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芳慧 刘宁波 杨清 袁贵英 贾艳丽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大趋势。以高职院校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模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影响,在对当前高职院校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究
“互联网+”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新的社会状态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显得特别重要[1]。高职院校应将“互联网+”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效融合,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符合时代潮流。为此,“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需改革和创新。
一、食品检测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贫乏
目前,食品检测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依然是沿用传统的教室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更多地关注课本知识的讲授,缺乏开放性、包容性、可操作性。简单课本知识的讲解,学生认为“在网上随便一搜都能找到”,毕业季真正操作又不会灵活运用。如,教师布置作业“确定目标岗位”。食品检测专业的学生在确定“目标岗位”的准备过程中,需要登录专业招聘网站,了解食品检测专业相关岗位招聘信息,完成最新网络资源检索。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就业指导本章节课本知识,还必须拥有食品检测知识、计算机使用能力。
(二) 重共性教育,轻差异化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爆炸时代来临。在校大学生主要是05后出生,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获得信息量大,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导致在校大学生十分强调自己的个性。继续以“确定目标岗位”为例,学生对搜索的信息核实后,需要进行有效信息综合分析,依据自身情况实施决策、确定目标岗位。学生对有效资源综合分析、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咨询企业人员、本专业工程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专业课教师、学生父母等。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批量化、标准化讲解知识,难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飞扬个性。
(三) 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差
就业指导课程网络平台的使用中,教学资源的创建、发布,课程知识体系的建立、扩充,均由任课教师完成。学生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通、微知库等网络课程平台,结合手机APP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依然只有教师发布。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效率的强弱也取决于对学习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学生信息化工具使用不能得心应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能力的提高,降低了信息获取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专注力、自制力相对较差,思维分散力较强,学生易受不良信息冲击,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四) 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运用的课程。仍然以“确定目标岗位并制作个人简历”这一章节为例。怎样注册并登录专业招聘网站查找就业信息并不是就业指导课程教授的内容,但与简历制作密不可分。确定目标岗位前,学生需要对职场职业分类有较为明确的概念,才能快速准确地分析企业信息,分析目标岗位在社会中的发展前景、在企业中的升职空间。学生缺少食品检测类的职业性实践,则难以完成就业信息处理任务。对于“个人简历制作”,学生应当依据社会需要来制作。网络招聘中简历是通过邮件投递的,必须要求学生有邮件投递实践。
二、“互联网+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究
(一) 教学内容紧跟国家政策,实时传递行业信息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和交往平台,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信息交流活动的协同性和实时性、开放性和广泛性、分散性和共享性、交互性和综合性。在探究“互联网+”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时,应将互联网的特点融入课程,并将之运用到具体改革措施中。
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每年毕业季,教育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服务,全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这是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最旺盛的一個阶段,行业实时发布招聘信息尤其关键。教师在设计食品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将国家就业促进政策,针对食品行业需求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实时性来获取并筛选就业信息,在网络平台或课程讲授中传递给学生。
(二) 数字档案助力精准推送就业路径导航
为保证食品检测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应对大学生开展全过程就业指导。改变传统的毕业班就业指导教育模式,从大一新生开始,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字档案,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和帮助,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专业课、思政课的教学中。并进行大学期间的专业课、课外活动等线上线下全过程、全方位搜集学生信息,建立数字档案。数据搜集是属于动态过程,依据学生的动态表现得出结论,最终在学生就业时,教师可以精准推送就业建议,帮助学生确定就业目标,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 加强过程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提高课堂参与度。“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中,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在课堂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率与互动率,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2]。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融合正确的就业理念与互联网思维,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食品专业课程较多,专业性强,大部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就业指导课是帮助学生就业的课程,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专业知识需求迫切,学习也最快最认真。将食品检测专业课教师的网络空间与就业指导的网络教学空间相连接,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点。[3]3、互联网三师在线,协同育人。企业教师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空间衔接后,学生利用“互联网+”网络社交平台,不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与企业专业人员沟通,还可以阅览企业教师网络空间中的企业信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就业理念,消除择业心理障碍。目前,“校企合作班”的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相比这一现象相当明显。“普通班”的学生在择业早期还处于迷茫状态时,“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企业的工作职责、企业政策、升职空间、职业规划等已经了然于胸,甚至有些同学对增加“持续就业能力”已经有了规划。企业教师团队资源加入教学资源后,解决了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找工作盲目的问题,也促进了学生对“学生-职业人”角色的顺利转换,减少了学生工作后频繁跳槽的现象,利于社会稳定。
(四) 建立教学过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实训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将企业能工巧匠引入课堂,增强学生与企业人员的互动,规范项目化专项活动,构建授课内容“真实情景化”课堂。企业教师进课堂,不仅可以满足实训的科学性、规范性,也提高了学生与企业的交流频率,同时,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职业中的优缺点。利用企业教学团队的企业优势,学生不仅可以参与网络模拟实训,也可以到企业体验学习,或者跟岗实习。对于食品检测专业学生来说,在企业实习不仅学到了本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也可以抓住真实实践机会实现就业。面对真实的就业机会,择业期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完善自我,并调整择业期望值,快速找到自身发展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契合点,实现顺利就业。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挑选更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的团队补充新鲜血液,最终实现“企业-学生”双方需求。
学生学习就业指导理论知识的同时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就业指导讲授中,依据食品行业,减少或压缩理论知识“介绍国内外就业形势”“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内外职业分类”等内容;增加实践性更强、时效性更快、实用性更普遍的食品类实战演练、当前食品检测专业就业案例分析、真实食品类创业模拟等内容;并按照“智联招聘”“58同城”等真实招聘网站上的食品检测岗位招聘信息来布置“制作个人简历”作业,增加理论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学生择业过程中制作的简历会得到用人单位认可。
三、实施及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5G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和硬核5G芯片产业链的形成,智能通讯发展达到了空前盛世。同时,“微信”“钉钉”“QQ”等手机社交软件广泛应用,以及较低的智能手机价格、网络通讯费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全面实施,学习通、蓝墨云、微知库、得实等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建立,为大学生与教师、企业能工巧匠进行随时随地沟通提供了保障。
将“互联网+”引入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并进行四个学期的应用后发现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全面参与课程互动。学生为了就业需求,自主结合成小组,又独立地准备职业目标面试、规划面试。学生在提前预演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面试。学生在教师网络空间自主创建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并解决部分问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可持续就业能力”。“互联網+”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紧密结合食品检测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成功构建“互联网+”教学的实施条件、实施程序和评价机制。通过“互联网+”高职院校食品检测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样本较少,需要向同类院校推广或者相似相近专业中推广应用,才能获得更加详实全面的资料,为职业院校食品检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丹丹,丁忠利,张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2):41-43.
[2]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4):36-40.
[3]宿艳,张艳娟,吴硕,等.互联网背景下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7,20(04):70-73.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双课融通·三师协同·四共并举:高职农业院校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NACJY-2023-06。
作者简介:娄芳慧(1987-),女,河南中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检测、就业指导。
(责任编辑 曹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