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兵
【摘 要】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成为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规模的有效路径。但多元化经营有其两面性,部分企业利用高杠杆模式筹集资金,用以开发新产品、打造新业态、拓展新领域。一旦新业务收效不及预期、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由此会发生资金断链问题,这极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鉴于此,论文对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简单梳理,据此提出了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3;F27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10-0182-03
1 引言
随着国内大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仅依靠专业化、单一化的经营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其资本扩张和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而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恰好为这类企业突破瓶颈提供了思路和途径。走多元化之路的企业基于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可行性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领域,谋划经营不同的业务,以此分散风险、扩大市场份额、产生协同效应,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与此同时,多元化经营并非有利无弊。对此,不同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吴国鼎等[1]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得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并未减少财务风险反而加剧财务风险的结论。杨军等[2]以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验证了企业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风险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呈U型,即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升,财务风险先下降后上升。因此,多元化经营模式下的财务风险应引起企业管理者、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共同关注,以及时调整模式、防控风险。
2 概念概述
2.1 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Ansoff[3]于1957年提出,即“在新的市场中投入新开发的产品”。基于多元化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其概念不断丰富,具体是指企业跨产品和跨行业的经营模式,其中,多元化经营可以分为纵向多元化和横向多元化,或者非相关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等类型[4]。通常,企业可选择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投资等方式落实多元化经营战略,从而组织开展不同于现有产品品类、技术领域、目标市场的经营活动。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在于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发展安全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持续性;强化主业优势,提升企业发展协同性。
2.2 财务风险
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在管理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遭遇财务风险。具体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各种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测或控制的因素,导致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果出现不确定性[5],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根据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来划分,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类型。通常情况下,造成财务不确定性的原因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不当、决策偏差、手段滞后、制度缺失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极易诱发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市场波动、政策调整、技术迭代、需求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冲击亦是形成财务风险的问题隐患。
3 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在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经营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多个产业类型,以期平衡不同领域或产业的周期性波动,从而确保自身的存续和发展。但事实上,部分企业在面临规模扩张需求或主业受挫时,在资本、人力、技术等方面均不具备顺利跨入新领域的基础性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忽视自身的限制性因素和实际发展需求,盲目开展多元化经营,最终导致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财务风险发生,使企业战略目标落空的同时深陷财务危机的泥潭。
3.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为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確定性[6]。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日常运转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保障。当企业制定并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时,仅依靠利润留存、资产增值、所有者投资等方式难以满足企业战略落地的资金需求,此时企业需要采取外源融资的方式,而这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筹资风险。具体表现为:第一,债务资本收益不及预期产生偿付风险。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内部竞争的影响,企业开发的新产业或新产品的发展前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新项目的收入来源受阻,无法及时形成收益或收益与预期相去甚远,导致债务资本收益率低于债务资本利率,极易造成项目的实际收益无法覆盖本息,从而产生偿付风险。第二,资金调配不合理导致债务逾期风险。一方面,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背后往往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但一些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与金融机构提供的短期贷款不匹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制约了企业资金的合理调配与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资金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制度缺失、资金使用效率偏低、预算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资金流运转不畅,投入资金无法及时回笼。此时,企业极易面临现金流不足而难以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陷入信用受损、风险加剧的困境。
3.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7]。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通常有主营业务相关产业及未涉及的新产业这两个投资方向,且二者均面临一定的风险隐患。具体表现为:第一,投资主营业务相关产业。企业在投资主营业务相关产业时,可能存在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态势严峻、政策监管趋严等外部问题以及管理理念陈旧、发展决策失误、成本管理不善等内部缺陷,导致该业务景气度不足,经营业绩出现波动,使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及预期。第二,投资未涉及的新产业。部分企业对新产品开发、新产业开拓的投资决策存在盲目性、跟从性,未结合企业经营布局与自有资源,冲动性选择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热门行业或重点扶持产业,在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投资项目虽然短期内“风光无限”,但经过短暂的“野蛮生长”之后极易出现项目停摆、项目破产等情况。这类新项目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且资源内耗严重,使企业投资不但未能实现盈利,反而出现严重亏损。
3.3 經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销售、收款环节经营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存货变现、应收账款回收等方面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对于多元化经营模式来说,投资并非一劳永逸,企业需要在新领域落实经营管理工作,将资源转化为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资金回报。但在转化转换阶段,风险潜伏其中。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存货变现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对未涉及的行业缺乏了解,企业尚未掌握市场行情和政策要求,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可能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由此增加了销售的难度,最终无法实现资金的回收;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推广销售等方面存在经营管理问题,战略和执行上的偏差导致产品或服务销路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第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不力,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到位、回收不及时。部分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的问题。在跨行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未作好及时调整,使得现有工作流程与新项目对接不畅,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不符合新的岗位要求,由此造成内控体系落地难的困境,应收账款占比大、回款时间长、回款难度高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若应收账款不能足额收回,该应收款将导致坏账损失,进而使企业利益受损。
4 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在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企业无法完全回避财务风险。对此,本文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为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4.1 规范融资行为,化解债务风险
筹资风险管理是一项关乎企业稳定发展的系统性工作,企业需要从融资方案制定、融资渠道选择、融资后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在提升融资效率、效益的同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第一,完善融资方案。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对融资总量、融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企业需要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阶段、债务情况和多元化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债务规模,防止债务规模的过度扩张;其次,优化资本结构,及时调整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当新项目面临较大风险隐患时,可以适当提高股权融资的比例,增加债务偿还的缓冲时间;最后,恰当匹配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提高还款的灵活性,以满足多元化项目的不同需求。第二,拓宽融资渠道。首先,企业需要强化信息的披露与传导,规范自身财务管理行为,提高信用评级,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巩固银行贷款这一主要融资渠道;其次,当主营业务或新业务进入稳定发展期,企业可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非银行融资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可行性;最后,企业要实时了解行业政策,寻求可行的政策优惠与财政补贴,为新业务的持续推进提供资金补充。第三,规范资金使用。企业应根据新开发项目与既有项目的行业特性、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制定预算和财务规划,规范融资资金用途,确保融资资金得到合理使用、高效使用,防止出现资金挪用、误用等问题,保证企业足额按期偿还借款。
4.2 落实精准投资,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推进,企业将实现由专业化向多元化的转型。然而,在可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平衡主营业务和新业务的关系,提升投资工作质效,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主业优先。对于盲目投资、投资过度分散化造成经营业绩恶化的企业来说,回归主业、建立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持续经营、资产重组的重要路径[8]。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将资源聚焦自身最擅长、最具优势的主业,打造主业在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上的强大优势,巩固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同时,扩大规模和数量不应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投资活动亦然,控制投资规模、强化主业考核同样意义重大。只有在做大主业的同时,带动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才能实现主业的做优做强。保证主业的平稳运行,能够为企业向其他领域延伸拓展夯实基础。第二,做好新业务的布局规划。在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经营规模较大、组织结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投资流程高效进行、内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整体布局清晰合理,是企业各级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充分了解新业务板块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特征、业财人员的实践性建议的基础上,开展稳健性投资,并适时调整多元化发展的程度和方向,增强主营业务与新业务的关联性或互补性,搭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多元化经营整体投资框架。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建立责任明确、衔接顺畅、相互制衡的投资决策流程,规范会议协商机制的实施,对新业务的投资活动进行充分讨论,在作出决策的同时,对新业务出具指导性意见,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其次,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有效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掌握新业务板块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编制涵盖投产前景、未来收益、潜在风险等内容的投资评估方案,并设计与之匹配的投资组合策略,以供管理者决策参考。企业只有落实精准投资策略,确保资源投向合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分散财务风险。
4.3 改进管理流程,完善内控机制
非理性投资是诱发财务风险的根源,但企业财务监管的缺失、人员管控的缺位亦是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企业需要在财务内部控制、经营管理流程方面发力,确保资金及时回收。第一,改进经营管理流程。为实现新业务、新项目资金的成功回收,产品或服务的顺利销售是关键步骤。首先,企业应为新业务配置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人才,并为其提供培训提升、交流深造的机会,使新业务板块具备充分的人力保障;其次,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开发应以了解客户的需求或为潜在客户解决问题为重点,在参考企业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可行性论证、用户画像、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供应商选择、销售模式确定等经营管理流程,以推出洞悉客户需求与市场趋势的全新产品,加快存货流动和变现的速度,为资金回流打下基础。第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新的业务板块,企业既缺少实战经验的积累,也没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因此,赊销成为企业重要的贸易方式。首先,企业应构建完备的内控制度体系,做好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环节,具体包括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业务人员考核制度、坏账准备金制度等。同时,注重将制度的要求和规定付诸实践,确保各项制度的约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企业应有效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及信用水平,尽可能与经营状况稳定、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交易,并慎重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降低坏账发生的概率,从而有效规避资金回收风险。最后,企业应重视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企业财务部门可定期开展账龄分析,结合客户信用评级与交易记录,选择适当的催收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坏账风险,保障新业务运转顺畅。
5 结语
在新经济背景下,通过多元化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实现长效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企业确保主营业务稳定、新业务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理,了解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多元化战略的融资管理、投资决策、生产经营与财务风险管理有机融合,确保企业实现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鼎,张会丽.多元化经营是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8):94-101.
【2】杨军,赵继新,李宇航.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20(14):78-81.
【3】H. Igor Ansoff.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7,35(5):113-124.
【4】刘井建,徐一琪,李惠竹.央企结构调整改革、多元化经营与全要素生产率[J].系统工程,2023,41(5):17-31.
【5】向德伟.论财务风险[J].会计研究,1994(4):21-25.
【6】胡春生,李强,田丽艳.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6):24-25.
【7】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35-37.
【8】黎亮亮.多元化企业主营业务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