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山西 太原 030031)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城市发展的一种代表性标志[1]。轨道交通站点的相关建筑一般来说空间较小,如果防火设计有欠缺,一旦出现火灾,乘客逃生会面临困难。因此,在轨道交通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应重点考虑防火问题,应坚持预防为主,消防为辅[2]的原则。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传统的防火设计,已无法满足当下轨道交通建筑的安全需求,必须以更完善、更科学的防火设计来提升轨道交通建筑的防火效果,提高人员疏散效率。本文结合案例工程介绍轨道交通建筑的防火设计,并利用模拟分析软件研究设计方案实施的效果。
某市轨道交通某车站站内建筑共两层,其中负一层为站厅层,负二层为站台层,共包含8 个区域,包含两个出站口,分别为南站和北站,南站与北站各包含两个疏散口。该轨道交通车站内负一层公共区第一个区域,不包含轨行区,设有4 个疏散口;负一层北侧靠近小里程端设备区属于第二个区域;负一层北侧中部设备区属于第三个区域;负一层南侧接近大里程端设备区属于第四个区域。负二层中部公共区为第五个区域;负二层两侧设备区划分成2 个区域,作为第六个区域、第七个区域,轨行区为第八个区域。各区域的面积如表1所示。
表1 该轨道交通车站各区域的面积(单位:m2)
负一层与负二层的公共区需划分成一个防火分区,即第一个区域。设备管理区与负一层、负二层的公共区需划分成不同的防火分区,且各防火分区的面积需低于1600m2。负二层两侧设备区中,较大设备区分为两个防火分区,其面积需低于1600m2;另一端较小设备区也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且面积需低于300m2,可降低机械排烟设备的设置数量[3]。2个防火分区间需设置防火墙,其耐火极限需超过3.5h。防火分区楼板的耐火极限需超过1.8h。出现火灾情况下,轨道交通车站内需要运行的房间,需应用耐火极限超过2.5h 的防火分隔墙,将其和其余区域隔开[4]。
轨道交通车站环境封闭性较强,在出现火灾情况下,其高温浓烟传播速度较快[5]。为此,需要在轨道交通车站内划分防烟分区。负一层与负二层的公共区内,各防烟分区面积需低于2100m2,设备管理区的各防烟分区面积需低于800m2,防烟分区不可跨越防火分区[6]。邻近防烟分区间需设置挡烟垂壁。负二层至负一层的楼梯、扶梯口处也需设置挡烟垂壁,燃烧性能等级是A级。
挡烟垂壁的高度需低于450mm,与地面的距离需超过2.5m。顶板突出位置超过450mm 的结构梁,均可当作挡烟垂壁[7]。当挡烟垂壁属于非固定型时,需确保出现火灾情况下能够和火灾探测器联动,迅速下降至指定位置。
在轨道交通车站的梁与混凝土等结构上,严格依据施工需求,设计防火墙。不可在防火墙面上任意打洞,防火墙上设置甲级防火门,开启方向为人员疏散方向[8]。
在有管道穿过防火墙时,需利用防火封堵材料,堵住两者间的洞口,提升密实效果。防火封堵材料需选择燃点高,且不会形成有害气体的材料,同时需设置排气道[9]。为防止破坏阀体,需轻轻安装防火墙。阀体和消防栓的前后距离控制在105mm 左右,左右距离控制在205mm 左右,前后左右的偏差需控制在4.5mm 以内。阀体和地面的距离控制在1.05m 左右,偏差控制在1.2cm 以内。消火栓的耐火时间需超过规范耐火时间[10],如果消火栓耐火时间低于规范耐火时间,需利用防火背衬板提升消火栓耐火时间。
按照轨道交通车站的施工需求,该车站内防火门与防火窗的耐火等级均需超过3.5h。防火墙与防火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防火墙与防火窗需具备自动功能。
(2)双扇防火门不可随意关闭,需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关闭。
(3)常开防火门可在出现火灾情况下自行关闭,同时包含信息反馈与手动开启等功能。若防火门与防火墙安装在变形缝处,防火门与防火墙开启后,门扇不可超过变形缝。
(4)门扇均需符合轨道交通建筑设计需求。以耐火极限超过3.5h 的特级防火卷帘为防火分隔,其两侧门窗与洞口的横向距离均需符合建筑需求。若不能满足建筑需求,则改用乙级防火墙。
(5)楼梯间的疏散门需选择甲级防火门,管径检修门需选择乙级防火门,不可在转角位置安装防火墙。扶梯材料的耐火极限需超过1.5h。
(6)尽量不在防火墙上设置窗和洞,必须设置窗和洞时,其耐火等级需超过二级,根据车站实际情况选择承重结构的防火涂料,该防火涂料应具备较优的耐火等级。
(7)轨道交通车站内消防控制室与机房等重要设施的耐火极限均需超过3.0h。
轨道交通车站负二层属于人员最多的区域,也属于乘客下达最深的区域。通过高峰时期上下车客流与车站的超高峰系数,决定该车站的楼梯与扶梯数量。楼梯与扶梯的宽度设置需求为:出现火灾时,5min内可将一趟列车内的全部乘客与工作人员撤离负二层。按照车站垂直方向设置楼梯与扶梯,且楼梯与扶梯均需均匀布置。站台有效长度中,随机一点与楼梯或扶梯口的距离均需低于45m。单向楼梯宽度需超过2.0m,双向楼梯宽度需超过3.0m。
在楼梯宽度超过4.0m 情况下,需在楼梯中间位置设置扶手,楼梯建造结构需符合车站建筑模数。设备区域的楼梯宽度为1.2m,单面管理用房的疏散道路宽度是1.3m,双面管理用房的疏散通道宽度是1.6m。防灾疏散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1——高峰期断面客流与列车额定载客数量;
N-1——扶梯损坏不可运行的几率;
Q2——候车乘客与工作人员数量;
A1、A2——扶梯、楼梯通过能力;
N——扶梯数量;
B——楼梯宽度是;
1——代表人的反应时间。
因为车站内扶梯的数量越来越多,所以一定要考虑扶梯事故,出现火灾时,用于疏散乘客与工作人员的楼梯与扶梯,均依据正常情况下的92%计算。出现火灾时,扶梯都要向疏散方向运转。扶梯供电负荷为一级负荷,但同时需具备双向运行功能。
轨道交通车站安全出口设置需符合以下要求:
(1)负一层与负二层内各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需超过2 个,负一层直通地面,负二层直接通向防火分区。邻近防火分区连通的防火门为第二个安全出口,各安全出口停留人数需小于16 人。楼梯与扶梯不可作为安全出口。
(2)设备区与安全出口的距离需低于30m。
(3)地下出入通道长度不可大于100m,若大于100m,则需采取相应措施,使其符合人员疏散的消防要求。
(4)在出入通道与楼梯等重要位置都要设置应急照明。
(5)在楼梯与出入通道等重要位置安装疏散标志,确保乘客与工作人员按照疏散方向离开危险区域,并依据防火规范要求间距,安装自发光疏散标志。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轨道交通建筑防火设计的实施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软件绘制轨道交通建筑模型,该站点部分轨道交通建筑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部分轨道交通建筑模型
对建立的轨道交通建筑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火源附近区域的网格尺寸是0.25m×0.25m×0.25m,其余区域的网格尺寸是0.45m×0.45m×0.45m。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设置6种火灾场景,如表2所示。
表2 轨道交通建筑的6种火灾场景
模拟分析该轨道交通建筑的防火效果见表3所示。
表3 轨道交通建筑的防火效果
从表3 可知,对于不同火灾场景,该项目的防火设计实施后,该轨道交通建筑的实际疏散时间均明显低于可用疏散时间,最长疏散时间仅为780s,平均疏散时间为677s,且不同火灾场景下,安全性判定结果均为安全,即全部乘客与工作人员均可安全撤离。模拟试验证明:该项目防火设计的实施,可缩短轨道交通建筑的疏散时间,确保全部乘客与工作人员均可安全逃生。
总之,受轨道交通建筑空间特点与功能布局等影响,人们对其防火设计与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案例工程,介绍了轨道交通建筑的防火设计,包括防火分区划分、防烟分区划分、防火墙设计及防火门、防火窗设计、安全疏散设计等内容。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该防火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模拟结果显示:该防火设计方案的实施可缩短疏散时间,提升轨道交通建筑的防火效果,能为乘客与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