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叔
在高原秘境从事劳作,有着神圣的仪式感。
双膝跪地,一点点扒开泥土,将雪地里冒出的寸许黑尖尖的虫草,小心翼翼捧出来,轻轻掸去尘土后,还要绕着眼睛画上一圈。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迷藏卓玛对土地馈赠的“宝贝”,心存敬畏。
迷藏卓玛随后将泥土抚平掩埋,“明年就还能长出新的虫草来,如果不掩埋就有可能破坏植被,长此以往,下一代、下下一代就挖不到这些宝贝了”。
迷藏卓玛将自己在山上寻找、采摘虫草的过程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一时间浏览者众多。
这是一个高原农业的传奇,讲述着中国乡村的新故事。
2017年5月的一天,稻城县贡沙村的迷藏卓玛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内容是她在山上寻找、采摘虫草的过程。当时山中信号不好,她一直爬到海拔5000米高的山顶,才把视频发了出去。
第二天,迷藏卓玛惊呆了,几十万的播放量,新增粉丝数千,还有几百人私信问她虫草价格。
确切感受到网络的影响力后,迷藏卓玛和丈夫老杜决定关闭在县城经营的小饭馆,回到大山全身心投入到做短视频卖山货。
此后,通过迷藏卓玛的镜头,网友们不但领略了雪山美景、壮阔冰川,还能云体验藏民盖房、放牧藏香猪、起舞放歌,以及采虫草、挖松茸的日常生活场景。
这些原生态的乡野视频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和青睐,有人主动找到迷藏卓玛购买虫草、松茸及当地特色山货。
那时恰逢短视频直播平台兴起,直播电商业务迅猛发展,迷藏卓玛赶上了“村播”爆发期。在强大的流量加持下,她迅速打开了当地农产品的销路。
有了直播卖货渠道,迷藏卓玛和老杜在2019年成立了合作社,全乡都是合作社的成员,村民是合作社最直接的受益者。当虫草和松茸季来临的时候,合作社以高于收购商的价格,把村民手中的山货收集起来,集中销售。
迷藏卓玛不但帮助村民解决了山货滞销的问题,还打破了大山里的产品完全依赖收购商定价的局面。
入驻短视频平台几年间,迷藏卓玛发布了500多条短视频,做了200多场助农直播,家乡的农产品虫草、松茸、藏香猪、牛肉干,通过她的手机走向了全国各地。“我们的农产品到达过40多个民族同胞所在的地方。”迷藏卓玛语气很是骄傲。
作为95后新农人,也是村子里的第一个“村播”,迷藏卓玛见证并参与了“村播”的诞生、发展和更迭。
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向高原之外的网友展示农产品的生产、采摘和加工过程,或是记录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一对多、面对面,带着泥土气息、生活滋味,就这样连接起了乡村和城市,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的新探索。
2023年7月30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山呼海啸的人潮、激情碰撞的赛场,一场“村BA”总决赛在这里上演,精彩绝伦。
除了精彩的球赛,现场冠亚季军球队所获得的奖品独具“村味儿”,从去年的“稻、鱼、鸭”变成了今年的“猪、羊、鸡”,“村BA”的“农趣、农味”让人感受到了“村BA”独特的魅力。
这是一场地道的群众赛事。
农民、工人身着标有号码的球衣,化身运动员,在篮球场上纵横奔跑、挥洒汗水秀肌肉;中场休息时,还有“攒劲”的歌舞,其音乐和动作可类比迪斯科,创意设计来源于当地村民的生活劳作,并融合了多种非遗文化。
中与外、城与乡、古老与现代、民族与通俗等几对截然不同的关系在此完美柔顺,甚至连“村BA”这个半土半洋的名字也并不拗口。
现代体育不仅是竞技的,还应该是群众的。扎根民间,融入生活生产,群众有参与度、获得感,这是“村BA”出圈的关键点。
原生态,最时尚。
从表象来看,“村BA”这些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标识的文化元素、民风民俗、乡土风貌,在当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创新;从本质来看,尊重自然规律、乡土规律是文明得以传承和生生不息的根本。
以“村BA”为抓手的发展思路,不失为当地走内生型发展之路的一次尝试,为当下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个“小地方”辅以天时、地利、人和,也许会突破峡口、关隘,成就自己,成为名片。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数字技术等基础设施加速发展,中国乡村呈现出更加立体、多元、丰富的图景。
短视频平台为乡村中的诸多创造者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更丰富的方式、更便捷的渠道,展现出中国乡土的丰富、多元、文明。
以催化剂的角色,“村播”以小撬大,助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城市与乡村区域联动;从技术层面,为我国的“小农大市场”提供了多样的展示渠道和销售路径,产生了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村BA”则可视为文化版的“村播”,塑造了数字时代的“新乡村文化”,形成传播奇观,把本乡本土的产品和文化风俗推广到更广的范围。
这些变化,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乡村的广阔发展空间,愿意回到家鄉、来到乡村,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个人价值,在更深层次上推动了城乡要素联通互动、双向反馈社会机制的形成。
依稀可见,未来中国乡村模样。
(摘自瞭望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