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猛 李 娜 翟 艺
(青岛滨海学院 a.医学院; b.教师发展中心,山东 青岛 266555)
自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后,提倡并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不仅满足于取得学历证书,还要获得一些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关的证书,要求相关高校尽快落实1与“X”的衔接,在人才教育培养方法与模式方面作出改革与发展,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让学生在日后就业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1]。因此,有必要探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1+X”证书制度下实现助产学专业创新发展的途径。
1.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多元化、应用性强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本科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在应对实际工作中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通过“1+X”证书制度来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2.意义:“1+X”证书制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符合高等教育朝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方向。通过“1+X”证书制度,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技能证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学校与行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2]。
2.专业适用范围的扩大:最初,“1+X”证书制度仅适用于一些与技能相关的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工程等。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适用该制度,包括医药、护理、教育、旅游等领域。
3.证书种类的丰富多样:“1+X”证书制度中的“X”指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国家已经承认了数百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证书。
“1”与“X”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之间具有融合与衔接性,二者教育培养的对象是一致的,二者的结合共同构建了更加健全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向与目标。“1”具有主体性,“X”具有补充性,前者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体,存在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后者是对前者的拓展延伸,是对主体进一步补充与加强。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为例。第一,“X”对1的补充作用,与现代产科服务模式相衔接作出相应的改变,结合当前母婴行业的市场动态,及时了解母婴护理行业企业的最新工作规范要求、技术技能等;第二,加强作用,从“X”入手强化“1”需要从诸多方面入手,如专业知识内容、实践能力技术等,在教学中融入职业能力培训内容,夯实学生的职业基础,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拓展作用,发挥出“X”的作用,对助产学专业“1”进行深入的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岗位知识与技能,从而扩大学生日后的就业范围,使其能够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3]。
我国在法律层面上对助产士作出了界定,只有考取护士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任职标准才能获得从业资格,既对助产士提出了更为具体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对助产士专业能力与素养的要求,还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提升形成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由于当前助产士执照上岗标准要求较高,因此该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对助产士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与创新,满足当前对助产士人才提出的更高水平的服务与技术能力。“1+X ”证书制度是基于“3+X”人才培养理念延伸创新而来的,但是二者的内涵存在差异,从专业教师具备的综合能力方面来说,“1+X”作为“1”项专业技能与“X”项辅修类技能的结合,从人才培养教学方面来说,“1+X”可理解为 “1”门基础专业课程与“X”门专业群课程的结合,从“1+X ”证书的字面意思理解来看,是“1”项学历证书和若干项职业技能证书[4]。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的教育管理者与助产学专业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提高对“1+X ”证书制度与助产学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视。将“1+X”证书制度融入应用型高校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在实现当前培养教育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设置“1+X” 证书制度时,就要清晰制度的目标与方向,同时要兼顾到以下内容。其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在引入“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有没有落实培养具备一技之长的助产士专业教学需求,从而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学与实际相背离、专业教学与职业需求不相匹配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其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在引入“1+X”证书制度时,还要发挥出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师资水平的作用,提高教师对创新技术的重视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从而能够有效落实“1+X”证书教学,从侧面也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水平的提升。“1+X”证书融入应用型本科助产学专业教学中,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果与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匹配,发挥出专业的主动性,寻找与行业对接的途径。为此,应用型高校在助产专业教学中应用“1+X”证书制度,对教学进行深入改革,抓住人才培养机遇[5]。
一是掌握基本的助产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基本的助产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孕产妇健康管理、分娩护理、新生儿护理等方面,能够独立开展常见的助产工作。
二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是具备现代医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需要具备现代医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需求,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是具备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在助产工作中秉持医者仁心的精神,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患者权益和隐私。
领舞者持钓鱼鞭进入场中央,鞭打四方,四名斗虎英雄分别与四虎缠斗,四名斗虎英雄踏鼓点一起按逆时针做“白虎洗脸”,原地分别向虎脸踢出四脚转一周,四虎也分别以斗虎英雄为轴按逆时针转一周(头里尾外),扑向斗虎英雄,斗虎英雄来不及躲闪,就地十八滚从老虎腹下窜出,引领老虎,向前跃出。
五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行业认证证书:学生需要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相关行业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的证书和证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通过以上对策,“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6]。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基于国家针对高校提出的人才要求与标准,通过开展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当前助产士市场对相关人才提出的需求,综合教育专家、相关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在校学生、毕业生等多方的意见,确定应用型高校助产士人才培养方向。并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观念,全面渗透在知识培养、技能培养、社会实践中,落实三全教育改革,全面优化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公共课时占据的学分是学生总学分的25%以上,10%都是选修课时,支持学生考取在行业内含金量较高的专业等级证书,学生可以用技能专业证书与获奖专业证书转换专业素质教育学分[7]。
一是制订教学计划,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将课程资源整合起来,包括经典教材、优秀案例、先进技术、行业前沿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知识体验;三是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如组织实习、校外实践、社会调研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例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战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五是加强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通过学生反馈、教学评估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及时收集并分析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以上对策,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能够更好地对理论实践课程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学生具备必要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立德树人,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助产士人才。
为了能够提供给学生专业领域中多元化“1+X”证书的选择机会,要具备多元开发思想,在对“1+X”证书同一专业领域进行开发时,要在初级、中级宽度口径的共享课程接口方面加大开发合作力度。为了在应用型高校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好地落实“1+X”证书制度,要积极拓展具备专业性的人员通道,将不同级别的接口课程与助产学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从而通过培训得到相应的“1+X”证书。另外,可以将学生获得的各项证书对应转换为相应的学分,以学分银行的方式促进应用型高校中“1”的专业课程与“X”证书的有机融合。应用型高校引入“1+X”制度,实现多元化课程接口,为达到新的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助于解决当前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构建多种多样的助产士技能性、服务型人才培养途径,可以为助产学专业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8]。高校可以加强与行业合作,了解最新的助产技术和需求,将这些信息融入课程设计和“1+X”证书开发中,建立更加贴近行业实际需要的课程。
通过以上对策,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能够更好地落实“1+X”证书制度,开发多元化课程接口,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促进学科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首先,应用型高校助产学专业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临床实训平台。该平台的构建在助产学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助产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与妇幼保健工作质量高低有紧密的关系,可见强化实训教学是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实训项目有较高的要求,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求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强化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与实效性。由于助产学专业课程课时紧张,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接近16∶1,实训课程的空间十分有限。可以尝试临床见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暑假,不但要重视基础护理见习,还要增加产科门诊见习,在教师与带教护士的带领下观摩真实分娩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接触临床工作,为在大学二年级阶段进行实训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校内情境模拟教学顺利进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9]。其次,可以构建新型应用型高校助产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临床实训平台。应用型高校助产学专业教学要构建现代化、开放性、综合性的全新实训基地。为了能够为助产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要构建助产学相关的实验室。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既要积极引入医院中最为先进的模拟实践训练仪器设备,也要为学生搜集助产的真实案例,以此强化实践操作效果,提高实践教学的实用性,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助产学专业要与妇幼儿童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实习平台,组织开展相关专业课程培训与服务,有效提升助产相关从业者职业证书的专业认证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出优质高效的助产从业人员。医院是应用型高校助产学专业人才校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因此要充分结合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岗位,以此促进助产学专业学生成长与发展。最后,根据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情况构建各种层次的临床实训平台。按照基础层、专业层、提高层等三个层级进行划分,其中:基础层是对每个专业人员的传统实践的基本训练;专业层级是指对助产学及相关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的人才;提高层是专门用于进行设计性实训的,涉及计划内及超出计划的临床实践训练内容。三个层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此形成逐渐层递进的实训体系[10]。
以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在教学资源方面,将专业教学课程资源与母婴护理职业技能资格考试有机结合。一是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为学生制作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二是要建设母婴护理模拟题库,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并将相关证书考试真题融入题库中,以课程章节中的重难点内容为核心,定期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实时记录;三是要定期开展助产学专业母婴护理模拟比赛,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参与竞赛活动的方式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动态、最新的知识内容,通过竞赛促进课程教学。通过教学、课外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11];建立优秀案例库,收集和整理国内外优秀的助产案例,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是开展教学比赛,制订比赛方案:制订符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比赛方案,包括比赛类型、参赛人员、评审标准等;二是积极推广学科竞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和奖项;三是加强评审和奖励,制定公正、严谨的评审标准和程序,加大对获奖学生的奖励力度,同时也要重视参赛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问题解决;四是推广经验做法,将优秀的教学比赛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鼓励其他学校和专业效仿并创新,形成良好的教育竞争氛围;五是引入行业专家评审,对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评估,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母婴护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以上对策,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教学比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1+X”证书制度能够让学生通过考取各种专业证书的方式掌握各种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各项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有效落实“1+X”证书制度的有效途径,使得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便于获取当前社会对母婴护理技能提出的最新要求,以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选派校内教师到校外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外聘专家的方式向学生授课,对校内研发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以医院的孕妇学校为基础,向社会推广学校自主研发的精品资源,向广大孕妇群体普及母婴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整体母婴保健认知与意识水平提升形成有效的推动作用[1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研修班,增强其知识更新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引进、选拔或内部晋升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在确保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在教学中建立一批示范基地,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促进教学成果更好地推广应用。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进行产学研一体化,提升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推广教学成果,将优秀的教学成果及时推广到教育行业中,为其他学校和专业效仿并创新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对策,既可以构建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服务,促进“1+X”证书制度的有效落实,也可以将学校研发的教学成果和精品资源向社会进行推广,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引进国际先进的助产技术和方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实施路径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可以与国外知名的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和学科合作,了解国际最新的助产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引进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育中。高校可以推广国际标准化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13]。高校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仿真技术,如“分娩模拟人”“产科仿真室”等,这些设备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助产技术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到国外知名医院、医疗机构等进行交流和实习,了解国际最新的助产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工作中。高校可以建立国际化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海外教育、跨国学习等国际化学习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最新的助产技术和方法,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其竞争力[14]。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助产技术和方法,应用型本科高校助产学专业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