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兴 程希羲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a.学生处就业办公室; b.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由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第一次提到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指出普通本科院校必须转变为技术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的建立健全。2019年度遴选出15所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学校,这标志着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开始了试点工作。从现实出发,在定位、内涵、发展策略等方面尚未彻底厘清思路,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工作上的差异,为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就其实质而言,学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争议,主要源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概念的模糊性和不明确性。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以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主。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了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我国教育部门关于国内21所成功升格职业大学的批复函中,也强调了要注重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对于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的,理论界的观点有很多,不同的研究者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例如,一些学者从能力视角出发,认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能够独立解决复杂操作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参与到各种技术革新和工艺流程的改造和升级中,具备较强的产业发展适应性。也有一些学者从技能角度出发,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义理解为能够解决各种高难度操作问题的人才。也有人认为,能够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服务的人才,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的人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根据人才划分来看,科学家是专门从事技术自然科学研究的专业学者,能够创造相关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而工程师是能够创造技术科学和发现应用科学规律的专业学者,他们能够针对相关的工程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将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集成,较为常用的就是利用超声波探测、酸洗和干燥等人工技术手段,形成激光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化学实验技术。此外,负责决策、管理和设计的工程项目经理,也可以称为工程师。
技术技能型人才,指的是能够制订相关的作业方案和作业规则,或者能够进行技术实践和加工控制的专业研究者。例如,只有通过特定的实践,才能理解机械的容错范围,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这就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的容错范围,就是一台计算机在一定的极限内,不会因为一次错误而导致系统崩溃。另外,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能够保证机器带故障运转,在容错范围内正常操作的操作工人也可以称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侧重方案的制订、作业规则等工作,通常从事控制端的制造和管理。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指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是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相同属性,都属于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由专科到本科,提升了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拓展了办学空间; 三是由高职院校向本科高校发展,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向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发展; 四是为职业技术大学建设奠定基础。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认识,必须明确其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这一属性决定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有本科教育的办学层次。
目前,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便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并不是学术型高校”这一观点,没有学者提出异议,但是一般而言,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也都是对应于应用型大学,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1]。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与工程学、与技术专业有没有关系?有什么不同?这两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技术哲学的相关观点,在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定位时,将会牵涉到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生产等众多概念内容。首先,技术并非只是一门单一的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而言,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层次上:
第一,科学是一种不受主观意识、不受时代发展变化、不受地区、不受国家等相关因素影响的认识发展进程,不受人类主观意识的制约。而技术是指对大自然进行合理利用及控制,从而产生人工自然的发展结果,与人类的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证明错误的过程;而技术,更是注重优势、劣势的分析。
第二,科学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是什么”与“为什么”上,较为普遍地体现为研究公式、规律等。而在技术研究方面,其侧重做什么和如何做,较为普遍地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设计程序、规范及标准。
第三,从科学、技术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科学是由个别走向普遍、由专门化走向普遍化、由经验化走向理论化的过程;技术是与这个程序正好相反的。
第四,在实际应用中,科学的表现方式就是实验,而技术的表现方式就是通过试验。
第五,科学的发展可能具有跳跃性,且跳跃性很强,新的科学理论的涌现未必依靠已有的科学理论。其大部分成果都是以颠覆旧科学理论为代价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以梯度跃迁式变化为主要特征,各类新技术的产生,一定是建立在对老技术进行基础研究的前提下。因此,新技术的产生,并不意味着老技术的消失[2]。比如蒸汽时代来临之际,水膜、蓄能并没有完全消失。因此,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所传达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归结为由技术知识展开的伪技术教育,这与新时代我国在技术教育工作上的基本界定是一致的。
1.工程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目标定位。工程教育以工科院校为主体,工程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专业生产为主体。在这一阶段,人们把设计、开发和试验一种新型计算机的活动、行为称为“工程”,而大规模的电脑制造则可以称为“生产与制造”,就是以一项具体的工作为目的,很少会有比较完善的标准。整个工作过程是不重复的,当项目达到预期目的时,项目也就圆满结束。而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规范化要求,需要整个生产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确定性。
2.二者的着眼点不同。从狭义上讲,在技术的构成要素上,以客体、主体和结构要素为主体,而客体要素则是指机器、设备和工具等这类以实体物质为主的物质,是技术物质中的关键组成要素。其中,主体因素以经验、技能、知识等为主,是技术活动中的人工因素。而结构因素是指主体因素与表现对象因素相组合后所呈现的运行状况。“工艺”是将“流程”和“方法论”这两个元素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工程学更注重人的因素,认为人的智力、经验和经验所累积的思维和智力,可以更新、创造和升级技术。而生产活动则更注重物质因素,即物质和相关规范设计针对人的养成、发展以及经验技能的训练。因此,在工程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而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3]。
3.技术整合的方法不同。工程教育主要是借助同样的工程项目建设目的来整合各种技术,注重其专业化的表现。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侧重通过职业来完成技术性的集成,注重技术性的特点。总之,从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出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可以被界定为技术教育,其讲解的内容不仅包含了纯粹的技术性知识,还包含了对技术有重要作用的各种因素等非技术性理论知识。从工程与生产的不同层次出发,工程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是针对各种工程活动、结合工程目标来对技术进行优化及集成的教育,它强调人的更新以及技术创造的理智性经验。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需以我国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为导向,要求通过职业来融合技术,突出技术是一种针对人的塑造性价值,是一种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教育。
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既是服务于职业技术人才开发、推进专业教学活动有效组织及开展、对专业建设任务进行安排的规范性标准文件,也是持续展开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参照依据。在职业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上,需要保障与高职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达成一致,同时获得同类型职业教育的共有属性。作为教育工作来说,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在层次上有所区别,都有其不同的个性,不是简单的高职专科学制的进一步延长。因此,基于其类型教育的共同属性来进行分析,需要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制定程序以及实施要求基本达成一致,但是在内涵上又需要保障具有一定的实质性区别。职业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及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需要符合我国针对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政策上的具体设计要求,遵循在人才培养上的根本逻辑,建立健全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需要与国家的政策设计契合。需针对我国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设计进行研究,展现出类型教育的具体特征以及在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培养上的具体定位,避免与普通类型的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工作同质化,将确定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技术要求,实现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对接,加速校企合作[4]。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资质培养标准,并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综合能力,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解决企业在生产一线上的实际问题,并持续推进数字化教学课程的改革工作,完善与专业教育有关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协同育人管理机制。
2.需要把技术应用作为详细导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切入点,也是重要的着力点,更是在专业发展上的终极落脚点。在开发和设计上,需要传承职业教育在类型属性上的根本基因和灵魂,将技术应用作为核心,付诸各种实践行动。在普通本科教育中,其教育特征表现在创新性、开放性、研究性和精英性上,主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和科学原理的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将重点放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工程型技术人才上,将科学原理演变成具体的实践工作原理,将其运用在大量的生产实践工作中。不同类型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也必然会存在差异,但是作为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工作,二者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及方案制订,需要把握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既要借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方案设计的经验,又要避免出现盲目复制和盲目模仿等问题,坚持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基本特色,实现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教育类型上的辩证和统一。
3.需要把国家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作为在方案制订上的基本遵循。国家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上的基本要求,可以体现出教育工作和产业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是职业院校在专业内涵式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更是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依据。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中,已经基本形成将专业目录教学标准、课程教学目标、实习标准、仪器设备使用规范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我国教育部门也已经正式颁布与职业本科教育有关的学位授予办法,实现了专业目录、专业简介、教学标准的一体化设计。因此,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方案制订过程中,需要把新版的专业目录、教学简介和教学标准作为基础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院校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提高其可适应性和可操作性[5]。
1.需要对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创新。需要始终秉承把学生作为核心、把人才培养成果作为导向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体系,保障其专业教育的特色性,并始终遵循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成长规律与国家有关标准、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全面衔接,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逆向设计,弥补传统顺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展现出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以及在技术型人才培养上的详细定位,有效规避与传统本科人才培养以及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同质化问题。专业教学需要保障知识水平符合我国本科层次的教学要求,并在技术层面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还需要展现出我国的产业发展趋势,实现与服务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发展高级化的有效衔接。将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上,让学生可以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进行复杂操作,从事高层次科技成果研究工作,实现实验成果的有效转化,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中高端产品,为我国的中高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需要结合行业及区域经济的具体发展现状,结合生源群体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研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需要适应我国新时代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全新经济体系发展需求,与区域内的支柱型产业进行衔接,实现与特色产业链进行产业链的沟通及对话;明确在现代工业体系发展上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需求,结合专业教育的具体特征以及在产业链、岗群上的详细情况,创造出现代化的产业学院,形成更为前沿的教育实体;把教学活动和教学要素与产业链全面衔接,持续推进引研入校和引企入校,实现教学工作的产学研一体化,为后续制订出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基础;让企业全面参与到校本教材开发、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去,形成产学研用的一体化管理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技术研发项目中去,改善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
课程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重要载体。在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定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就需要将其作为参照依据,建立健全专业课程体系,这也是保障职业教育专业类型特征凸显的主要环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在建立健全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构建出与学位有效对应的基础伦理课程和技术伦理类课程,并在课程体系建设之前,加强对企业的深度调研,从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着手,将职业能力需求作为课程体系的建设导向,结合更为前沿的产业链和有关岗位职权的发展能力,把产业发展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题点,实现与企业、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结合在职业能力上的具体标准,把具体的职业活动作为单元来对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需要保障其系统性设计,把各种我国新兴产业的工艺、技术、规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培养学生的复合型、创新型、学术型职业性能力进行融会贯通。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明确课程开发的具体标准,确定岗位实习的要求,构建出基于真实环境的校本课程、项目课程、研讨课程,并确定数字化教学平台,建立健全教学资源信息库,将提高双主体人才培养水平作为课程体系的建设导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要展现出直线性特点,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突出职业情境始终遵循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规范及要求,突破传统本科教育把学科理论知识作为逻辑起点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模式,把工作要求和工作逻辑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明确在企业实践环节上的具体要求,包括企业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和实践时长等;积极借鉴来自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要求实践课程需要在课程占比上达到25%及以上,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始终坚持为产业发展服务这一需求导向,在其中适当融入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衔接,培养出可以适应产业转型的升级型人才,让人才可以有效应对市场需求转变带来的变化;通过对与就业岗位相关能力的全面分析,实现对课程内容体系的全面更新,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修订,紧紧跟随产业升级的变化动态,在不断实践中创新理论,在不断的理论研究中创新实践,形成真正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体系。除此之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要将重点放置在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问题以及与人力市场的衔接问题上。为进一步适应人才培养的贯通需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需要把这些能力作为导向,形成模块化课程:向下需要与中职学校衔接,构建出职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并在专业内部开设专业课、普通基础课;向上需要与专业硕士研究生等教育课程体系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改善其学科素养、提升学历的机会,预留好充足的向上空间。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加强与外部人力市场的衔接,需要在校内广泛宣传1+X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可,实现与课程教育学内容的有效结合,保障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