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的衰弱风险观察

2023-11-24 03:52:06汤金梅乔慧瑛杨绪枫
大医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肌少症年龄因素

汤金梅,乔慧瑛,杨绪枫,黄 祺,吕 荣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老年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200)

2 型糖尿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基础疾病,与体内血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肌少症则是指机体在老化过程中出现肌量减少和肌肉功能逐步丧失的现象,可导致患者体力活动障碍、跌倒等不良情况,是一种涉及多个系统的综合性病理改变[1]。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肌少症,这是因为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代谢障碍,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受到的刺激减少,因此容易造成肌肉萎缩的情况[2]。衰弱是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较为高发的并发症,可加重活动障碍、跌倒等风险,尽早发现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上对老年 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相关因素研究较少[3]。因此,本研究探讨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衰弱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6 例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衰弱评估量表(PFP)[4]对患者进行衰弱评估,分为衰弱组(PFP 评分3~5 分,24 例)和非衰弱组(PFP 评分<3 分,62 例)。本研究经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5]中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符合《肌少症共识》[6]中肌少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结核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帕金森综合征及骨关节原发疾病等,躯体活动受限者;③合并失语、偏瘫及精神异常者。

1.2 研究方法采用PFP[4]对患者进行衰弱评估,包括BMI 下降、疲劳、体力活动、步速下降及握力下降5 项,每项0~1 分,总分0~5 分,得分3~5 分为衰弱,0~2 分为非衰弱。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基础合并症、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婚姻情况。情绪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7]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程度,SDS 量表包括20 个项目,按照4 级评分法进行评分,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 量表包括20 个项目,按照4 级评分法进行评分,50~60 分为轻度焦虑,61~70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总体营养状况: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10 min)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转铁蛋白(TF)水平;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总分30 分,<17 分为营养不良,17~23.5 分为潜在营养不良,>23.5分为营养良好[8]。认知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总分0~30 分,得分27~30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得分<27 分为认知功能障碍[9]。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单因素。②分析各指标对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价值。③分析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单因素分析衰弱组患者年龄、SDS 及SAS 评分高于非衰弱组,ALB 水平、MNA 评分低于非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基础疾病、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婚姻情况、PA、TF 及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单因素分析

2.2 各指标预测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价值分析ROC 分析证实,年龄、SDS 评分、SAS 评分、ALB水平、MNA 评分用于预测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价值较高(P<0.05),见表2。各项指标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ROC 曲线,见图1。

图1 各指标预测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ROC 曲线

表2 各指标预测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ROC 分析

2.3 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将可能影响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行量化赋值,见表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年龄≥66.93 岁、SDS 评分≥52.12 分、SAS 评分≥51.88 分、ALB<35.43 g/L、MNA 评分<21.53 分是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 量化赋值表

表4 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基础疾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慢性并发症。肌少症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较多见的一种并发症,与年龄增长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渐进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或不伴肌力下降或机体功能障碍。研究显示,肌肉的健康状态与维持人体各项机能正常紧密相关,骨骼肌占人体总质量的30%~50%,其通过收缩作用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分解,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有效降低体内葡萄糖总量,并且能够提高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10]。而在伴有肌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肌肉总量减少或肌肉状态变差,会降低骨骼肌正常功能,从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提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衰弱是老年2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中较常见的合并症,是导致老年人机能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因素,衰弱的发生表明机体稳态平衡严重受损。为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衰弱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年龄高于非衰弱组,且年龄≥66.93 岁为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的增长与体内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及机能退化等病理、生理改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不断升高,相关研究中显示,60~69 岁人群衰弱患病率为16%,90 岁以上人群衰弱患病率为51%,可以看出衰弱的发生与年龄有显著联系[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SDS、SAS 评分高于非衰弱组,且SDS 评分≥52.12 分、SAS 评分≥51.88 分是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不良情绪心理可能通过影响其疾病管理依从性来降低慢性病管理效果,表现为服药依从性下降、遵医嘱行为减少等,从而导致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消极心理也会大大减少患者的日常活动频率,从而降低肌肉活动度,加重肌少症的不良影响[12]。本研究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ALB 水平、MNA 评分低于非衰弱组,且ALB<35.43 g/L、MNA 评分<21.53 分是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群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摄入障碍,并且机体对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代谢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整体营养水平降低,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不足,因此更容易发生衰弱[13]。

本研究ROC 分析证实,年龄、SDS 评分、SAS 评分、ALB、MNA 评分用于预测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发生衰弱的价值较高,因此临床应加强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的风险筛查,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制订个性化膳食方案,增加日常活动强度,从而帮助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及体能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2 型糖尿病伴肌少症患者发生衰弱的风险较高,其中年龄、情绪心理及营养水平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猜你喜欢
肌少症年龄因素
变小的年龄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40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