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生态下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直播报道
——以2023年芜湖马拉松直播为例

2023-11-29 08:36:58杨雯璐
新闻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马拉松受众

○杨雯璐

一、出镜记者与直播报道

出镜记者是在直播现场、在镜头中,从事直播报道、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等的电视记者和节目主持人的总称。出镜记者多是以收集素材、介绍、评述新闻事实,在各类直播现场跟随事态变化,直接面对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和报道者的身份出现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从近年来的新闻节目以及直播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视媒体及新媒体记者在直播报道的“第一现场”频频出镜,此时他们集叙述者、传达者、提问者等多种身份于一体,在新闻以及直播的串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出镜报道也逐渐在直播报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二、直播报道对出镜记者的要求

出镜记者做好现场报道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绝不是提前将所要表述的内容记录在手机里或是形成文字性稿件,到现场去变相地播读给受众。而是当出镜记者抵达报道地时,根据现场的环境、人物等灵活组织内容,准确清晰地表达给受众。这一点就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以及新媒体报道模式,越来越多地要求出镜记者抵达新闻或直播现场后有迅速观察、善抓细节亮点的能力。换句话说,这已经成为出镜记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因为细节往往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当出镜记者站在镜头前或面对镜头时,就必须要以直播事实信息为基础,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且详尽地完成对新闻或直播过程的叙述。需要注意的是,在报道过程当中,必须事实清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叙述顺序符合受众的收看习惯。尽量做到表达利落,逻辑关系顺畅,信息明确详尽,切勿出现明显的结巴或者过多地插入语气助词和不着边际的表达等现象。

新媒体环境下直播过程中出镜记者还需要做好与屏幕前受众的互动,随时了解受众的关注方向,情绪状态,以及想要继续关注的事件的发展方向。所以,直播过程中,出镜记者在捋好直播思路的前提下,对受众想要了解的事情进行实时的穿插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出镜记者临场的把控力、表达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出镜记者还要注意表达时的情绪、语速等,这些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如果能够在现场将背景声、同期声等多种声源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就能更好地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比如在很多直播现场,出镜记者与当事人的对话就是最鲜活的展现方式之一。要注意的是,出镜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当事人提前进行沟通,切勿在直播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或词不达意的情况,如若当事人有表达不清楚的地方,或出现语无伦次时,出镜记者可以引导其表达,但不能代替其发言。

此外,情绪也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高兴、紧张、痛苦、难过等情绪,其实也是现场感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首先要能感染自己,如此才有可能感染观众,但不可过分夸张地表达。比如在马拉松比赛直播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烘托现场观众的热情,出镜记者在现场大笑或大喊大叫,想通过类似方式将现场气氛烘托到一定高度,这是不可取的。出镜记者在直播现场的出镜介绍过程中,要能够把控自己的情绪,并有随情而动的能力,及时把握、调整语言表达的速度,让内容贴合直播的主题。

三、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直播报道——以对2023年芜湖马拉松直播为例

(一)出镜记者要敏锐把握现场细节

每一场直播背后都有它静态的细节以及动态的发展变化,所以出镜记者抵达直播现场后,首先要做一个观察者。除了报道现场能够看到的外,还要发掘出观众看不见的。而这些都需要出镜记者通过真看、真听、真感受去发掘。

2023 年3 月26 日,芜湖航空马拉松在芜湖空港会展中心正式鸣枪开跑。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通过4K高清直播车对芜马盛况进行全媒体直播。

本次赛事全面升级,旨在打造航空马拉松品牌。所以整个赛事过程当中的亮点、特色非常多,在直播的过程当中做好全方位介绍,是出镜记者应完成的任务。

1.提前踩点,力求心中有数

在此次芜湖航空马拉松直播报道当中,作为出镜记者,在赛事开始前一天,提前抵达现场熟悉全程42公里赛道,对每一处直播点位进行确认,同时对于赛道周边情况进行探访,了解赛事正式开始时赛道周边情况,包括补给点、啦啦队、特色表演、航空特色主题展演、最美赛道等诸多亮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此次直播时间长达1个小时50分钟,每位出镜记者的直播连线点位都在3 个以上,所以演播室、现场、直播点位的统筹安排、衔接特别重要。出镜记者在比赛正式开始前,要对每一时段直播连线的具体时间做好对接,这就需要提前了解跑手们的速度与节奏,把握好时间,包括第一梯队跑手以及大部队抵达直播点位的时间区域,要有一个大致的预判,在有跑手经过的时间点进行直播连线,让直播有看点和亮点。

2.丰富直播内容,表达思路清晰

电视直播以及新媒体直播,其呈现形式只能看、只能听,但不能闻、不能摸,所以出镜记者要通过自己在现场的出镜,让观众尽可能实现“能听、能闻、能摸、能看”,这就需要通过语言描述及镜头画面的配合,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系统。

在马拉松赛事正式鸣枪开跑前的出镜介绍,可以包含:跑手们的精神状态,现场周边情况,著名参赛选手的介绍,赛程的设置,天气情况,赛事中年龄最大和最小的选手介绍,以及大家来自哪些省份,来自哪些国家等,这些都是直播中大家非常关注的细节,而这些也需要出镜记者提前做好功课,并结合现场热闹的氛围进行预热的切入点。

直播内容的展现,除了要有现场感、氛围感以及赛事相关细节的支撑外,出镜记者在现场还要有敏锐性,对于有机会跑在第一梯队的选手做好相关情况的了解,比如其在之前的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大概是多少,在直播过程中给予更多关注,及时做好临场的节奏把控。

总的来说,现场直播报道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直播现场、体育赛事的精彩呈现,需要优秀的出镜记者;同样,好的直播节目或体育节目,也能造就优秀的出镜记者。

(二)出镜记者要扮演好代言人角色

出镜记者在直播报道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者,在通常的采访、出镜报道中,往往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一个是“本我”,一个是“职业的我”。

“本我”要求出镜记者在采访中具备常人的状态,随情而动;而“职业的我”要求出镜记者的情感变化始终围绕直播主题、体育赛事以及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随时而动,不可因个人情绪影响正常的直播进程。所以,出镜记者在扮演这两个角色的时候,要把握好力度与时机。

1.提前做好背景调查

在芜湖航空马拉松直播过程中,每一个直播点位都有其设置的必要性。考虑到本次主题为“航空”,所以在赛道的设置上,有很多航空主题元素。比如,从起点会展中心出发不久,就是北航芜湖通航创新园,是由芜湖市人民政府和北航科技园合作建设的航空航天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成果转化基地。在该点位的出镜记者需要在等待跑手们赶到此处前,对相关企业及其亮点特色做好背景资料的调查和了解,且所述信息必须权威准确。

2.做好现场情况介绍

根据现场情况,可以与啦啦队成员进行适时互动,了解企业特色以及最新科技成果。等直播镜头中可以看到跑手们时,出镜记者即可开始介绍他们整体通过情况,因为这个直播点位的设置距开跑没多久,所以大家的精神状态还非常饱满,整个队伍也是浩浩荡荡,并未拉开很大的距离。此时可以通过出镜记者的介绍以及画面的配合,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受马拉松比赛的朝气蓬勃,也可以注意观察部分跑手的状态,会有很多加油打气的口号,现场观众挥舞手中的国旗的场面,跑手与啦啦队成员的互动等,这些都是直播连线时要注意的细节。全马、半马的分界点位置的直播,出镜记者能介绍的情况多,因为此时对于半马的跑手们来说,赛程过半,而对于全马的选手来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此时大家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对于很多跑手来说,起跑时的兴奋劲逐渐褪去,需要适当的补给,还需注意调整心态和节奏。在他们经过补给点位时,可以通过直播镜头看到有哪些食物和饮品,以及大家经过时拿取食物和饮品的动态,例如跑手们都是边跑边喝,很少有人停下来休息等。同时,在比赛的很多赛程处,都配有随行医务人员,以备不时之需。这些介绍中,包含政府部门及主办者为赛事所做的准备工作,出镜记者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扮演好政府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

(三)出镜记者要用镜头语言提升信息附加值

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提升信息附加值。因此,出镜记者除了要保证报道内容准确之外,还要重视自己的体态语言、镜头语言等在信息传达方面的作用。

1.体态

电视大屏以及新媒体小屏传播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出镜记者的个人形象、体态、动作等,或许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并不明显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在镜头前被放大。所以,在直播现场出镜时,出镜记者切莫频繁地眨眼,晃动身体,摇晃手臂等,这样很难让观众有一个好印象。所以,“站有站相”是镜头前最基本的要求。

2.镜头感

出镜记者在面对镜头时,切勿“死盯着镜头”,可以在直播现场“动起来”,不要把目光聚集成一个点,在直播开头介绍完基本情况后,可以利用现场以及周边环境,边走边讲。比如在芜湖航空马拉松直播过程中,出镜记者站在每一个不同的直播点位,在不影响跑手经过的时候,都可以边走边说,除了介绍目前大家的通过情况外,还可以与啦啦队员互动,同时可以对周边的亮点进行介绍。比如跑过欢乐桃园乡村度假区,跑手将途经九十殿文博艺术小镇,楚汉文化给这里带来了别样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湾沚独有的“楚风画廊”。由九十殿文博艺术小镇拐下来就进入芜湖智能托盘小镇赛段,托盘小镇是中国特色小镇50 强之一,这里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托盘产业集聚区。这个托盘可不是我们平日餐桌上使用的托盘,而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货物运输的载具。此时这个话题的介绍,就会引起屏幕前受众的关注,人们不禁要问:到底这种托盘的特色是什么,又如何能让小镇成为中国特色小镇50 强呢?透过镜头,制造悬念,合理介绍,效果会得到增强。此外,现场如果有嘉宾或者被访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出镜记者的眼神转移不宜过快,特别是眼神不要飘忽不定,一会扫视、一会俯视,给屏幕前受众一种不庄重或不自信的感觉。如果直播需要,可以适当有蹲下的举动,让眼神有一个正常的平视效果。所以,把握好动作及眼神等的“度”非常重要。

3.肢体语言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关情况介绍,难免会使用一些自然的手势、身体转向等体态语言,但不可过于频繁。比如在马拉松比赛直播中进行现场介绍时,对于有些稍远或某具体方位的描述时,出镜记者可以将手指向身后,或者体侧某一方位,让受众明了所指具体方位,提升受众对赛事的关注度。总之,出镜记者在出镜表达过程中,对动作力度、速度和幅度三个“度”的把握,要考虑观众的审美接受习惯。

出镜记者的个人形象,包括妆面、发型和服装的搭配,同样会影响出镜报道的效果。对于受众来说,出镜记者出现在镜头前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这主要包括妆造、服饰等是否大方得体,是否适合当下节目选题的意境。比如,时政新闻的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着正装,会显得正式且大方;事故报道的现场,出镜记者着深色衣服或者素色衣服且无过多装饰搭配等更符合当时情境;另外,在一些特殊活动报道中,为了增加亮点,可以穿着适合当时情境的相关服饰,比如汉服、旗袍等。总之,把握好度和时机,才是关键。

总的来说,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是新闻播报和直播活动中最灵活、最有效的采访手段之一。出镜记者出现在镜头中,不但凸显了电视以及新媒体采访的优势,而且形成了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有效拉近了记者和观众双方的心理距离,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马拉松受众
冰上马拉松
环球时报(2023-02-20)2023-02-20 15:19:58
摔跤场上的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环球时报(2022-02-21)2022-02-21 04:15:26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马拉松
幼儿园(2016年6期)2016-04-26 19:26:05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