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2023-11-29 08:47文化产业杂志
文化产业 2023年32期
关键词:石墩沁县老人家

《文化产业》杂志 申 树

当有人问我从哪儿来时,如果认真回答,我大概会说:“我来自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的一个小村庄。”但是如果问的时候我与此人在山西省以外的地方,那么我只会说“山西”;而如果我与此人在山西省省内的地方,我会说“长治”;若我与此人在长治市辖区内的地方,我会说“沁县”;以此类推……在这个语境下,“家乡”好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谈话者而言的,区别于她或他的,我的家乡。

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很复杂,或是眷恋,或是厌恶,或是眷恋与厌恶并存。家乡往往与童年有关,不知别人如何,我关于家乡的深刻记忆,全部与童年有关,就好像只有童年时期才认真地看过那个村庄一样。

在长大后的我看来,家乡的那个村庄变得更小了,如今只剩下百来户人家。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说她们村子里的人都搬走了,整个村庄都空了。不过那是山上的一个村子,或许是因为交通实在不便,人们总有一种下过大雨之后就会与外面失去联系的危机感,所以纷纷搬走了。但一个村庄的失落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实在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所以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位同学的模样。倒是她的名字,已经渐渐消失在我的记忆中。但当时的我恐怕想不到,我所在的“大村”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失落,最终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而我产生这样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不是央视某频道的某探索栏目曾拍摄过我所住的这个村庄,还记录了关于她的一部分内容,不怎么确定地讲述了她的历史与由来,我甚至觉得,她未来必然走向消亡。毕竟在当下这个时代,没有价值几乎意味着终将消失。不过,这或许只是我浅薄的看法。她或许会永永远远地存在下去,带着我们生活过的印记……

于我而言,家乡是从家延伸出去的。

一个石墩,或许不那么规整,但能坐着吃饭;一个圆的石桌,与石墩靠在一处;一个笑盈盈的女人,坐在另一个石墩上,冲着还站在大门口的我问:“馏面还多了啊!吃不吃兰?”(焖面还有很多!还吃吗?)我也冲着她笑。

我从小就很能吃,老人家常讲“能吃是福”,我深以为然,时常表现我“能吃”的“本领”——大吃特吃。因此,我的肚皮总是圆滚滚的,脸也总是肉嘟嘟的。直到近几年,我才发现,那个“能吃是福”的“能吃”绝非我所理解的“能吃”,而是说,不论年龄多大,不论在哪,不论身体状况如何,都能吃得好饭,这才是福气。但带着错误的理解活了二十来年的我,好像已经不能再随随便便地吃了,起码,是一点都不“能吃”了。

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杏树,每到春天杏花盛开时,一树粉白,甚是好看;杏树结的果子倒是每年各有参差,我吃到的杏总是酸得倒牙,吃了一颗万万不敢再尝试下一颗。事实上,我们摘杏吃的时候,它们往往还很绿,尚未成熟,但又引得我们这些小娃娃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口,然后吃一口酸,再放剩下的杏儿长两天。院子里还有一棵果树,它很大很大,大到简直要把我家的整个院子都盖住了,它的腰很粗,枝繁叶茂,算得上我家当时那些树的老大。但我小时候十分不喜欢它。一来,我不喜欢吃它结的果实,我总觉得没什么味儿,实在不值得吃;二来,果实完全成熟的时候落得满院都是,我随便在院子里玩一玩,都要踩得满脚都是,难受得很。人的喜欢果然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的,需要便喜欢,不需要或者阻碍了自己满足需要,便不喜欢。但今年,村里的一位叔叔偶然说起,他非常想念这棵树结的果子,他甚至说,我们家这棵树上结的这种果子是全村最好吃的,他小时候每年都去我家吃,可惜的是树后来竟然被砍掉了。对此,我诧异万分,我以为,没有人喜欢这棵树,所以,在它消失的时候,我半分可怜都未对它施舍过。当然,这些“可惜”的想法,只是在我的内心涌动,没人知道,自然我也没有为保留这棵树做过任何努力。如今,我家的房子变大了,树也没了。后来我家还种过樱桃树、桃树、苹果树、葡萄树,但是现在院子里剩下的只有葡萄树了。

说到苹果,邻居家有一棵苹果树,每到果实成熟的时候,我总想象着趴在他家墙头,偷偷摘果子吃,但我只在小时候去他家玩耍的时候,被塞在手里吃过他家的“小酸果果”。那个果子绿着的时候也十分好吃,虽然很酸,但吃了第一个还想吃第二个,用现在的话说,“有点上头”;红透了的时候,则是甜甜的,黄中带着红,红中带着甜。如今,我有些记不清这棵树还在不在了,大约是不在了的,因为邻居也盖了新房。

老人家是我记忆中家乡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从马路边往我家走的途中,总会遇到老人家聚在一起“倒喃喃”(聊天),有时候,奶奶也在扎堆坐的老人家行列里。我是一个害怕跟人打招呼的孩子,之所以记得老人家,是因为在我幼稚的世界观中,老人家和小朋友一样,都值得信赖,不那么让人感到害怕。他们是温暖的、让人感到亲近的,即使有一些攻击性,也是年少时的我可以承受的。也许是因为小时候我时常跟着奶奶出去串门,面对这许多奶奶和几个爷爷时,我是一丝害怕都没有的,在他们面前,我可以正常说话,表现得也算落落大方。但是随着我逐渐长大,凑在一起的老人家越来越少,慢慢地,那个大家坐在一起晒太阳、拉家常的地方甚至只剩下一两个人了,稀稀拉拉,好不孤独,许是大家如今都喜欢在家看电视了罢。只是,我脑海中的家乡,一点一点,分崩离析。

我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村里的那些爷爷奶奶已经变得好老好老,甚至在某一刻,我得到他们已经离去的噩耗。而我,只是平静地,像是事情未曾发生过一样,继续忙着自己手头的事。偶尔想起,也只剩下叹息,终究是剩下了些无奈罢了。

家乡,于大部分人而言,是由乡里邻居共同营造的氛围凑成的;于我则不是。对家乡,我是带着想象的,带着我的主观意愿和主观色彩的,她绝非一个真实的客体,她更像是我的记忆花园,花园中有花,有叶,也有荒芜,但因着什么都有,她又看起来是真实的,在我眼中的真实,我记忆中的真实。

这便是我的家乡,我脑海中的家乡。

猜你喜欢
石墩沁县老人家
沁县:用好“金钥匙”凝聚“动力源”
铭记于心的残缺
陌生人
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
龙腾虎跃
厚重的沁县文化
龟背墩
我想去看望上帝
一种快速低价临时便桥的修建方法
沁县纪委:打响查处网络举报案件“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