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伴随新课改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大概念学习等新型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各阶段学科教学模式亟待创新与改革。历史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思维认知有积极推动作用。与初中历史不同,高中历史学习内容更多,加之面临高考的压力,历史学习时间较为紧张。为此,教师应将大概念学习思想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历史概念,有效筛选重点知识内容,打造完整化逻辑化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应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优化大概念学习环节,运用系统化思维组织教学设计,凸显历史课程的更多教育价值。
一、注重解读单元标题,提炼历史概念
相较初中历史课程来说,高中历史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广,如果不能明确不同事件的影响和关系,容易出现记忆错乱的学习问题。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应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还需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步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历史分析能力。因此在基于大概念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要求解读单元标题,提炼不同部分的重难点内容,分析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高中历史教材各单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教师需结合标题确定核心的历史概念,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例,该内容要求学生主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背景、经过、影响及意义,准确记忆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明确甲午中日战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体会当时人们艰难困苦的生存处境。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应深入解读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标题的含义,以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为中心整合相关历史概念,从仁人志士的救国行为入手理顺事件的逻辑关系。要重点分析列强在压迫人民和加剧侵略的具体行为,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理解当时国家危亡的情况,有效提升历史分析能力。
二、重构单元知识,定位学习目标
在明确高中历史教学任务和教材编排方式后,教师应立足整体重组每单元核心历史知识,依據学生知识积累和接受程度的不同,科学设计历史课程的总体学习目标。教师还需在单元基础上,准确定位历史学习目标,引入问题教学法等新型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活跃历史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时空关系,培养理性客观的历史分析思维。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该内容要求学生了解清朝末期世界各国和中国面临的不同发展形势,明确列强侵华的原因和国内外的各种矛盾,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意义和性质,明确仁人志士主动挽救危亡作出的不同努力,体会当时社会人们思想上的矛盾。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应重构和整合相关历史概念,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应引入更多史料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内容,使其明确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全面增强历史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学习任务,重视评价
在基于大概念开展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习内容的整合与学习方式的科学设计,还需依据不同单元设计实践任务,适时引入课外史料,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专注度。这样有利于满足现实要求,实现培养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历史评价,邀请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与探究的空间,打造整体化科学化的历史学习模式。以“辛亥革命”为例,该内容要求学生主要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意义,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全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应布置以“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为中心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充分提升学生历史解释和分析的能力。教师则需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梳理时间线和事件经过。这样有助于学生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性认知,把握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凸显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
综上所述,在大概念背景下组织高中历史学习,有利于打造整体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历史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使其能从客观视角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问题,满足其多元化学习需求。教师应采用不同方式,在大概念背景下重构历史知识体系,灵活整合教材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迁移与思维拓展,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