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微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走流程”是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践行为民初心的有力举措,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载体。领导干部要带着期盼走,朝着问题改,奔着目标干,以群众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阵地前移“转角色”,走出真查真改“新变化”。只有走到群众中,才能办好群众的事。领导干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维护者,要始终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零距离”转换角色,以“线上+线下”亲身办、陪同办、坐窗口、跟执法等形式,“沉浸式”“全流程”体验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要真刀真枪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来一次深入“体检”,把岗位“阵地”放到基层、放在现场,以“亲历者”的身份,“一对一”直面急难愁盼,“点对点”精准把脉问诊,“实打实”打通难点堵点,以工作成本的“最小化”推动服务成效“最大化”、办事流程“最优化”。
深挖病根“找差距”,走出好办快办“最优解”。办事难在哪里,堵在哪里,群众最有发言权。“走流程”关键要找出服务的差距、能力的差距、落实的差距、作风的差距。要“零死角”访流程“通不通”,“零折扣”看质效“优不优”,“零障碍”享体验“好不好”,重点围绕政策知晓、业务流程、材料精简、办理时限、服务效率、群众反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会诊”。要直面问题,决不“绕道”,拿出刀刃向内的决心,把情况掌握得更多、问题找得更准,“解剖麻雀式”找难点、治痛点、疏堵点、防风险,挖出病根,消除病灶,推动各项便民服务从“办得了”向“办的快”“办得好”转变。
流程再造“重长效”,走出便民惠民“快车道”。“走流程”不仅要在“走”上下功夫,更要在“效”上有突破。要承上启下,联通“上情”和“下情”,把顶层决策与基层情况“两边吃透”,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要定向攻坚,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研究推出一批切口小、落点准、见效快的举措。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前沿科技,推动建设一批服务更精准、更均衡、更充分的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加速“流程再造”,确保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更优化,政策执行“中间一公里”更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更高效。
提档升级“强作风”,走出满意满分“高口碑”。走流程“走”的是服务流程,“树”的是干部形象。要带头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将“严真细实快”好作风常态化贯穿“流程体验、查找整改、环节优化、反馈评价”工作闭环。要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形式,畅通诉求渠道,在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针对不同服务对象,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推动惠民政策应知尽知、便民举措应享尽享。要健全“受理、办理、反馈、督办、回访、评价”机制,把“走流程”作为创先争优、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持续查找不足,改进服务,凝聚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以提档升级的“成绩单”,收获群众好评点赞的“高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