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健
(三明市沙县区中医医院,福建 三明 365500)
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管病变导致,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主要脑部组织的血液供应和循环障碍而引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表现是出现偏瘫、神经功能缺损、失语等。有资料显示[2],我国每年有120~150万人发生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而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发病率每年以8.7%的速度增长,导致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无法正常进行,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3]。西医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完善、系统的方案,以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以及微循环等治疗为主,通过针对性的系统化治疗,对患者致残程度的降低有积极作用[4]。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来讲为“中风”范畴患者发病后常出现面色㿠白、自汗、气短等肝肾亏虚、元气不足的症状。而中风的发病机制为风、火、痰、瘀、虚,气,主要是由实邪之风、火、痰、瘀于体内淤结,导致气机不利、运血无力、血行瘀阻,出现半身不遂、失语、口眼歪斜症状,在治疗上应以益气和血为主要原则[5]。益气活血开窍方组方包括黄芪、当归尾等药材,具有益气活血、化痰开窍的作用[6]。本次,选择55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进行对照研究,探究益气活血开窍方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均为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采用分层抽样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包括22例、23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对照组男/女为13/9例,年龄45~79岁,平均(62.37±3.66)岁,病程1~15个月,平均(8.62±2.37)个月;观察组男/女为12/11例,年龄46~79岁,平均(62.75±3.59)岁,病程1~17个月,平均(8.73±2.41)个月;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7]中相关断标准。②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③脑血管未见明显出血。④既往肢体功能正常。⑤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②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③既往精神障碍。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心、肺功能不全。
1.3 方法 参与研究患者确诊后入院接受治疗,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控制血压水平。
1.3.1 对照组 常规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上海华源长富药业集团旌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68136;规格:0.3 g)口服治疗,首次使用剂量为300 mg,之后按照100~200 mg/d的剂量维持治疗,每日1次,于晚间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辽宁鑫善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213068;规格:20 mg)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生产厂家: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110010;规格:30 mg)每次30 mg,每日2次。
1.3.2 观察组 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组方成分包括:黄芪30 g、天麻12 g、当归尾、地龙(10 g)、半夏、石菖蒲各(9 g)川芎、甘草、红花(6 g)、全蝎3 g,水煎服,直至剩余400 mL药汁入药,每日1剂,每日2次,早晚服用。以上1个疗程为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中医证候 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的中医症状,主要包括半身不遂、气短乏力、面色㿠白、舌强语謇、自汗出、舌脉象上积分;按照症状由重到轻分别以6、4、2、0分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4.2 相关血清水平 检测时间: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患者处于空腹状态,采集静脉血,高速离心后获得上清液,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其中CRP正常值为5~10 mg/L,Hcy正常值为0~15 μmol/L,D-D正常值为<200 μg/L,FIB正常值为2~4 g/L。
1.4.3 神经功能 患者入院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卒中量表(NIHSS)[8]从运动、感觉、共济失调等15项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2分,分数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受到的影响小。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中医证候积分、相关血清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1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2.2 相关血清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CRP、Hcy、FIB、D-D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清水平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见表3。
缺血性脑卒中为脑卒中的常见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由脑部血液的供应和循环发生障碍,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不仅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也会导致患者的死亡[9]。有资料显示[10],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全部卒中的80%,近年来病死率增加了28.8%,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对脑部的控制功能造成影响,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出现偏瘫、肢体麻木以及失语等症状[11]。出现症状时需要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通过疏通阻塞血管,使缺血半暗带的情况能得以改善,进一步激发患者脑部神经元活性,实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西医治疗,对于堵塞的大血管和存在多个血管堵塞的治疗效果欠佳[12]。
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上为“中风”范畴,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由于肝肾亏虚引发,发病后会导致半身不遂、元气亏损[13]。相对于西医的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中医的治疗以化痰开窍、益气活血为主。益气活血开窍方组方包括黄芪、红花、当归尾、石菖蒲、地龙、天麻、川芎、全蝎、甘草以及半夏等种草材为主要成分,其中黄芪性温,具有补气行血、通调血脉的作用;当归具有活血补血之功效;川芎则能够在行气通滞的同时起到活血祛瘀的效果;红花为治疗血瘀的常用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的功能;地龙则善行经络,可通经络、利肢节、除痹症;天麻熄肝风,可除内风;半夏、瓜蒌、石菖蒲则能有效的化痰开窍醒神;甘草则是促进组方中诸药调和,起到益气活血、开窍化痰的作用[14-15]。
现代药理学中,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清除脑部自由基,起到降低脑组织血肿、改善循环的作用,而环黄芪醇使用后能降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当归使用后具有降低脑组织丙二醛含量的作用,对于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使脑血管的通透性、含水量降低,降低脑血肿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的损伤[16]。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益气活血开窍方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损伤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
川芎、红花通过扩张脑血管,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对受损脑神经起到保护作用,红花同时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地龙中的蚓激酶及纤溶酶成分,能够抗凝和溶栓,在治疗的同时降低血栓复发;全蝎的主要成分为蝎毒纤溶活性肽,对于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天麻以天麻素为主要成分,提升抵抗力,降低血液黏度,抑制FIB生成;瓜蒌皮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17]。本研究结果提示,使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对于CRP、Hcy、FIB以及D-D的降低有促进作用;这说明,益气活血开窍方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具有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抑制活凝血系统激活[18]。
综上所述,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益气活血开窍方,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清相关水平和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疾病的研究程度和对预后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