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鹏
十八般兵器是武侠小说中经常被提到的名字。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这些武器虽然形状、材质不同,但是都属于冷兵器。
冷兵器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热兵器而言的。冷兵器不使用火药、炸药和其他燃烧物,而热兵器以火药、炸药等产生杀伤力。与热兵器相比,人类制造和利用冷兵器的历史更长。在发明和利用冷兵器时,古人或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仿生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
冷兵器的发明源于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体现。蚌壳的边角启迪人们发明了刀,尖锐的鱼刺启迪人们发明了矛,弯曲的、具有回弹力的树枝启迪人们发明了弓,刺猬启迪人们发明了狼牙棒,坚韧的犀牛皮启迪人们发明了铠甲。
兵器的性能与其制作材料息息相关。在原始社会,人们制作兵器的材料是石、木、竹、骨等,是对自然之物的简单加工,技术成分较低。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制造技术日渐成熟,人们将红铜与锡、锌、铅等金属按照一定的比例融合制成青铜器。除了被用于制作礼器,青铜器也被广泛用于制造武器。春秋末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铁制武器、铁制农具大量出现。相对于青铜,铁重量轻,韧度强,易锻造,矿产多,造价低,所以很快取代青铜,成为制造冷兵器的主要材料。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刀、枪、剑、戟之所以能伤人,是因为在击中敌人时,它们所产生的压强较大。“宝剑锋从磨砺出”,之所以要将剑刃磨得锋利,就是为了让受力面积尽可能小,从而使压强尽可能大。周武王伐纣时所使用的武器是青铜钺,其外形类似大号的斧子。相对于矛、戈等兵器,钺更重,在运用时,动能更大,杀伤力也更大。
弓、弩之所以有殺伤力,是因为它们赋予箭足够的加速度。作为最古老的弹射武器,弓由具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组成,在拉弦的过程中,弓臂弯曲不断积蓄能量,在松弦的一瞬间,弓臂回弹,迅速释放的能量使箭获得加速度飞向目标。正所谓:“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弩的原理和弓相似,但它还装有能提供更大机械力的弩机及用于瞄准的准星,所以它的杀伤力更大,命中率更高。
惯性也在冷兵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流星锤、绳镖、软鞭、三节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三节棍为例,作为软兵器的一种,它由三节长度相等的短棍以铁环相连而成,在施展劈、抡、摔、扫等技法时,士兵就是利用惯性打击敌人。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集大成者,抛石机利用了加速度、杠杆原理、惯性等物理因素。抛石机机架上的两根柱子间有横轴,有杠杆和横轴垂直,并且可以绕横轴自由转动。杠杆短臂末端固定有重物,长臂末端有袋子,用于装石头。在使用时,士兵用绞车把长臂向后拉至水平状态,然后突然放开,短臂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移动。伴随着巨大的响声,石头从袋子中飞出射向目标,因此古人又称之为“霹雳车”。
十八般兵器中包含着诸多的科学因素。兵器既可以造成伤亡,又可以保卫和平。成语“止戈为武”很好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情感。《孔子家语》中说:“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期待有一天,人类能铸剑为犁,用聪明才智建设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