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比较

2023-11-24 03:52:00
大医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切术电切宫腔镜

官 莹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妇三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子宫内膜间质的过度生长被覆良性内膜腺体的情况即子宫内膜息肉,其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使用激素类药物等有关[1-2]。在息肉较小时,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健康体检或某些术后检查时被发现,随息肉不断增大,患者可出现月经异常、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不孕、流产等,危害患者身心健康[3-4]。息肉体积较小(直径<1 cm)者无需即时手术治疗,可进行暂时随访,观察病情进展状况,息肉体积较大且存在明显症状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宫腔镜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可在宫腔镜下细致观察子宫内情况,准确定位息肉位置并进行相关处理,以此减轻疾病症状,达到治疗效果,且不同术式可起到不同的效果[5]。本研究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收治的24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刮除组和电切组,各120例。刮除组患者年龄20~44 岁,平均年龄(32.19±4.27)岁;病程4~58 个月,平均病程(31.14±3.49)个月;体质量48~78 kg,平均体质量(63.02±2.55)kg;有生育要求者93 例,无生育要求者27 例。电切组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1.86±4.31)岁;病程5~57 个月,平均病程(30.86±3.54)个月;体质量50~76 kg,平均体质量(62.95±2.57)kg;有生育要求者94 例,无生育要求者2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妇科内镜学》[6]中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②出现月经不规律、异常子宫出血等表现;③经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确诊;④临床资料完备。排除标准:①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者;②意识彻底丧失者;③患有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④血友病患者;⑤凝血功能缺陷患者;⑥不满足手术指征者。

1.2 手术方法刮除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刮除术。于患者月经结束后5 d 左右进行手术治疗,指导患者维持合适体位后给予1.5~2.5 mg/kg 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 0 1 6 3 4 0 5,规格:20 mL∶400 mg)进行静脉麻醉,常规消毒患者的外阴,对宫颈前唇进行钳夹,进一步探查宫颈深度,并置入宫腔镜(威海威高医疗系统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82060394,型号:YGQ-1);选取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膨宫液,将压力值控制在9 4 mmH g(1 mmHg=0.133 kPa)左右,膨宫液的流速控制在150 mL/min 左右。在宫腔镜下观察子宫内情况,找到子宫息肉位置,观察其形态、大小、数量,并利用刮匙刮除息肉,然后利用负压吸引宫腔,最后检查息肉是否刮除干净,确认刮除干净后退出器械。电切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置入宫腔镜操作同刮除组,通过宫腔镜观察患者息肉部位,了解其大小和数量,利用环状电极在息肉的基底部进行处理,将电凝的功率设定在40 W 左右,电切的功率设定在75 W 左右,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切除,然后利用负压吸引宫腔,最后检查息肉是否切除干净,确认切除干净后退出器械。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99,规格:100 mg/粒),200 mg/次,2 次/d,共持续用药12 周,持续随访1 年,观察患者复发和妊娠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效果明显:术后月经情况恢复正常、异常子宫出血情况消失,且1 年内疾病未复发;效果一般:术后月经情况有所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情况有所减轻,且1 年内疾病未复发;无效:术后月经情况未见好转、异常子宫出血情况未见变化,且1 年内出现疾病复发情况[7]。总有效率=(效果明显+效果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采用称重法评估)、术后疼痛水平、住院时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8]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最高分10 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③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月经量。分别在手术前后抽取患者清晨肘正中静脉血3 mL,使用血液分析仪(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92220918,型号:HF-3800)以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水平。月经量的检测方法为称重法,即在卫生巾使用前后进行称重,计算差值即为月经量,正常范围为30~80 mL。④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疾病复发率=1 年内疾病复发例数/总例数×100%。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妊娠率。妊娠率=1 年内成功妊娠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电切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刮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VAS 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注:VAS:视觉模拟量表。

术后VAS 疼痛评分(分)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长(d)电切组 120 11.27±2.36 4.12±0.11 2.25±0.66 3.63±0.21刮除组 120 11.89±2.59 4.06±0.32 2.28±0.70 3.69±0.40 t 值 1.938 1.942 0.341 1.454 P 值 0.053 0.053 0.733 0.147

2.3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月经量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术前,月经量少于术前,且电切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刮除组,月经量少于刮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月经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月经量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血红蛋白(g/L) 月经量(m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电切组 120 101.35±5.28 118.74±5.63* 218.75±20.16 28.63±7.99*刮除组 120 101.26±5.47 112.19±5.92* 220.34±20.35 35.29±8.04*t 值 0.129 8.782 0.608 6.436 P 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4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比较术后1 年内,电切组有2 例患者复发,疾病复发率为1.67%;刮除组有10例患者复发,疾病复发率为8.33%。电切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刮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4,P=0.018)。

2.5 两组患者术后的妊娠率比较术后1 年内,电切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刮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的妊娠率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患病率高的特点,可为单一性病灶或多发性病灶,直径大小不一。典型症状有月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9]。随病情不断进展,息肉较大或突入子宫颈管,可引起继发感染、坏死情况,排出恶臭的血性分泌物,不利于患者生命健康[10-11]。对于该疾病患者而言,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宫腔镜下刮除术是一种常用治疗术式,主要是通过经阴道置入宫腔镜,清晰观察子宫内情况,准确定位子宫息肉位置并进行刮除处理,以此清除息肉,恢复子宫生物功能,减轻疾病症状,达到治疗效果[12-13]。使用此法为患者治疗,可提高息肉清除率,但术后患者仍可出现复发情况。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新型治疗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的优势[14-15],主要是在宫腔镜下定位子宫息肉并利用电凝、电切的方式清除息肉,清除效果更好,且术后不易复发。另外,此法对子宫内膜的损伤较小,术后更利于受精卵着床,增加妊娠率,治疗价值较高[16-17]。

本研究结果表明,电切组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刮除组,月经量少于刮除组。由此可知,为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可减少月经量,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维持较好的机体状态,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VAS 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种治疗术式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相似。另外,电切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刮除组,说明为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能够增强治疗有效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电切组患者术后1 年内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刮除组,1 年内妊娠率高于刮除组。这表明为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能够减少疾病复发风险,确保患者病情稳定康复。因此,为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能够减少机体损伤,更利于术后妊娠,提高妊娠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9-20]。

综上所述,与宫腔镜下刮除术相比,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更好,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月经量,提升血红蛋白水平,提高妊娠率,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切术电切宫腔镜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40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比较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