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东坡

2023-11-27 08:54珠峰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琴韵居士千古

珠峰

从大西北来锦官城生活,已二十多年了。我曾几次去眉山三苏祠、青神中岩岭、东坡读书楼、蓉城大慈寺,寻访苏轼的足迹文踪、道骨仙风,以及快意人生。

我也曾认真拜读过林语堂与刘敬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苏东坡别传》。临近今春兔年佳节,在“交大”老师的邀约下,我来到城内浣花溪畔省博物院,观看了“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观完此激动人心的展览,我心潮澎湃,仰止于东坡先生对其磨难中的乐观向上,平凡中的见微知著。

东坡居士的一生,虽跌宕起伏,忧患不断,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赞叹,对人生价值深邃精微的体验与思索。悠悠历史长河,穿越千年,他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至今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从宋代至今天,喜爱、崇拜、想要成为东坡的人依旧不胜枚举,“苏”粉“坡”丝,成千上万……据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春节前来观此大展的人,络绎不绝。

林语堂先生说过: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纵观东坡的一生,他在二十岁时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却因为乌台诗案接连被贬,直到被贬到遥远的儋州(今海南岛);年老以后他明白,一切皆是浮沉,当官一时荣,词文千古事。就是在这种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中,苏轼却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诗文相随,琴韵相伴,乐观豁达,快乐每天。

人们敬仰他,人们崇拜他,不仅仅因为他是华夏历史上难能有二、不可无一的天才人物,更是站在中华文化这座宝塔尖上的巨人。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琴韵、厨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成为中华大地上,后世人们高山仰止的高峰与丰碑。

我们仰望东坡,还在于他“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处世之道。在他的朋友圈里,既有宰相重臣、地方官吏,又有文坛盟主、艺界大师;既有高僧名道、淡泊隐士,又有乡绅农夫、村妇歌女。就像东坡自己所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歷尽艰辛,但无论他走到哪里,皆会有一大批的追随者照应、慰问、帮扶。

人间有味,友朋清欢,正是这些来自朋友的温暖,伴随了他的一生。同时,通过苏轼的朋友圈,后世人们才能一窥北宋名士们的群像风貌。

回首千年看居士,千古一人苏东坡。

我们今天之所以仰望他、喜欢他、热爱他,是因为他终生挚爱生活,旷达乐观,入凡尘,接地气;他平凡又尊贵,随俗又清傲,普通又杰出,渺小又伟大。“儒家喜其忠,道家喜其旷,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义,凡夫喜其乐。”千百年来,上至文人墨客,下达贩夫走卒,他们大多喜欢东坡居士,不为别的,只因他身上始终展现着鲜活的生命力,为官清廉,执法公正,造福黎民苍生……而其诗文,又因雅俗共赏,而流芳百世。

走出博物院,我们一行来到杜甫草堂南门外,浣花溪诗歌大道处,在雕塑有苏洵、苏轼、苏辙青铜像的地方,向“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的“三苏”父子、“唐宋八大家”,投去了致敬、崇拜的目光,并轻声吟诵起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词。

“苏东坡”三个字,成了高山流水,高山仰止,千里共婵娟的圆月。他是可亲、可敬、可爱的华夏文坛永恒的皎皎明月。

猜你喜欢
琴韵居士千古
思州千古梦
一·秋
青塘居士诗词选
成双结对
荏苒时光
趣味语文
(隶书)《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千古一役 长平之战 发生地
借古开今话琴韵——关于殷承宗钢琴作品中的风格意识与实现途径
内蒙古“金杯之声”草原琴韵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