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
我们村紧挨着108国道,骑自行车30分钟就到城里了。这意味着我们村的人除了在田地里耕耘,还可以去城市讨生活。
20世纪80年代初,农民除了辛苦侍弄庄稼,想要挣几个钱花,得尽快把种出来的农作物变现。
因此,我们家的那辆永久牌二八自行车就派上用场了。这还是在外地工作的二舅托人买的。爸爸兴冲冲地把新自行车骑回家,惹来邻居们羡慕的目光。新自行车很气派地站在我家略显逼仄的客厅里,车把锃亮,车身漆黑。为了尽可能地不让车受到磨损,父亲在车的横梁上密密实实地缠上了绿色的塑料带子,一圈压着一圈,均匀而好看。
当年,谁家能有一辆自行车,豪气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今天拥有一辆宝马汽车。这辆自行车给我们家带来了自豪,也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为了带上一家四口,父亲特意为我做了一个儿童车座,赭红的枣木座椅木质细腻,表面被刨得非常光滑,稳稳地架在车前的横梁上。我坐在前面,母亲抱着弟弟坐在后座上,她不断提醒父亲蹬慢点儿。上坡时,母亲心疼父亲,就下来自己走几步,等自行车上坡后再坐上去。
父亲每日忙完都要用蘸了几滴机油的擦车布细心擦拭车身、链条和钢圈,擦过以后的自行车焕然一新,仿佛刚来我家时的样子。
忽然有一天,自行车后座左右两边多了两个藤编篓子,篓子用两根结实的木棍绑着,正好卡在后座上。怕不稳当,父亲还用一指粗的绳子捆了好几匝。我和弟弟探头看篓子里有什么,父亲笑眯眯地说,要开始用这篓子挣钱给我们买电视机了。
这辆自行车就这样带着父亲每日往返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带着我家奔赴在通向小康的路上。
自从包产到户后,农民都把心思使在自家的地里,土地肥沃,庄稼长势喜人。
第一批运进城的是我家地里的大西瓜。自行车两边的藤篓里各能装七八个西瓜,加起来就有100多斤了。父亲与他心爱的自行车驮着西瓜,送到城里卖完,回来吃口饭又抓紧再跑一趟,一天往返两次,把一个个西瓜換成一张张钞票。
西瓜、花生、红薯、豆子……我家的土地源源不断地产出农作物,父亲和他的自行车把它们送往城里需要它们的人家。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见证了父亲的辛劳,也见证了我们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家地里的农作物卖完了,已经摸到销售门道的父亲就去田间地头收购别人家新鲜的农产品,然后转手卖到城里,赚取差价。春天的第一茬儿红根韭菜,夏天最先成熟的羊角脆,秋天的红富士苹果……父亲的自行车仿佛驮着色彩鲜明的四季,奔向热腾腾的生活。
父亲能敏锐地感知市场的需求,他售卖的商品经常被一抢而空。记得每到中秋节前夕,他都会买回大量生柿子,烘熟后再去卖。我和母亲把柿子一个个整齐地码入肚大口小的瓮里,再放上几个苹果,用泥巴封口。一周后,柿子就软了,黄澄澄的,皮儿薄得都能看见里面红色的汁水。我轻轻地咬开一个小口,使劲一吸,比蜜还甜的汁水一直甜进了心里。冬天没有农作物可卖,只有秋天摘回来的棉花还在家里存着,父亲就去联系需要棉花的加工厂,然后再挨家挨户地收购。雪白的棉花被装在超级大的包袱里,紧紧扎住后绑在自行车后座上,骑着自行车的父亲像背着一个大降落伞,在呼啸的寒风里穿梭。后来我读庄子的《逍遥游》,看到“夫列子御风而行”时,总是想起背着棉花包骑车的父亲。
邻居们看父亲挣钱了,纷纷要求跟着他一起干,父亲立即笑呵呵地答应了。他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叫富。他把自己积累的进货和销售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每晚,父亲在我家胡同外的十字路口和邻居们碰头,商量第二天的出发时间和地点。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组成了一个颇有规模的自行车队。每日晨光熹微,父亲就领着自行车队出发了;傍晚他们踩着晚霞回来,车铃清脆悦耳,激起一片欢乐的笑声。
父亲和他的自行车车队驮着货物,终日穿梭于城乡之间。父辈们的身上仿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愚公移山般搬走了贫穷,迎来了富足和希望。我家率先盖起了高大的青砖大瓦房,买了14寸黑白电视机,添置了新家具。邻居们也不甘落后,一排排新房如雨后春笋般盖起来。
因为有一对勤劳的父母,和许多同龄人相比,我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
父亲从没在学习上给过我压力,他努力改变生活的勇气和愿意吃苦的精神就是对我最好的熏陶。因为我深知,努力,就能把我带到想去的远方,就像父亲那样。初中时,我考入离家较远的寄宿学校,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全班女生挤在一个大铺炕上,每人分到一块仅够躺下的位置;吃的是自家带的干粮,学校只提供热干粮的大蒸笼,喝的是灶房大铁锅烧的开水。幸运的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异,考学求职一路绿灯,生活待我不薄。
年月更替,父亲逐渐老去,自行车后座上的藤篓早已卸去,因为父亲已经载不动它们了。自行车也像它的主人一样,经过岁月的洗礼,车身锈迹斑斑,车轮上的钢圈和辐条也不复往日的风采,今天断一根辐条,明天又爆胎。每逢它出现故障,父亲总是像对待家人一样,耐心地伺候:换车座、补胎、换轴承……经过无数次的维修更换后,除了主骨架外,其余都不是原装的了。
我想给父亲买一辆现在流行的轻便又好骑的自行车,被父亲一口拒绝了。父亲固执地爱着为这个家出过大力的“老战友”,村口每每逢集,父亲必定会骑着嘎吱作响的它再去赶集,哪怕什么也不需要买,也要骑着它出去转转。
父亲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这辆二八自行车是他最耀眼的勋章。
(常鑫荐自《读者(原创版)》)