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推动并保障军休干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关系我国地方政府的部门服务水平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要加强对军休干部的关注和关心,不仅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目标,同时,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也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
军休干部指的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根据政策规定符合离退休条件的军队干部人员。
在很多地区,军休服务可以根据安置方式的不同,分为集中服务和分散服务两种服务方式,一般来说,在军修所大多会设有活动室、棋牌室、医务室、阅读室等服务场所,这些场所是用来为军休干部提供娱乐活动的地方。而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中,很多地区都采取着分散服务的管理方式,在军休干部养老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被动的家居养老的模式。
军休管理指的是,加强对于军队离退休干部人员的安置工作,军休管理不仅包括住房待遇、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医疗待遇等内容,同时,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还要保障离退休干部人员的生活活动和娱乐活动。例如:在住房待遇方面,政府部门要在原则上,执行军队统一的住房制度;在生活待遇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按照退休金进行按月发放,退休金标准与在部队期间一样[1]。
其中,安置模式主要指的是,当地政府统一建房。并且指定专门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对于一些离退休干部人员进行统一的安置和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休所。军休所不仅是为军休干部提供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地方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服务管理的基层事业单位。军休所的主要任务是要保障离退休干部人员的晚年生活待遇。同时,还要鼓励军休干部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工作。
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结合多元化的服务管理模式,坚持以分散和集中并重的原则,在保障军休干部人员的合法利益基础上,采取分散的服务管理模式。而分散性的服务管理模式,加大了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这也给军休干部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困难和身体困难。
服务管理社会化主要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政府部门不断拓宽新的服务管理领域和创新管理服务方法,结合现代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的服务管理模式。另外,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还要求相关人员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要尽可能的满足离退休干部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不断关心军休干部人员的晚年生活,为干部人员提供多方面细致周到的服务。
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军休文化缺失的问题。这点主要表现在当前很多军休干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到位,很多管理者不够重视军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容易将军休干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仅仅把落实军休干部人员生活待遇的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服务管理机构封闭固化,主要表现在很多服务管理机构的活力不强,由于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在很多服务管理机构中存在着薄弱的工作力量,不能满足工作任务的需求,很多地区的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管理的军休干部人员比较多,容易导致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不适应机制要求。
当前,在很多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的社会化工作中,都缺乏相关的机制约束,在很多地区进行军休管理工作,都不断推动管理模式由传统集中服务向分散居住服务的转变。然而,很多地区并没有完善的军休服务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影响新的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出台。另外,还有一些部门只存在笼统的设想和原则目标,而缺乏具体的描述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影响军休系统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完善和升级[2]。
当前,很多军休干部在职时,长期在技术岗位或领导岗位上工作,在军营中也书写了自己的成长史,这些军休干部人员往往具有更多的优良品质和阳刚之气,这也属于一种宝贵的现代化精神财富资源,相关部门可以为这部分军休干部人员提供著述和讲座的方式,积极展示自我才能和政治抱负,打通军休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激励军休干部人员更积极地参与到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活动中。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中,通过对“文化养老”理念的实施,开发新资源,不断提升军休干部人员及家属的人文情怀。宣传节日文化,弘扬并推进新时代军休文化的开发工作,例如:通过建军节、国庆节、重阳节以及春节等重大传统节假日活动的创新与开发,开展现代化走访慰问、主题联谊与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内容,不断提升军休干部人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认同感,以更好地承袭并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通过对日常文化的宣扬,提升军休干部人员的幸福指数,开展文学创作、书法绘画、麻将棋牌等方式,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活跃日常文化,尽量满足不同军休干部人员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不同军休干部人员的幸福指数。
相关人员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将军休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思想意识培训、素质提升、觉悟领先的内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固本培元”力度,坚持完善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做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在推进并弘扬新时代军休文化的工作中,部门人员需要做好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并引导退休军人事务部,将建设“三个机关”的现代化要求贯彻到位,坚持以大局出发,高标准落实新时代军休文化的弘扬工作。增强服务理念,搭建并完善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构建军休人民良性互动机制、开展奖章活动等方式,不断弘扬新时代军休文化,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党和人民的现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3]。
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中,封闭固化的体制束缚,不仅影响了军休干部人员的服务工作,同时也导致制度的滞后性和落后性,不能有效提升军休干部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晚年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相关部门需要跳出封闭固化体制的束缚,有效结合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考虑,结合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丰富并完善制度的相关内容,要有效打破封闭性的单位化军休服务管理模式,结合社会领域的社会化发展需求进行分析,不断推动军休服务工作的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加强军休文化与客观形式的结合,努力实现多元化转变。
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实现机制的创新,推动机制与地方同步的调整。同时,还要发挥“四位一体”的服务管理网络作用。“四位一体”指的是要结合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军休干部委员会社区和军休干部家庭。打造“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服务管理网络,不断优化和利用各类资源。同时,相关部门要发挥军休干部的党支部作用,结合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开展正常有效的组织生活[4]。
相关部门可以不断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助力机制创新和发展。例如:山东省威海市军休干部党支部,利用空闲时间,有效打通社区资源的联合、推进,结合学习室、中心活动室、文化公园等资源进行利用,不断丰富军休干部人员的文化生活。再比如,威海市军休干部党支部,还利用人才资源优势,打通机制创新服务,开展了社区舞蹈队、书画摄影展以及诗歌征集大赛等文化活动中心[5]。
创新军休服务方式还可以通过基地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展示出来,例如:集合社区资源和社区优势,通过因地制宜的管理原则,不断对接驻地部队,展开部队、单位与街道之间的配合与交流,进一步为分散安置的军休干部人员提供场所,开展活动基地,保障硬件条件。另外,各个部门还需要参与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融合共建,实现并推动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的有效对接,坚持“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的基本原则,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6]。
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军休干部人员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加快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例如: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落实市场意识、开放意识与质量意识的方式,打通与社区合作的途径,结合新方式、新理念与新途径,努力实现多元化转变。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保障实现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升级,努力打通系统服务的工作流程与组织。例如:在就诊医疗方面,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定点医院”的服务质量,另外,在文娱活动上,要保证以军休干部人员的身体舒畅、精神愉悦的基本原则,为军休干部人员提供良好的、丰富的文娱活动,定期征求意见,定期上门检查水电等设施是否良好。另外,相关部门也可以实现军休干部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通过一人一档的资料汇总,有效推动医疗人员由提供物质服务向提供精神服务而转变。有效推动能力建设,坚持提升职工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军休干部人员的晚年生活做好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对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工作服务意识的调整与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工作效率,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提升自我能力与水平。另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完善军休干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聘任制度,加快实现竞争上岗,完善竞争机制,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中,管理人员还可以有效实现岗位练兵活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坚持推动在职人员的学习热情,以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7]。
总体来说,在实现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综合分析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模式和具体内容,要结合多元化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认识到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目前存在的社会化问题。例如:军休文化缺失、服务管理机构封闭固化以及缺乏相关机制约束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落实并弘扬新时代的军休文化,积极扩大并延伸军休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相关部门要跳出封闭固化的体制束缚,打破传统文化制度、管理模式的禁锢与限制,有效结合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考虑,推动军休文化与客观形式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机制的创新发展。另外,相关部门还可以打通现代化的沟通平台,推动军休干部人员结合时事政治,不断发挥自身潜能,获得参与社会工作和发展的归属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