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冬柳
(阳江开放大学,广东 阳江 529500)
邓炎昌等[1]1989 年在所著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一书中对文化的定义解释如下: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活,文化内涵是语言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文化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与传播的,不同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结构。对于学习者而言,要想学习好一门语言,除了要学习词汇、语法和应用技巧外,同时还必须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且要学会尊重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这一文件中正式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概念。简单来说,跨文化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它可以是不同种族、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地区或性别等不同群体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未来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我国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但是,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实践中,我们屡屡看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因为彼此不同的习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交流中产生令人不快和尴尬的现象。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意义重大,为了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跨文化交际技能已成为人们重要的能力。所以,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片面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在与与外国人进行交际时由于对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导致出现了跨文化交流障碍,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
目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从国内高校一毕业就开始在教学的工作岗位上执教,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他们中很少具有出国留学或继续深造的相关语言培训和生活经验,他们自身的中西文化背景知识比较薄弱,他们只关注影响外语阅读和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内容,遇到需要在课堂上传授的文化知识,就直接从教材、互联网的途径来获取,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泛泛而谈,没有全面掌握中外文化知识,因此,很难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文化背景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教学,这对于跨文化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当前中国的英语教育基本上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很多地方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多是为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来服务的[2]。所以,相当多的大学英语老师认为外语教学只是简单的传授英语知识,把教学重点放在单词、语法、固定搭配的使用方面,片面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大部分课堂时间都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相反,对于外国的文化很少提及,就算是课文中出现的跨文化知识,也只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关注,或是一句带过。学生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英语考级考试、拿到文凭和为考研做准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英语学习中不重视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掌握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才能真正学会这一门语言。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偏低,大部分的英语教材的编写侧重于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篇章、写作等方面的训练,很少有外国的文化和风俗等内容。此外,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目标不确定,内容不齐全[3]。这就非常不利于教师开展跨文化教育,导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目前,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因素很多,过度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再加上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口语实践的机会不多,忽视了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去模拟练习。其次,课外学习语言的环境也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很难为英语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真实的环境,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旦学生处于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因为对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而出现交流障碍的情况。
2007 年教育部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4]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对某种文化认知不足,常常会产生误会或者文化冲突,为了避免这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或者文化冲突,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应用技能,它也使学生对英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了解。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可以拓展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进入21 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我国在各个教育阶段开展的英语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服务的人才。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素质人才。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在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对比中外文化的不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5]。此外,通过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和习俗,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还可以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与障碍,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
人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语言学科,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词汇、语法的讲授,学生虽然掌握了基础的语言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因为缺乏对国外文化背景的了解而不能顺利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最终导致误会的产生。学生在英语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会导致消极的态度,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也就没有了兴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学生因为知道其他国家的习俗、价值观念等,一方面可以避免课堂的枯燥和乏味,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讲解基础知识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让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渐渐地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更好地为他们了解世界、拓宽视野提供帮助。
教师不仅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英语跨文化文化教育的成效,只有教师全面掌握了中外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首先,教师要强化自我的跨文化意识,要多渠道了解西方文化,为英语的跨文化教育做好准备。除了熟悉教材中有关不同文化的风土人情外,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中外文化知识储备,公平、客观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使自己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能力。其次,高校应重视对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及专业素质的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组织英语教师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培训,可邀请国外专家对西方文化进行解读;努力创设条件让英语教师“走出去”参加学术研讨、短期培训等,还可以选派教师在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提高文化素养[6]。
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加强对语言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的传播,只有了解语言知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正确使用才算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因此,要想提高英语跨文化教育的高效性,就要使英语基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达到一定的平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对原有的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从这些内容中找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与我国文化的比较,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跨文化常识。其次,教师可以借助英美国家概况、国际商务礼仪等一些介绍西方文化知识背景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还可以通过利用外国媒体、报纸、新闻、电影等语言材料,将英语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结合。通过比较分析和推广,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习俗,真正欣赏中西方文化的不同[7]。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即使在讲到西方文化知识时,也是采用“点到即止”的方式,没有让学生实践,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为了强化学生跨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上课前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上网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借此熏陶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课堂即将讲授的知识做铺垫。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网络教学平台等渠道向学生推送课文中需要了解的中西文化差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阅读英语原著,看原版英文电影或听英文歌曲,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途径,还能让学生对世界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有更直观的认识。总之,英语教师要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多途径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开展,以提高跨文化教育的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让他们掌握语言在真实环境中的正确使用,教师在讲解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设法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进行交际训练,在模拟场景互动中提升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例如,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模拟真实情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的锻炼机会,同时让学生自行总结和表达采取这种交流方式的依据和目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外,也可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英语文艺汇演、英语短剧等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真实语境和交流机会,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交际意识,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8]。
综上所述,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把跨文化教育融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既是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应多渠道、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和交流机会,促进大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