桎梏,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魅力。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学生眼中的“难题”。在不少学生看来,数学学科既枯燥又乏味,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童趣数学”课程在课后服务中的实施就显得重要且必要,既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够实现数学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开创了一种别样的“可能”。
一、“童趣数学”课程在课后服务中实施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数学学科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与抵触心理,在学习活动中并未领悟到数学学科的乐趣,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成果不佳。而“童趣数学”课程在课后服务中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多种可能”。“童趣数学”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以“趣味性”为着眼点进行设计,致力于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制定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趣味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其中,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与畏难情绪,学会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数学学科,用兴趣与热情点亮数学教学。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然难以与当前的人才需求相契合,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绝大多数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概念教学与习题的练习作为主要活动,这就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与空间不足。学生虽然能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知识、学会做题,但不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也无法把握住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而“童趣数学”则可以改善这一情况。“童趣数学”课程以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为主,一改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数学。同时,“童趣数学”课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能反作用于生活实践,从而促进应用能力的显著提高。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了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教育教学更关注于学生综合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童趣数学”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为保证“童趣数学”的趣味性原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补充一些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来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无疑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象的画面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起了一座沟通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桥梁。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新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另一面”,更积极勇敢地参与其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二、“童趣数学”课程在课后服务中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课本上难懂的公式、抽象的图形都会让学生倍感“头疼”。而将信息技术与“童趣数学”课程相结合,则能够给学生打开一片“新天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而且可以搜集一些数学小故事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当难懂的公式“拟人化”,抽象的图形“动起来”,学生眼中的数学知识就不再生硬死板,而充满了活力与魅力。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顺应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帮助学生快乐学数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
以计算练习为例,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许多学生眼中枯燥乏味的练习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生动有趣的计算游戏,那么学生便很有可能从“排斥计算”变成“爱上计算”。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制作,为学生设计一个“计算大闯关”,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然后通过动画的形式在多媒体设备上出示三组难度相当的口算题目,学生排队进行作答,答对一题即可加1分,答错或者未作答则计为0分,学生答对一题就要站到队尾,答错一题就要继续作答直到答对,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个小组的积分最多即为胜出。这个数学游戏用精美灵动的画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用紧张刺激的比赛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在游戏过程中,计算不再是一项乏味的练习,而是充满了热情、激情与挑战性。
(二)跨学科融合引导,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
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无外乎“听课”和“练习”,这种乏味的学习方式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跨学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在“童趣数学”的课堂上实现跨学科引导,让学生体验多彩多样的数学活动,实现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中,我们学到了平移、旋转、对称这几种图形的运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点,将数学活动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的运动绘制出自己所喜欢的图画,并且写下自己的绘制过程。儿童都喜欢绘画,可以在绘画中尽情地使用色彩,在绘画中快乐地抒发情绪,而数学与美术的结合,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又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可谓是乐趣与练习兼备,兴趣与学习并存。
此外,教师可以让小学数学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相结合。教师可以在“童趣数学”课程中向学生讲述数学的历史,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发展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师还可以适当通过一些以数学家为主人公的数学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学习数学家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的精神,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时期,比起抽象的数学概念,他们更愿意从生活实际中提取经验。教师在开展“童趣数学”课程时,应当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位置与方向”及“比例尺”的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活动。我们的校园很大,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与干净整洁的教学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活动——“为来参观学校的来宾绘制一张小地图”。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比例尺”以及“位置与方向”,这就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的实例形成了完美融合,让学生在生活应用中学数学,在实践中发展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化身成为“校园小记者”,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设计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在校园中进行采访调查,将调查的数据做好处理并绘制成统计图,通过数据与图表分析得出结论。这项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从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童趣数学”在课后服务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双减政策在实践活动中的落实。“童趣数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教学成效的不断提高。教师应当树立创新理念、采用科学策略,通过运用多媒体设备、跨学科融合以及创设生活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童趣数学”中真正感悟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