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方法述内容

2023-11-28 01:41朱明丽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3年44期
关键词:李广文文延安精神

朱明丽

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总结出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能学到阅读方法,还会受到人物精神品质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借用典故悟情感

邵远慢悠悠地说:“三首古诗我都预习了,都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我想把《出塞》朗诵给大家听。”听,小邵慷慨激昂的声音一下子激起同學们的兴趣。

“《出塞》中运用‘龙城飞将李广的典故,是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结束战争。”晨晨说出自己的见解。

明明补充道:“‘龙城飞将是汉朝名将李广,在这首诗中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其实也委婉地讽刺了戍边将帅无能,朝中良将匮乏的现象。”

悠悠不紧不慢地说:“原来是借用对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怀念,表达希望边关能够稳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愿啊!”

小宇抢着说:“《夏日绝句》中提到了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肯偷生的故事,也是借用典故来表达情感。”

“对呀,这首诗既赞扬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又讽刺和谴责了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和苟且偷生。”小陈接着说。

“这首诗就是在表达对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放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指责。”一向快人快语的小卢补充道。

琪琪不甘示弱地说:“这几首古诗,或借人,或借事,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朱老师总结道:“通过了解这些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理清关系串事件

早读课上,同学们正预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到文文眉头紧锁,朱老师走过去问:“文文,怎么啦?”文文一脸愁容地说:“这篇课文有点长,我看不懂。”

朱老师笑着问:“有同学看懂了吗?”

秋羽站起来自信地说:“我把课文读了三遍,发现文中的事件没有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而是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展开。阅读时,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的变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少年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在奉天上学时,他听伯父讲‘中华不振而疑惑;他偷偷进入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目睹了中国人受欺凌,却无处说理的情形。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瑞瑞细致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嗯,不错。课文讲了周恩来的几个故事?” 朱老师追问道。

“三件事,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中的三件事。”敏仪脱口而出。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拿出笔开始梳理,不一会儿思维导图就呈现出来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将这三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进行梳理,就可以串起全文大意了。”朱老师表扬道。

筛选信息理事件

丰凯举手发言:“《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而蓄须明志的故事,文中列举了不少典型事例来反映梅兰芳的品质,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课文选取了藏身租界、远避香港、寻找借口、蓄须明志、打针装病等事例。我们可以根据课题自主筛选重要信息,并弄清这些事件的内在联系,整理归纳成表格,再用适当的词语连接,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涵涵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抓住事物赞精神

军军接着分享:“《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在这首诗中,作者歌颂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大家读诗时有没有画出来呢?”

丽丽赶紧站起来说:“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等事物来歌颂延安精神。”

“还通过告别破旧的茅屋、航天飞机探索宇宙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响美妙的交响等具体事物来展现时代的巨大变化。”小范补充道。

朱老师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延河流水叮咚、枣园梨花清香、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会场等具体事物,并将这些内容串联在一起,歌颂延安精神。”

同学们,我们平时多读,多思考,多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并运用具体的方法,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李广文文延安精神
TEA LEAVES
Breaking the Chain
Power Down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China’s Other Vaccine Drive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李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