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八旬院士被中学老师一句话问住”的词条冲上热搜话题,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金涌。
9月4日,在抖音举办的开学公开课上,金涌受邀对人工智能进行科普,谈及如何培养大众对科学的兴趣,他表示自己曾被一位中学老师问住,并意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此后,金涌投身到科普工作中,联合43位院士,耗时6年,组织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及配套书籍——《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并印刷2万册赠予全国各地的中小学。
金涌是我国著名化学工程专家,也是我国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领军人物,在清华大学任教50余年,两度荣获“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近日,他还因为在短视频平台做科普受到广泛关注,这位88岁的新晋“博主”在视频中称网友为“小朋友”,并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位“退休老师”。
9月13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宣布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芷生2023年度罗杰·雷维尔奖章。安芷生也成为罗杰·雷维尔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地球系统科学家安芷生长期从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致力于将气候变化的过去和现在、区域与全球、观测和模拟、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相结合的研究。本次罗杰·雷维尔奖章授予安芷生,旨在表彰他在环境变化的季风控制论、中国黄土、全球季风动力学和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作出的多方面杰出贡献,以及他为推动地球科学发展作出的无私奉献。
据了解,AGU是世界最大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的非营利性科学组织,致力促进地球和空间科学研究。罗杰·雷维尔奖章是AGU授予个人的联合会最高荣誉之一。
在9月11日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开幕式后的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荣获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颁发的“周文德水奖及讲座荣誉”,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为夏军院士颁奖。夏军在授奖仪式后面向大会全体作了题为“增强应对变化环境下的水安全:中国的经验与展望及其对世界的启示”的周文德专题学术讲座,在国际水资源大会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夏军是国内外知名的水文水资源学家,不仅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重要基础的流域水循环非线性机理和水系统综合与实践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重要贡献,而且主持了全球需水管理与水安全等重要计划,曾任I W R A 主席、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AC)水计划主席等重要职务,其成果与学术贡献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此次是他继2014年获得“国际水文科学奖-Volker奖章”后,在国际水资源领域荣获的又一重要奖励,也是IWRA自1988年后该奖项获奖人中唯一的中国学者。
8月21日,第10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 2023)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举办。开幕式上,颁发了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6大奖项。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鄂维南因其对应用数学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在机器学习算法的分析和应用、多尺度建模、稀有事件建模和随机偏微分方程等方面的贡献获颁ICIAM麦克斯韦奖。2003年,鄂维南还曾获得ICIAM 6大奖项之一的科拉兹奖,他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第一位同时获得这两项应用数学大奖的数学家。
8月25日,在第32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IJCAI)闭幕式上,IJCAI执行委员会宣布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当选为新一届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成为担任该职务的首位中国大陆学者。
周志华的当选代表了IJCAI对其学术水平、影响力和领导力的认可,显著提升了中国学者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形象和话语权,彰显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得到国际公认。他在本领域一流国际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谷歌学术被引用量达8万余次,并获发明专利20余项。
近日,在2023年度国际应用计算电磁大会(ACES)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汪文秉被授予杰出成就奖,以表彰他在瞬态电磁场理论、计算和应用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汪文秉主要从事瞬态电磁场、脉冲波探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针对电磁探地、隐身等领域遇到的瞬态场问题,系统开展了超宽带短脉冲信号在复杂媒质中的波传播计算和分析方法研究,主持了“电磁波方法浅层地下勘探中目标精确定位和识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他也是我国最早开展随机媒质中波传播计算的学者之一。研究了相邻目标二次散射场的计算问题,建立了植被层多次散射作用的数学模型,应用辐射传输理论和蒙特卡洛模拟对植被的反向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提高了随机媒质中波传播的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
8月31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中最年轻的院士候选人为39岁的常超,他入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候选人。
常超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2006级直博生,现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他长期从事高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太赫兹生物物理研究,提出了周期性表面和谐振磁场抑制微波倍增和击穿的方法,突破了高功率微波系统功率容量的技术瓶颈。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国家卓越青年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60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