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巧
近代中国工业化中,盛宣怀是个开山人物,说他是晚清洋务的实际“操盘手”似不为过,包括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总局、中国通商银行、京汉铁路和汉冶萍公司等在内的中国第一批赫赫有名的实业都与他密切相关。在创办和运营这些企业时,盛宣怀充分发挥了才干,但也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操作,在早期一封未公开信件中可以窥测端倪。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五,盛宣怀在给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张之洞的信中写道:“前所奏‘内府公股一节,力筹以公济公之款,居然得有一百廿六万两(白银),侄拟将自己创始股份凑入报效,计可得二百万元。”曾久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是盛宣怀办汉阳铁厂的重要支持者,信中提及“前蒙中堂首赞其成”,可见,盛宣怀写此信之前,显然已与其商量过。不禁要问:盛宣怀凑出200万元的股份送给谁?
同样一件事,在盛宣怀同一天写给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的信中,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更有补充叙述:“(二百万元股份)虽于公家无足轻重,而华商公司可入公股,藉开风气,实于农工商大有裨益。惟‘皇室经费名目……目下未便遽落边际,故只说‘内府公股而已。”这封信中,显然可看出盛宣怀要送200万元“内府公股”的对象是清朝皇室。那么,为何要高调送股份给皇室呢?
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成为清末第一有实力的官员,他从盛宣怀手中先后夺走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两座“财神庙”,于是,盛宣怀集中全力经营另一个大型企业——汉阳铁厂,并筹创汉冶萍公司。他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融资借款扩大规模,四处开拓钢铁销路。尽管他也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但创建汉冶萍公司困难重重。所以,才有了上述他公開主动向清朝皇室报效“内府公股”的想法。其目的,在给袁世凯的信中也表达出来了:一是高调“报效”皇室,取得宫廷支持,使各级官衙不敢轻易刁难公司事务;二是皇室都有股份在内的公司,自然会引导大量资金入股,如盛宣怀信中所说“华商公司可入公股,藉开风气”,这就相当于现在股市的“内幕消息”。由此可见,高调送公司股份给皇室是“一石二鸟”,足可见盛宣怀之精明。
盛宣怀之所以将这件事写信告诉张之洞、袁世凯,是因为当时这两名封疆大吏已调朝廷任军机大臣,为清廷宰辅,信中拜托他们同当时执政的庆亲王一起“玉成之为祷”,面奏慈禧太后接受他报效的“内府公股”。
同是近代中国的实业巨子,与“状元实业家”张謇不同的是,盛宣怀的实业几乎都是靠官势而起家和做大做强的。靠山强则他的实业就旺,靠山一倒,他的实业帝国也就举步维艰。如盛宣怀受到李鸿章的栽培器重,李鸿章大权在握时,盛宣怀的实业干得风生水起,官位也是步步高升,鼎盛时期,他几乎掌管了晚清所有的大实业,有知名学者曾概括盛宣怀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十一个‘第一”,而且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评价极高。
清朝到了光绪、宣统时期,体制涣散,地方各自为政,即便如盛宣怀这样可以手眼通天、权势煊赫和经验丰富的经办实业官员也感叹:“中国办事难上加难!”发出这个感慨的直接原因是他办汉阳铁厂遇到的一个小插曲:汉阳铁厂旁边有两个大水塘,荒废已久,铁厂扩大规模购买了新的炼铁炉后,需要就近铁厂再辟一个堆货场,本已商谈好以十万贯钱购买水塘,但地方衙门得知是为扩大生产而购买的场地后,坐地“索价二十四万两(白银)”,气得盛宣怀在给朋友的信中大骂“官场不顾大局,至于斯极”。并且在这件事上,贵为从一品邮传部右侍郎的盛宣怀,也拿不准清廷能否帮其解决,“此等事,开春恐须到京一行,尚不知政府肯相助否”。可见,当时做实业确实不易。
话再说回来,汉冶萍公司是盛宣怀一生所办诸多实业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费尽心力,为了扩大融资、顺利推进,在当时体制下,他想到了报效“内府公股”,而这还只是他众多重要信件中显露的一个小玄机。辛亥革命时期,汉冶萍经历了更大的险波恶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