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芃诺
(新乡学院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进行服务升级和转型,2018年,以“图书馆转型、社会转型”为主题的第84届国际图联大会发布《全球愿景报告》,报告指出图书馆需要抓住数字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合适的工具、基础设施、资金和技术实现发展转型[1]。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问题。《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指出未来5年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学习空间的创新[2],这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方向。学习空间支撑用户接受知识、提升素养,其规划已日益被关注和重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已将学习空间的建设和服务纳入图书馆规划章程中,将致力于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建造[3];昆士兰大学也十分注重学习环境的建设和保障,将打造教学科研所需的空间资源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4];国内众多高校图书馆也纷纷设立了学习空间以探索新的知识服务模式,支撑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3]。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出来,在助力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和学校科研创新上具有重要意义。而探索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为充分了解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研究状况,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为主题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出文献477篇,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13日。
分析得出,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研究主要从学习空间的内涵、建设状况、建设经验,以及学习空间利用行为等方面展开。关于学习空间的内涵解读方面如下:隆茜将学习空间定义为图书馆物理空间中可以进行学习、交流以及合作的场所[5];而丁培和胡振宁指出学习空间具备三个特征,分别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灵活的空间形式和功能、高融入度的服务[6];也有相关学者根据类型将学习空间划分为正式学习空间和非正式学习空间[7]。另外,众多研究者们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来研究学习空间的构建状况:张莉等利用网络调查法对国外30所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进行调研,从学习空间的类别、设施和管理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学习空间建设状况[8];兰艳花利用网络调查法对比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状况,从理念、需求、合作、资金和技术等角度指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发展状况[9]。
同时,众多学者在聚焦学习空间建设状况调研后,发现了目前学习空间建设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着重针对建设策略及有效地建设经验进行了探讨:有些学者提出了个性化[10]、灵活性[11]、平衡性[12]的构建原则;肖珑则提出了对未来空间建设的建议,包括空间布局与组织的基本要素和守则、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需求等内容[13];许露和江洪基于用户参与视角,从空间和服务方面阐述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的指导经验和启示策略[14];别立谦等从提出图书馆可以将藏书空间进行优化和重新布置,将节省出来的空间再造为学习空间,扩大阅读场所的空间以供用户使用[15];孙媛媛指出高校图书馆要打造学习空间的资源体系,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建立联盟关系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并建议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提高用户使用资源的便利性[16]。此外,关于学习空间的利用行为方面的研究较少,杨德鑫通过三所大学的用户数据发现,目前学习空间的利用行为主要有文献查阅、交流讨论、诵读、使用电子设备等[17]。
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关于学习空间的研究主题主要为学习空间的建设状况和建设经验。相关研究主要从具体的图书馆入手,从微观方面揭示了现有学习空间的建设情况,但缺乏对于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发展体系及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对智慧化的空间发展进行合理谋划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丰富相关研究成果,提供实践意义上的指导。本文将学习空间视为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设施为支撑,能够满足师生用户学习、交流、研讨等个性化需求,具备虚拟和实体形式和功能的服务空间。
新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正处于技术创新的时期。应该积极抓住技术优势,综合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配套智慧学习空间的技术和设备体系;以实现智慧与创新,优化现有学习空间模式,推动图书馆学习空间进入新的时代。图书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5G技术、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人脸识别系统、VR眼镜等,使阅读环境实现数字化、智慧化,能够使各种数据在云服务器上进行快速地分析、处理、加工,实现数据的畅通。同时技术也使学习空间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快速更新调整,为用户部署更加符合需求的功能,实现学习空间的精准化、个性化,以及服务的智能评价[18]。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提升学习空间服务水平和智慧化程度的必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智能管理水平;对用户来说,也可增加优化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便利性和体验感[19]。
传统学习空间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主要依赖线下的活动和辅助服务进行用户学习支持,如开展阅读比赛、读书会、阅读沙龙、技术支持等。这些活动虽能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加用户参与交流的机会和意愿,但仍属于传统服务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不能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服务。随着技术的更新,智慧学习空间的服务体系逐渐丰富,不再局限于线下模式,而是开展了诸多线上服务,如各类阅读软件、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并增加了即时互动和网络社交功能,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服务功能。用户可使用图书馆搭建的学习空间平台,实现实时学习、高效学习、共享学习。智慧学习空间为用户和用户之间搭建起更便利的交互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传统服务和新型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的交流畅通,打造融合互通、相互连接的学习空间数据交流体系[20]。
当下用户的需求变化多样,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用户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及时地调整和适应,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学习空间服务需求。通过技术的支持,智慧学习空间服务的全过程需要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实现智慧化、精准化。通过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用户的学习数据和需求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并形成用户阅读行为数据模型,为用户提供最优的服务功能。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能够体现人工智能时代的动态变化,顺应时代和用户的需求制定全过程的智慧服务方案,从需求分析、服务配置、服务输出、服务反馈、服务评价、服务更新等方面实现服务链的智慧[21]。
技术的推动不仅为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效率,更可以丰富用户的学习体验,更加突出人的需求,体现人文价值,真正实现技术和学习空间的深度融合和互相补充,符合人文化发展特征。目前用户的学习方式多元复杂,而图书馆可以通过获取分析用户的阅读喜好和特点,为用户推送符合其喜好的读物,并制定定期、精准的推送方案,及时根据用户的特征变化情况进行读物推送的调整,逐步引导用户从碎片化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培养学习习惯。随着用户精神生活需求质量的提升,更加强调人文需求,在智能时代感受人文关怀,因此,智慧学习空间要在技术环境中营造用户为本的氛围和理念,始终以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为核心[20]。
在智能化时代发展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逐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用户渴望对传统的学习空间进行升级再造,以体现智慧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扩大技术和设备支持力度,部署新技术设施和设备,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空间设施体系。在软件方面,学习空间的终端设备上可配有视频制作软件、音频制作软件、平面设计软件、3D建模软件、统计软件、翻译软件、扫描软件、光盘刻录软件等[22]。在硬件方面,学习空间内可配置现代化的家具,提供先进的媒体与技术支持,包括佳能Vixia高清摄像机、适配率高的三脚架、佳能Rebel DSLR相机、数字录音机、外置硬盘、麦克风,以及3D打印机、智能推荐系统、智慧选座系统、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以此满足用户在个人学习、团队协作、多功能演示、智能操控等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还可建设有专业演播室灯光和音响设备的全自动高清视频录制空间,即便用户不了解灯光和照相机也能录制高质量的视频项目[23]。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提升空间服务水平和智慧化程度的必然之举,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空间管理水平,实现空间的智能操控和管理。
以往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主要为用户提供书籍借阅、交流讨论、阅读场所,以及自习等功能,缺乏更多的空间服务,如创客服务、成果转化支持、工具服务、交互式研讨、虚拟仿真体验、沉浸式阅读等。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多元化,用户更加强调空间服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对同质化的空间服务难以提起兴趣。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基于自身空间的优势和长处,为用户打造多元服务体系,如面向科研群体用户提供资源定制、特色资源、跨学科研讨、软件工具的实操辅导等服务,以及虚拟服务。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应该为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提供更便利的接入方式,将用户、资源凝结到学习空间中,实现实体空间服务和虚拟空间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学习空间通过空间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习空间需要打造智慧化、精准化的服务过程,运用云计算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综合分析用户在学习空间的各项行为数据,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及时满足。智能时代用户需要服务的动态性和精准性,能够根据他们所处的科研或者学习阶段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进,能够支持他们进行多学科、多任务下的空间操作。因此,图书馆学习空间需要对用户自需求到服务的全流程进行精准挖掘和分析,同时协调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进行服务保障,通过反馈评价进行服务过程的优化和塑造,进而打造出智慧化的服务过程标准和模式[24]。
虽然高校图书馆纷纷进行空间再造,融入了智慧化的技术和设备,但仍要具备人文关怀。用户仍然需要在学习空间内体验到以用户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这就需要图书馆学习空间增加具有体验功能的设施和服务,如自助设备、虚拟化体验设施、智能温控、智能书架,通过沉浸式的服务引导用户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同时,学习空间内也需要馆员的智慧,如进行参考咨询,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服务和介入指导,保障用户科研和学习工作顺利进行。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坚持技术、资源体系的建设,通过优化和升级空间服务的过程为用户提供多元、精准的服务功能,最终实现全要素的智慧协同。因此,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框架,继而对智慧学习空间发展模式作出解读。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框架包括四个层面,分别为基础设备层、资源保障层、技术处理层、精准服务层:基础设备层主要承担多种服务设备的建设和搭建;资源保障层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用户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以及多元资源;技术处理层是识别用户需求并进行处理分析的层面,并基于资源层面进行服务产出;而精准服务层则面向用户的学习空间需求进行精准化的服务供应。
Fig.1 Framework of intelligence learning space of university library图1 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的框架
未来学习空间将不仅仅是作为物理空间的存在,而且是一个具备多元服务功能的开放空间。这就意味着学习空间要聚焦未来发展,将空间中的技术、设施、家具等适应用户的需求,如智能终端设备、计算分析设备、移动互联网、机器人、数据存储设备、智能感知设备、实体空间、智能控制设备等。一方面,要涵盖计算机、平板电脑、自助设备,以及触控操作智能终端设备;另一方面要考虑多类型用户群体的多场景需求,打造舒适的光学、美学空间环境,并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增加舒适家具和智能化书架支持用户进行多元互动和交流。在技术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从改善空间呈现方式和提升用户之间的体验和互动开始,打造智慧化、体验式的学习空间[22],并配套支撑空间服务的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智能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强化对于个性化数据分析和空间服务的支撑作用。例如,复旦大学医科馆集合医学VR游戏、人体器官模型AR展示、3D鼠标模拟临床操作以及3D扫描仪和3D打印机等多种体验项目,师生可切实体验新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24]。同时,在构建实体空间的基础上,搭建虚拟化学习空间和智能服务平台,进行虚实结合的用户空间服务,从而为满足用户在学习空间中的需求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推动用户学习科研的顺利进行[3]。
资源是学习空间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高校图书馆应将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分类,建设适应于不同学习空间的资源体系,如针对创客学习空间,需要为用户打造关于创新创业、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书籍资源,为用户提供最相关主题的资源。图书馆还应该广泛收集学习空间内的用户行为数据、设备数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服务流程打下数据基础。网络资源是智慧服务必备的资源,图书馆应该通过购买,自主收集、自主开发、联盟共享等多种方式进行采集和组织,为用户提供视频、音像、文本、图画,以及VR可视化展示等多种呈现方式。此外学习空间还需要凝聚人的智力资源,使馆员在学习空间发挥重要作用,协调用户在空间中的设备使用,为用户提供疑难问题解决和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同时,鼓励用户之间进行研讨互助,充分发挥用户的智力作用,节省馆员的人力成本。
学习空间要在服务用户中体现价值,要通过技术实现服务流程的智慧。如图1所示,学习空间应该通过语音识别、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脸识别、数据抽取、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知识组织等技术对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挖掘、特征提取、用户需求模型、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等环节的服务流程进行建设。学习空间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技术等获取到用户的多种数据;然后进行智能分析将用户的信息进行挖掘,提取出用户数据中体现出的需求特征和用户行为特征;进而进行用户需求模型的构建以预测以后下一步的操作;同时,学习空间要调动资源进行用户所需资源的匹配,经过相似技术将最佳资源推送给用户,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迭代的流程处理,直至提供最精准的服务内容。
图书馆应该重视学习空间的作用,通过提升学习空间的智慧化程度,以及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来扩宽学习空间服务范畴:分设学术研讨、自主学习、数字资源、文化活动、信息交流等功能的空间,通过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为读者提供一个空间丰富、使用方便、交通便捷、服务高效的信息中心;提供交互式学习、知识发现、参考咨询、智能检索、沉浸式学习、智能推送、服务评价等功能和服务。但未来仍要针对校内用户的多种需求设立创客服务、虚拟仿真体验、交互式研讨、沉浸式阅读和智能化平台服务。此外,图书馆学习空间还可与校内的各院系进行密切合作,为教师和学生用户的论文写作、教学科研等提供支持服务,包括为具有面对面交流研讨需求的用户提供空间场所,支持线上线下的交流空间。同时,也可以与教学课程合作,评估与学科相关的写作教学构建课程,针对教师、指导人员、助教提供课程支持,以方便将写作教学嵌入到日常课程中。还可在学习空间内举办多种培训教育活动,如素养提升、写作研习、健康讲座、前沿报告等,促进学习师生的能力提升和知识交流。
学习空间的创新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用户需求、发展实际和发展特色,构建符合需求的学习空间,并基于学习空间进行不断探索,围绕学习空间打造智慧化的空间服务模式,升级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本研究提出了基础设备层、资源保障层、技术处理层、精准服务层四方面的空间架构,助力高校图书馆合理规划和设计学习空间,实现学习空间的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