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外立面设计与施工控制要点
——以厦门华辰两岸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为例

2023-11-28 11:14:46施秋斌
四川水泥 2023年11期

施秋斌

(厦门上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厦门 361000)

0 引言

建筑外立面作为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建筑中的语言符号,是建筑与外界直接交流的媒介[1-3]。建筑外立面设计和施工做得好,可以提升整座建筑的美感,在形式和内容上承担着功能与美观的双重作用[4-5]。因此,重视建筑外立面设计和施工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依托厦门华辰两岸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对建筑外立面设计与施工各环节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城市建筑外立面建设提供参考。

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位于厦门新的文化商务中心——厦门两岸金融中心A5-1 地块,A5-1 地块位于仙岳路南侧,用地南侧为高林居住区,用地东侧、西侧均为两岸金融中心区其他开发地块,总用地面积为11087.929m2。

该项目为一栋集商业、办公为一体的128.50m超高层综合楼,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项目用地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建筑地上27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为94361.4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61173.87m2,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0063.14m2,避难空间(不计容):3124.43m2,容积率5.517。项目于2020年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幕墙施工。

该项目主楼地下1~3层为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地上共27层。1#楼为商业用房,2#楼1层为商业用房,2~4层为艺术品展示中心,各层商场交通核相对集中,形成完整的购物空间;5~27层为办公层(第12层、第23层为避难层)。标准层面积为2187.54m2,平面尺寸为47m×47m,四周倒圆角。主要层高为4.2m,首层大堂两层通高设计高度为10.2m。建筑结构体系采用框筒结构,平面外轮廓线至框架柱边间距为1.9~2.1m。

2 外立面设计阶段控制要点

外立面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建筑外立面材料的色彩、类型、铺装部位进行设计,从外立面材料设计、幕墙设计和各专业统筹设计等方面进行控制,综合考虑建筑物内部结构、需求情况、功能体验、周边环境以及美学感受,提升建筑品味和建筑活力。

2.1 外立面设计方案

项目遵循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城市设计对建筑造型的要求,外立面强调简洁现代。同时为打破项目周边众多竖向构图,棱角锐利的建筑形象。该项目主体采用刚中带柔的形体,头部采用标志性很强的花瓣形造型,通过上疏下密渐变的横向铝板线条向较实的底部裙房柔和过渡。打造简约大气,优雅大方,既独树一帜又协调共生的外立面形象,力求成为片区亮点。外立面设计方案见图1所示。

图1 外立面设计方案效果图

2.2 立面材料设计

厦门华辰两岸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外立面材料设计选用珍珠蓝石材、金属铝板、不锈钢、高透玻璃、Low-E玻璃等材料,强调品质感和提高商业氛围和展示性。各主要材料设计使用位置及作用见表1所示。

表1 主要材料设计使用位置及作用

2.3 幕墙设计

2.3.1 2#塔楼屋顶造型

头部采用花瓣形玻璃幕墙造型,为整个建筑标志性最强的部分,需采用双曲面玻璃才能传递花瓣这一设计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双曲面玻璃应该避免以折代弧。

2.3.2 2#塔楼标准层主体

标准层主体主要由玻璃幕墙及横向金属铝板线条构成。

玻璃幕墙:采用竖明横隐框架幕墙系统,竖向明框,分割模数为1600mm。横向层间区域及开窗采用隐框,提升玻璃幕墙整体性。

横向金属铝板线条:此处需要解决外挑线条垂流污染及灯光设计问题。线条为斜面外挑造型,灰尘可长期在平台或斜面聚积,经雨水冲刷会在下方的面板上形成脏污流痕,造成污染,因此设计上的预防尤为重要。该项目线条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讨论,最终设计出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案:将线条分成垂直圆弧收口和梯形主体线条两个独立部分,雨水经两部分间的空腔到达鹰嘴处理的滴水部分流下,有效地防止垂流污染,同时根据线条造型设立合适灯光位置(如图2所示)。

图2 金属铝板线条大样

2.3.3 2#塔楼办公首层大堂

作为仅次于建筑外立面的“第二形象”,大堂是企业向来访者传递的一张“名片”,真正优秀的大堂立面,要在空间尺度、视觉呈现等层面满足客户便捷办公、美好体验的需求。因此,将主入口设打造成10.2m双层高大堂,取消一二层之间的圈梁,同时采用点夹式幕墙系统(见图3所示),保证大堂内外视角通透和美观。该项目采用精制钢立柱骨架与六点支撑大板块玻璃,彰显大堂大气与豪迈。使用点式幕墙玻璃球铰夹具,夹具位置玻璃不开孔,大大降低玻璃的破损,有利于后期的使用及维护。

图3 点夹式幕墙大堂外立面效果图

2.3.4 1#沿街实墙面幕墙

规划要求1#楼沿街右侧需设置较实墙面,此区域建议使用接近铝板线条的石材,既能与铝板和玻璃相协调,又比铝板幕墙平整性和品质感好。

石材分缝应与一层装饰柱对缝,且分缝横向间距尽量均匀。石材采用V 缝拼接和密缝拼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拼接,3 块600mm×1100mm 密缝拼接合并1 块成1800mm×1100mm,视觉上加大石材板面,使石材墙面显得更整体一致,气派大方。为避免石材面污染,接缝处采用不打胶的开缝处理(见图4所示)。

图4 分缝细节工艺

2.4 各专业统筹设计控制要点

为保证建筑外立面设计的连贯性,建筑、室内、景观应形成一个整体,即要求各专业设计协调统一。建筑设计需要复核各专业图纸,对节点大样、分缝、材质等部分着重关注。在确保各专业设计意图不冲突的前提下协同调整,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图纸。各专业统筹设计控制要求如下:

(1)对施工图:明确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消防等系统对外的立面影响;

(2)对室内:核对隔墙与幕墙的对应关系,核对吊顶与幕墙关系等;

(3)对景观:明确景观出入口位置、铺地设计等;

(4)对幕墙:把控杆件尺寸、材料、分缝、节点大样等;

(5)对灯光:把控灯光方案,核对藏灯节点。

3 外立面施工阶段控制要点

设计的理念与意图需要通过实际施工来最终体现,在正式开始施工前,需要组织设计交底会,由设计单位就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出详细的说明,通过立面控制手册向施工单位准确无误传达设计意图,以便于施工单位准确理解,避免出现施工错误。外立面施工阶段需要对材料验收与控制、巡检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1 建筑材料验收

施工阶段,建筑外立面所用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品种、规格、性能和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按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材料进行验收。建筑外立面的造型、立面分格、颜色、光泽、花纹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槽的数量、深度、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玻璃材料参数的确认非常重要,需要控制各个位置和各种厚度玻璃,特别是需要控制一般位置玻璃和防火玻璃、弧形玻璃和平面玻璃的色差。通过调整玻璃的颜色、反射率、背衬颜色等要素来达到颜色统一的效果。

3.2 样板制作控制

大面积施工前,建筑师依据效果图,先做施工能体现设计意图的样板(见图5所示),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样板验收,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确认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样后方可大面积施工。。业主和设计单位需要确认内容包括材料类型、名称及编号、使用部位,以及各类型材料参数、颜色、表面处理等内容。

图5 材料小样和现场玻璃样板墙

样板制作过程需要把控以下3个要点:

(1)制作样板需要找有代表性的构造处、复杂构造处和典型构造处;

(2)样板设立位置根据现场条件,可以现场设置也可异地设置;

(3)现场确认时间应选早上、中午、傍晚时间分别确认,对不同时间的建筑外立面效果进行把控,傍晚兼顾确认建筑泛光效果。

3.3 巡检

即使图纸完全正确,现场施工也依然可能出现施工失误,因此,在建筑外立面施工阶段需要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完美的作品。建筑师还需负责施工期间的维护和检查等工作,确保工期和质量。通过定期现场巡检、定期组织例会的方法,沟通施工进展,找出并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形成具体的书面形式报告。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施工巡检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项目安排与时间空间的条件情况,来决定具体采用何种巡检的方式。目前常见的巡检方式有如下几种:

(1)现场巡检:设计师现场勘查,效果最好,发现问题最多,但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本地的项目可能会因时间冲突错过最佳的巡检时间;

(2)现场拍照检查:通过甲方或施工队拍照的方式进行巡检,可以避免巡检时间上的冲突,设计师到达现场也可拍照记录问题,避免遗忘;

(3)直播巡检:通过甲方或施工队视频直播,在行程与巡检时间有所冲突的时候最大限度利用工具与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现场,频率高,但是可能对一些需要把握尺度的检查项目检查效果不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和施工关系到建筑工程最后的效果。外立面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物内部结构、需求情况、功能体验、周边环境以及美学感受,提升建筑品味和建筑活力。设计的理念与意图需要通过实际施工来最终体现,外立面施工阶段需要对材料验收与控制、巡检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厦门华辰两岸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建筑外立面设计与施工,是对这一认知的成功实践,是类似工程的范例,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