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3-11-24 03:52:06陈海峰刘克龙刘家驹何健鸿黄琨明
大医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泌尿系肾镜肾结石

陈海峰,刘克龙,刘家驹,何健鸿,黄琨明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佛山 528300)

肾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病,有调查显示,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肾结石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肾结石的发生不仅可引起肾区和上浮疼痛,严重时还可能诱发急性肾盂肾炎。手术是肾结石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明显,影响疗效和预后。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和技术进步,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得到临床认可,已逐渐取代开放手术,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但也有报道显示,经皮肾镜术后发生的泌尿系感染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重要原因,部分患者还可能进展为败血症[3]。因此,早期预测和干预对降低经皮肾镜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既往已有关于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泌尿系感染相关因素的报道[4],但对其发病因素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肾镜术的120 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明确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2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收治的120 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方案均为微创经皮肾镜术。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分为观察组(14 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和对照组(106 例,未发生泌尿系感染)。观察组患者中男性9 例,女性5 例;年龄30~68 岁,平均年龄(51.21±13.45)岁;BMI 19.00~29.50 kg/m2,平均BMI(22.48±2.36)kg/m2。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4 例,女性32例;年龄27~66 岁,平均年龄(50.93±11.87)岁;BMI 19.50~29.00 kg/m2,平均BMI(21.97±1.88)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肾结石的诊断标准[5];②均接受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③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膀胱结石、尿路狭窄者;②术后合并切口或其他感染者;③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冠心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妊娠或哺乳期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研究方法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对于有肾区疼痛、尿频、尿急等疑似泌尿系感染者,尽早取中段尿进行检查,男性以白细胞计数(WBC)≥5 个/高倍镜视野,女性以WBC ≥10 个/高倍镜视野为泌尿系感染[6]。病原菌检测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7],采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意大利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型号:ATB 1525)进行测定。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分为观察组(发生泌尿系感染)和对照组(未发生泌尿系感染)。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泌尿系感染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临床特征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术后拔管时间、结石直径及24 h 尿量。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包括结石最大横截面积(S)、结石穿刺通道长度(T)、梗阻程度(O)、累及肾盏个数(N)及结石密度(E),评分5~11 分,得分越高则病变越复杂[8]。24 h 尿量测定方法:在术后第1 天清晨7 时排空膀胱,采用专用容器留存小便至术后第二天清晨7 时,记录术后24 h 尿量。③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白蛋白(ALB)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邻甲苯胺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采用离心机(北京白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BY-300C 型)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取上清液,采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特(美国)股份有限公司,型号:AU5800]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ALB 水平。④分析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⑤根据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以曲线下面积(AUC)>0.75 为准确性高。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分析120 例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14 例,发生率为11.67%。14 例感染患者共发现2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4 株,占63.64%,包括大肠埃希菌7 株,肺炎克雷伯菌5 株,铜绿假单胞菌2 株;革兰氏阳性菌8 株,占36.36%,包括粪肠球菌5 株,屎肠球菌2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 株。

2.2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结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24 h 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后住院时间(d) 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分) 术后拔管时间(d) 结石直径(cm) 24 h 尿量(mL)观察组 14 70.24±12.78 8.01±2.15 8.70±1.67 6.11±1.92 2.08±0.59 1 750.14±382.18对照组 106 68.91±13.35 6.71±2.26 7.51±1.48 5.47±2.04 1.97±0.64 2 015.72±420.25 t 值 0.352 2.034 2.786 1.110 0.609 2.244 P 值 0.726 0.044 0.006 0.269 0.543 0.027

2.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FPG ≥6.1 mmol/L 占比高于对照组,术前ALB 水平≥30 g/L 占比低于对照组,术前NLR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将可能影响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赋值,见表3;将赋值后的各因素纳入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高、术前N L R 水平升高及术前FPG ≥6.1 mmol/L 是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ALB ≥30 g/L 是保护因素(P<0.05),见表4。

表4 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

2.5 预测模型判断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价值分析根据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Y=1.146×(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0.617×(术前NLR)+0.844×(术前FPG)-0.331×(术前ALB)。根据赋值计算预测模型评分,并作为检验变量,以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为状态变量,绘制ROC 曲线,见图1,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术后泌尿系感染的AUC 为0.838(SE=0.055,95%CI=0.730~0.946,P<0.05),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740。

图1 预测模型判断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ROC 曲线

3 讨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侵入性操作可刺激泌尿系统,破坏正常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加感染风险,甚至造成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9]。本研究结果显示,120 例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14 例,14 例感染患者共发现22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4 株,占63.64%;革兰氏阳性菌8 株,占36.36%,以感染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此结果与田良等[10]结果一致,这对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24 h尿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FPG≥6.1 mmol/L占比高于对照组,术前ALB水平≥30 g/L占比低于对照组,术前NLR水平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高、术前NLR水平升高及术前FPG≥6.1 mmol/L是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LB≥30 g/L是保护因素。这提示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的评分升高将显著增加术后泌尿系感染风险,这可能是因评分越高提示肾结石结构越复杂,这将增加手术难度,术中创伤可能越大,术后更易发生泌尿系感染[11]。NLR可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平衡状态,NLR水平越高,应激程度越严重,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风险也越高[12]。术前FPG水平高提示了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尿液中含糖量高,这为细菌侵入泌尿系并定植创造了条件[13]。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前ALB≥30 g/L是保护因素。若患者营养水平差、免疫力低下,则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进程,尤其是对于ALB水平<30 g/L的患者,更易产生手术应激,增加感染风险[14],因而围术期应注重改善营养,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此外,本研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ROC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术后泌尿系感染的AUC为0.838,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740,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效能,这对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存在泌尿系感染风险,其发生与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术前NLR、FPG 及ALB 水平相关,建立的预测模型判断术后泌尿系感染具有较好的价值。

猜你喜欢
泌尿系肾镜肾结石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0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中成药(2021年5期)2021-07-21 08:39:02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0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26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加强护理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并发出血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柏凤汤治疗泌尿系感染4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