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2023-11-26 04:59:46魏龙环郭大维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历史信息技术教师

魏龙环 郭大维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多次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1]。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指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而且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实现优化历史学习环境、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因此,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历史教学观念和基于历史学科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从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教学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从而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

基于以上理解,本文将从学习资源、学情分析、历史情境、互动合作、知识结构、作业设计六个方面,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充分拓展历史学习资源

从历史学习内容的角度看,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过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过去的事情无法再现,因而,历史学习内容是学生无法直接接触的,他们只能借助各种各样的历史材料来学习历史。包含各种各样历史材料的载体就是学生历史学习的资源,这种学习资源越丰富、越多样,就越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历史。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资源越来越丰富多样。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历史学习。

(一)借助数字博物馆资源,开展主题学习

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虚拟现实(VR)等技术开设线上虚拟展厅,并将大量馆藏文物信息上传到虚拟展厅。学生只需登录相关网络平台,即可足不出户观看和了解这些馆藏资源。这便捷了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历史学习,丰富了历史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字博物馆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探究式的历史学习。

比如,有教师在教学“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数字展馆资源(如图1),引导学生进行围绕“探寻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学习。学生通过课前线上观看、浏览与收集相关材料,课上围绕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不同角度运用历史材料解读“伟大建党精神”,既培养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又培育了家国情怀。

(二)借助电子古籍档案资源,开展史料研习

学生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对相关史事的了解,运用有价值、可信的史料来判明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认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专业权威的电子古籍或档案资源引导学生围绕一些重要内容或主题开展史料研习。

比如,教师可在“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的教学后,让学生充分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如图2)的资源检索查阅功能(截至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线上开放44个全宗的明清档案目录检索,在线档案目录达400多万条,同時上线《清实录》《清会典》2个全文检索数据库,免费使用),围绕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等重要问题,自主检索、查阅、收集、整理、辨别、分析相关档案史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史料研习,学会了收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解释历史,形成历史认识。

(三)借助历史微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学习

历史微课程不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历史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延伸。教师可根据学生历史学习实际情况,围绕初中历史教学重点、难点、兴趣点、障碍点等开发历史微课程。这些历史微课程既可以用于课前学生预学,也可以用于课上突出教学重点,还可以用于课后拓展破解难点。

比如,针对“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微课《人类的由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出现的背景;在课中通过微课《探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帮助学生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认识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在课后通过微课《北京人怎样制作和使用工具》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展延伸所学内容。因此,借助有针对性、系列化的历史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通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突破历史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效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

二、精准调研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不仅有利于准确设定教学目标,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布卢姆认为,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掌握取决于三个因素:认知状态、情感特征和教学质量[3]。只有教师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和情感准备状态,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但现实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情分析常常被忽略,或分析得抽象笼统、不具体。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导致的;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在面对面访谈和纸笔问卷的方式下,教师很难做到每节课都对学生做细致的学习准备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Zoho Survey、金数据、问卷星、腾讯问卷、问卷网等问卷调查方式,教师可以轻松便捷地发布学情调研问卷,并在问卷回收后生成数据分析报告,为精准教学提供依据。比如,有教师在“三国鼎立”一课的备课和教学前,通过问卷星向学生发布了学情调查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的?”在回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中,教师发现一大半学生的回答是《三国演义》等文学和影视作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特别加入了“到底是谁斩了文丑?(是关羽还是曹操)”这一课堂探究活动。通过列举《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对于这一事件的不同记载,教师引导学生从两部文献的类型、创作时代、作者身份等方面分析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学会通过可靠的史料来了解与认识历史。

三、充分营造鲜活的历史情境

历史学习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想要让学生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就需要教师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影像等多种历史材料,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形象地再现过去事情发生的场景,从而创设出鲜活的历史情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能够更具体、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历史。

比如,有教师在教学“盛唐气象”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教材插图中的文物“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如图3)。整体呈现文物图片之后,教师又利用课件的缩放功能,根据教学需要对“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局部进行放大,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教材插图中不易察觉到的细节,如骆驼背上表演男子的数量,尤其是高鼻深目的“胡人”,以及以琵琶为代表的“胡乐”等细节,引导学生结合盛唐的时代背景对观察到的文物细节进行分析和合理推论,进而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在这一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历史文物的细节,认识唐朝的开放与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盛唐气象”。

四、更好地促进课堂互动合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实现历史课程育人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改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比如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主题辩论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还能推动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开展以探究合作为目的的活动课。比如,有教师针对“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中的青铜器部分设计了“走进青铜器”的历史活动课。课前,教师面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关注公众号“走进青铜器”先自主学习。公众号后台设置的自主学习内容包括五项:青铜器综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以及一个实践作业。因为在一课时内学生是很难学好这五项内容的,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根据学习兴趣,回复对应的序号,灵活选择一件或几件青铜器进行深入探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解决学习问题,新产生的疑问则可作为课下继续探究的内容。在这节课上,教师运用微信公众号,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选择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在互动合作中深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五、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历史时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知识的碎片化,为此,《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处理能力,教师可在课中和课后帮助学生从基础史实、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等多个层次构建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

比如,教师可在课堂上运用PPT演示文稿中的SmartArt图形功能,将复杂的历史線索或知识结构制作成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历史发展脉络。教师还可在课后聚焦一个主题或线索,向学生发布制作思维导图的任务。学生围绕主题或线索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Xmind、百度脑图等软件梳理相关史实,厘清结构关系,从而自主构建历史知识结构。

六、助力历史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作业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作业评价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历史作业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比如,有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征集历史想象画《北京人的一天》,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上所学内容,查找相关资料绘制历史想象画(手绘或电子均可)。学生完成后可向公众号投稿,并通过学生和教师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作品。

还有的教师是在作业设计中结合当下流行的短视频,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和视频剪辑技术制作一个3~5分钟的历史人物介绍短视频,并能结合所学知识、重点突出、价值观正确且符合史实。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些作业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结合了学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发挥了促进历史学习的功能。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并对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无法单独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初中历史学科特点,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既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从“整合”到“深度融合”的走向,也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指导。这种“深度融合”首先要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前提,从有利于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全方位深度融合。随着这种深度融合的不断推进,它一方面会推动初中历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扩展学生历史视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形成和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 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魏龙环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高级教师;郭大维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历史信息技术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